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朝时期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随着人们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汉朝社会中的饮酒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皆有饮酒的行为。受到封建社会等级的限制,不同等级的人们饮酒的器具也各不相同。在汉朝社会礼制中,不同的礼节和习俗均有饮酒的风气。除此之外,汉朝也将酒用到了日常生活保健品之列,用酒御寒取暖,以酒祛病等。汉朝饮酒风气虽然盛行,但是两汉之际的统治者都曾实施过禁酒的政策。禁酒的原因有:受自然界各种灾害的影响;受到前代"饮酒亡国"论的影响;为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尽管如此,但汉朝的饮酒风气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2.
面对"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矛盾性,以杨炼、江河为代表的北京诗人群,率先企图借助"文化"的反思以求得这一矛盾的拆解.他们的"现代史诗"并没有超越历史,"历史"只不过是他们"宏大叙事"所赖以凭借的载体和价值依附的神性本体.以石光华、黎正光等为主要成员的"整体主义",对于"史诗"派的发展和超越表现在较为自觉地越出了历史表象遗存的拘囿,而从古老的东方智慧和现代"全息宇宙生物律"中获得了启示.以廖亦武、欧阳江河为主要成员的"新传统主义",通过对传统的批判,确实已将诗歌从对文化题材的迷恋转移到对当下生存经验的关注上.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尤其需要理性和清醒.新的小语课堂需要"一池活水",将几年来所留存的浮尘洗尽,课才会真正活起来.教师只有坚持把课堂教活,并终生追求,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才会永远地将课堂置于"活水"之中.给课堂教学"一池活力",活力才会变成压力,压力才会发展成动力.  相似文献   

4.
古小说"人化异类"模式与本土变形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人变化观念体现在异类间互化、无生命物与有生命物间互化、人与异类之间的变化.这类信奉进一步发展,很容易将某一特定异类同特定的人对应起来.而佛教轮回观念会同到本土变化观念中,逐渐占据变化传闻中的主要位置,后起的所谓神仙"谪世"母题,与此变化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不为无关.母题与"妖化真相"相通,还影响到古人对于域外传闻的偏见.  相似文献   

5.
乱,词典上解释:"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称乱;糟,本指"做酒剩下的渣子",也指"把事情办坏"。"乱七八糟",现代成语词典上解释为"乱糟糟的"。 "乱七八糟",这是一句流行很普遍、用途很广的口头俗语。但可曾知道,这句俗语来源于历史上两个很重要的典故。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谷物酒的起源,可能起因于谷物的保管不善而发芽变质,存放一段时间后自然酒化,这便是谷芽酒,新的滋味启发了人们新的欲望,于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酿酒活动便开始了。酒酿成后,水就有了玄酒之名,古代祭仪上出现玄酒,表现了对无酒时代以水作饮料的一种追忆。酒可提神助兴,纵饮亦能使家亡国破,殷纣以酒为池,为长夜之饮,导致臣民怨恨,商代也因酒而灭亡。古人饮酒有一套规范的礼仪,在不同场合,有不同酒礼。饮酒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进饮的规范,这是指导饮酒活动的规矩。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一生因酒写下了数百首精妙诗篇,这些诗既表明了诗人与酒结下的非同寻常的缘分,同时还揭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在酒的朦胧与醇香中,白居易或喜或悲或愁或叹的情绪起伏和忧伤国事虑念百姓的赤诚之心赫然映于我们眼前.对于白居易而言,酒可谓"知己",酒也是他用以讥讽豪族奢华冷酷的"武器",酒还是他诗情萌发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在酒与诗交融结合的过程中,诗人的个性美以及这些饮酒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哲学意蕴更令我们敬佩.  相似文献   

