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有56个民族,这谁都知道,但依我看,这是不准确的,怎能少了我班的"神侃"族呢?我班有60多个同学,他们个个都是"神侃"高手,"侃"术一流。课间仅有十分钟,他们从不忙着轻松大脑或做课前准备,因为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次要的。他们在  相似文献   

2.
“夜班族”     
在我们的生活中,"夜班族"可是司空见惯的,然而你可知道在动物界也有一群忙碌的"夜班族"吗?  相似文献   

3.
妈妈总是对我说,要想成功必须"特别能吃苦",可是我只做到了前四个字——"特别能吃"。我承认,我是一个非著名的"吃货",因为,我在这"吃"上是经常丑态百出。"朱一鸣,今天我们一起到外面吃饭!你阿姨请客!"什么?一听"吃"字,我的口水立刻高兴地"蹈达"了出来。"不过,你可得注意你的吃相。"妈妈不放心地叮嘱道,"可不能像上次那样,一见好吃的就……""知道了!知道了!快走吧!"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的推广,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无方言族"。无方言的语言环境是"无方言族"壮大的主要原因。审视地域方言与民族共同语的关系,"无方言"只是相对概念,每个人都是"无方言族",又是"多方言族"。  相似文献   

5.
《尚书·说命》篇"学学半"一语中的两个"学"字,向来被认为前一个读"教",其"古文"为"斆";后一个为学习的"学"。从楚简文字资料来看,"斆"、"學"二字都是古文"学"字。在楚简文字中,"教"、"学"二字都可以表示"教",也都可以表示"学",这属于楚简"教"族字中特有的"反义共字"现象,反映了楚人教育思想中浓厚的辩证法精神。  相似文献   

6.
继“房奴族”“奔奔族”“蚁族”“零帕族”等族群风靡网络之后,如今又有一个新族群诞生于网络,并受到大家的热议,那就是“傍傍族”。请看:  相似文献   

7.
苏袁 《文教资料》2012,(24):28-32
"臤"的本义是以手持奴隶,"握之固也",由此引申出一般的坚固意义,继而又引申出困难、物体撞击声,又有多、大、紧密等意义。每义之下,都在"臤"字的基础上外加形符,孳乳成新字,以取代原字表示各具体的引申意义,从而形成一个以"臤"字为核心的字族,同时列举若干从"臤"存疑字,有待学者继续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从江县有一个神秘的苗族聚落,叫"岜沙"(当地音读"bia sε")。当地人说,"岜沙"是苗语音译,意思是"草木繁多的地方",但是,在黔东南苗语中并没有"bia"这个发音。从意思判断,"岜沙"应该源自苗语"bi sai"。"bi"指"山坡","sai"意"荫茂",按修饰语后置于中心词的苗语语序翻译,就是"草木茂盛的山坡"。至于"bi sai"为什么会变成"bia sai",这主要是因为苗族在传播稻作文化的过程中曾与古越族结成苗越族群的缘故。"bia"是古越语,"sai"是苗语,两者结合起来才形成"bia sai"这个苗越混合语。笔者认为,"bia sai"是苗越两族共同传播稻作文化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
王珊  张文静 《教育》2013,(8):32
他们活动在校园的周围,仍然把自己当做学生,在学校自习、吃饭、上课,享用着学校所带来的便利;而在旁人眼中,他们是"蹭饭族""蹭课族",是"外来者",甚至是"不友好"的。这是一个不断扩张的群体,也是一个被学校和社会边缘化的人群。人们称之为"校漂族"。"校漂族"已经从大学毕业,仍集聚在学校周围,或是考研、考公务员,或是准备申请出国,也有因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而推迟就业的,当然也有部分人是惧怕进入社会而蜗居在学校周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一个固执的人,带着一个固执的班。要不是成绩还可以,可能早已没"资格"再当班主任了。因为,我得罪了很多人。我是学校里公认的最认真的人,却是从教十五年来没有评过"优"的人,甚至在聘任职称的"关键"时期。因为,每次投票,我人缘最差。同事们对我已经"恨"到没有丝毫"同情心"的地步了。很多人劝我,"干嘛和自己过不去",我沉默以对,因为他们不知道我的快乐。耶稣说:"你必须在付出中得到你期望的快乐。"好心的朋友只看到我的"输",却没看到我的"赢",我赢得的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裸"族词是近几年来汉语新兴的网络新词语。它是由"裸"作为模标,"X"作为模槽所构成的一组"裸X"形式的词或词组。"裸"族词在构词形式上以定中式双音节合成词为主,还包括少量的三音节形式。"裸"的语义在构成"裸"族词的过程中由本义表示"赤裸、没有遮盖",逐渐虚化为表示"没有附加物;彻底、完全;自然貌"等含义,在感情色彩上经历了由贬义到褒义的发展过程。在语体表达上,"裸"族词主要以口语的形式出现,很少出现在书面语中。此外,"裸"族词的形成主要受到语言的形义复合模因和定中式双音节的双重压制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说到"光盘",人们很自然会想到用激光束记录和读取信息的圆形存储载体,也叫光碟.然而,随着现代人生活理念的不断变化,"光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请看下例: (1)"我是光盘族,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北京日报》2013年1月25日)(2)有学生说,为了做"光盘族",室友们都互相监督,自己也不敢多打饭菜了,正好实行减肥计划.(《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8日)(3)用餐中,代表委员们厉行节约,取餐适量不浪费,争做"光盘族"成为一种用餐新时尚.  相似文献   

