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从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现象开始,到郭葛验证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历时五十余年,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个经典的篇章.它是众多科学家思维与智慧的结晶,所包括的一系列经典实验,不仅记载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蕴含着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 生长素是何时分离出来的?1教材如何叙述张建尚[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22100)]生长素是在哪一年分离出来的?人教版、苏教版和中图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说法不一。人教版:"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但是,由于生长素在植物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好素材。因此,"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以"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程进行探究"为主线进行此课的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使学生体验了科学史,认识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中,教师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为线索,精选关键史实,通过课件模拟经典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索过程和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在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并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判断的,由此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复习科学探究的方法(1)生长素的发现——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生长素的发现是前后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该过程体现出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特别是进行科学实验“提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得出结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赵春乔 《考试周刊》2014,(32):157-157
正《生长素的发现》的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学习科学家的实验,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这节内容我已经上过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先介绍科学家们的实验过程,然后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每次课都这么上吗?没有新东西的展现,这堂课我讲得再精彩,也将注定失败。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一、学生准备方面科学家设计的实验都非常巧妙,只要是预习了这节内容的学生,都对实验过程表现得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决定在上课前由学生自己重新做实验,看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相符  相似文献   

7.
陈燕萍 《中学生物学》2012,28(2):38-39,45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安排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动物的三大调节以后的学习内容,该部分相对于前面学习内容比较独立,应以植物体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其也有自身特定的调节途径的思路去理解本节知识.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科学家对生长素发现探究过程中几个经典实验设计,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领悟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是生物科学史探究性教学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通过让学生再做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尝试设计不能做的经典实验,回顾发现史体验科学家的思维,鼓励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再看经典实验,多维度体验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以探究历程中具有重大转折作用的实验和事件为主线,描述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郭葛等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史是非常好的资源,本节课是一节高三复习课,本着复习课不可简单重复的原则,笔者利用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作为主线,将整个发现过程以概念图的形式一步步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对整个科学史有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每个科学家的实  相似文献   

10.
张敏华 《成才之路》2013,(18):75-75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生长素。教材在本节中主要讲述是围绕解决植物向性运动这一实际问题而展开的,充分体现了生物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和本节内容的实践意义,所以生长素的作用成了高考的热点。但是由于学生对生长素的作用理解不透彻,对其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所以在考试中容易失分。对于一个实验中的胚芽鞘,如何判断其生长方向?既是本节知识应用的重点又是难  相似文献   

11.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版一期课改高二《生物》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长素的概念、生长素的作用及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中,通常根据教材中植物向性运动的演示实验图,得出生长素的概念、生产部位、向光弯曲部位、生长素的作用等,虽然有对实验现象一定的分析,但知识的呈现比较直截了当,学生的思维往往跟着教师转,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领悟上海二期课改理念的基础上,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生长素发现史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问题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通过丰富的背景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同时通过问题的层层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探索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袁晓娟 《生物学教学》2007,32(11):37-37
高中必修《生物》中,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常利用科学史的材料组织学生学习“生长素发现”的有关内容。教师常利用多媒体、挂图等手段重现科学家在生长素发现历程中的有关实验的现象。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的演示有关经典实验的模具制作方法。1材料火腿肠、针、剪刀。2原理利用火  相似文献   

13.
“生长素发现史”是科学史教育的经典素材,参考图尔敏模型进行递进式论证教学,引导学生以科学家视角经历主张、质疑与辩驳等论证过程,逐步发现植物向光性的本质,形成基于论证的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9,(14):64-66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探究任务,通过模拟、分析和评价经典实验,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促成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9,(16):52-53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隐含的研究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教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新高考背景下考查的热点。通过展示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段,提出实验设计的形式,重温了科学家的实验,既具有创新性,又符合学生需求,可作为生命科学史课的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设想 “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植物激素调节的内容。虽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不高,但它涉及的内容不仅涵盖了几代科学家数十年的实验成果,集中体现了科学实验的分析、设计精髓,还是高中生物教学科学研究素养培养的良好知识材料。  相似文献   

17.
苟玉花 《新高考》2010,(1):57-58
1.植物向光性的变式训练 胚芽鞘尖端是接受光刺激的部分,也是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生长素的合成虽然与光照无关,但单侧光可以改变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生长素多。由于生长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生长快,从而表现出向光性。  相似文献   

18.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具有两重性,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曲线类型一:植物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不同. 植物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对浙科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科书选择性必修1模块中“生长素”相关知识点进行释疑,包括生长素的合成前体、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生长素如何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与向光性等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0.
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先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基质和全部叶绿体,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体基质和叶绿素,并将这四种物质分别装在A、B、C、D四支试管内进行光照。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的试管是2.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如右图所示):(1)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①②作为接受块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2)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③④作为接受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