8.
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饮酒是生活中一种难得的享受。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酒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愈加深广,到殷商时代,酒已成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影响到了国家的兴亡。从《尚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周初年周公旦为限制饮酒而颁布的《酒诰》,可见饮酒丧德助长了殷人的腐败堕落之风,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对"酒"的释义是: [酒]①饮料名.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②饮酒.③酒席,酒筵. 释义②③是由释义①引申而来的.酒的初始语义(或可称为物质原型)就是指一种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喝的饮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体概念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实践,已经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是一条既造福于中华民族又有利于和谐世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它实现了发展与分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全国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为什么要在大学生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到底有什么意义? 历史是维系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条件.学习历史,至少有两大意义:一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二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有真相洁癣的"偏执狂" "走上这条路,我想还是性格使然,看到那么荒唐的事情没有人出来揭露,我自己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我是一个有着真相洁癖的人."方舟子如此评价自己.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嗜酒,写酒,他用酒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自由的追求。这使得他的饮酒诗在不同的阶段有了不同的特点。而且,陶渊明的饮酒诗又与李白、李贺等人的饮酒诗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把酒作为情感宣泄的催化剂,而陶渊明是把酒看做自然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从而促成了其真正隐士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季羡林总结了几千年以来东西方四大文化体系互相间盛衰消长的历史经验,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化"天人二分"的分析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争".在给人类带来很多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从环境污染到生态失衡等种种灾难.而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和",也就是顺从自然,与自然浑然一体,努力建构和谐的世界.季羡林在这个基础上,用宏观的历史眼光,作出东西方文化变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样的前瞻性科学论断,并称之为"东西方文化互补论",以实现东西方文化真正平等的交流.为此,他提出"送去主义",也谈及"拿来主义",目的是反对"欧洲中心主义",推动不是以谁为中心的"文化多元化",使东西方文化最终走向和谐与融合,创造新的文明,以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5.
书法与酒     
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和古代的文人书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少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都是在酒的催化中完成的。中国古代许多书法家、诗人都好饮酒,最著名的有王羲之、张旭、李白、苏轼,他们以诗、书、文名世,同样也以酒名世。书法为酒添色现在,书法用于酒的包装,使之不仅拥有了优雅的形式,更使酒有了意境上的升华。恰当书体的使用,对酒的历史、风格、韵味甚至口感有着特殊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笔者考查了一种新式的"自感现象演示器",发现该仪器的设计与制作中,有作弊和造假的严重错误,本文揭示其真相,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7.
"羿射十日"是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羿并非是有穷氏后羿,而是古老传说中的天神;十日也并非是十个太阳,而是以日为崇拜对象的部落.所谓的"羿射十日"反映的正是尧或者与尧有相似经历的历史人物,用战争而非禅让的手段战胜其它几个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部落,一跃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酒"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人墨客钟情吟咏的意象。"酒"给文人带来了创作灵感,也成了文人之间交流感情的桥梁。在词的兴盛上,酒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对酒的喜爱之情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她的词常常以"酒"意象来抒情遣怀。李清照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为,有的含恨而作。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愁情意绪都离不开"酒"这个意象。酒赋予李清照无限的创作灵感,而词则为李清照的饮酒增添了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19.
上古音研究,一向是详于先秦而略于两汉.刘冠才教授的《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和《两汉声母系统研究》,就是为了弥补两汉语音系统研究不足而先后推出的两部新作. 《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巴蜀书社,2007)讨论的主要内容有:1.关于脂微两部在两汉时代的关系(也包括质与物,真与文的关系);2.关于侯部在两汉独立与否的问题;3.关于东冬侵三部在先秦两汉时代的分合;4."风"字读音历史演变;5.关于两汉时代阴阳入三声的对转;6.关于先秦两汉次入韵的问题;7.关于先秦两汉的去声字.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一、选取两汉韵部与声调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出存在分歧双方的各自依据及其学说的优劣得失,以便显示真相.  相似文献   

20.
按照新的发展性教育观念,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懈努力,我们探索了一条适合学校实际和教育发展需求的"三为本"发展性教育办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为"本",以教师"三品"形象发展为"本",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本",初步形成一个"三本"一体,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新的办学模式,使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的乐园和求知的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