13.
尼特族(NEET)是指Not currendy engaged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即不工作、不升学、不进修也不参加就业辅导。或被称为"归巢族"、"啃老族"、"御宅族"、"宅男腐女"等,具有"全球化"色彩。最早起源于英国。尼特族的主要症状是"丧失欲望",其抗压性、受挫性及稳定性都不足,人际关系欠佳,社会人格的残缺和责任意识严重缺失等。大学生成为尼特族是对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手机是不行的。但是,不能当"低头族"整天抱着手机不放吧?可我老爸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低头族",他几乎无时无刻不抱着他的"宝贝儿子"——手机。每天,只要有一点儿时间,他都要拿出手机看一看,哪怕是吃饭时,睡觉前,就连上厕所也不忘这一件"正事",好像没有了手机就不能活了一样。老爸这个坏习惯,最近闹了个笑话。  相似文献   

15.
杨国栋 《教育》2013,(20):5
调查显示,近四成高学历求职者已成为"弃档族",不少毕业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档案放在哪里。各地人才交流中心"档案沉睡"比比皆是,有的是由于出国留学档案失去了联系;有的是不愿意缴纳每年几百元的保管费,于是弃档案于不顾;还有的是失业、待业、跳槽等情况增多,导致大批档案"沉睡"。(2013年6月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  相似文献   

16.
金蓓蕾 《学子》2014,(1):2-2
【正】"不知道……不知道",这是鑫最常说的话。不管我找鑫什么事,我还没开口,鑫都会先扔给我一句"不知道",然后一直做逃跑状。每次望着他躲闪的目光,沉郁无助的脸,我的心里总是回响着一句话":孩子,我该拿什么拯救你?"鑫的怪异,来自于家庭,他在三年级时母亲因为欠债远避他国,父亲在义乌做生意,把他扔给爷爷奶奶抚养,家里时不...  相似文献   

17.
谈“族”     
近年来,报刊、杂志、网络频频出现关于“族”的新造词语,其中很多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例如:打工族,走班族,闪婚族,拇指族(短信一族),嘻哈族,啃老族,等等。我们不仅知道它们的意思,很多人还是其中某一类的成员。这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值得注意。本文将从语言学方面简要分析一下这些新兴的“族”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赵才欣 《现代教学》2013,(10):27-29
最近一段时间,"零起点"是一个在相关媒体上热议颇多的词。其本意是指关于小学的起始年级对学习要求不能随意拔高、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应该从"零"开始。而与其相对的说法或观点是不必从"零"开始,因为今天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其认知基础已经不是"零"了:处在一个数字化、多媒体背景下的信息社会,孩子事实上所了解甚至掌握的知识应该在"零"以上。其实我们知道,提出"零起点"主张的"零",不是指知识基础是"零",而是指学生学习要求的"坐标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班里有只可爱的"小蜗牛",她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慢条斯理的,同学们总结了一下她有"三慢":作业慢、走路慢、吃饭慢。于是,"许三慢"就成了专属于她的外号。"许三慢"个子不高,其貌不扬,戴着一副蓝边眼镜,头发总是乱乱的。她每天都会被老师列入"黑名单",因为她做作业实  相似文献   

20.
孔凡秋 《文教资料》2012,(19):34-35
本文据《王国维遗书》所附形声字谱系表,选取"方"字一族为探讨对象,依蔡永贵老师字族理论,以"方"字为母文,"方"义为义核,对"方"族字意义做一番梳理,归纳其族类意义:一是木柄义,一是四方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