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出了共焦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探测光强随荧光波长变化的解析表达式。研究了不同荧光波长对双光子荧光共焦显微镜横向、纵向分辨率和光斑强度的影响。结果指出,随着荧光波长与入射波长的比值的增加,横向和纵向分辨率降低,双光子荧光成像的分辨率高于单光子荧光成像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2.
原子力显微术是新型的显微技术,其横向分辨率可达到0.1nm,纵向分辨率可达到0.01nm,对于以往的电学显微镜有非常大的提高,是现代微观领域研究的重要工具.该文结合SPA-300HV型显微镜简述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功能、优点和实验操作等,着重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詹森(Z.Janssen)约于1590年发明显微镜到阿贝(E.Abbe)于1878年制成第一台现代显微镜,中间经历了差不多3个世纪,显微镜的发展十分缓慢.而自第一台现代显微镜制成之后,发展却异常迅速.以分辨力来说,从人眼的约73μm的分辨距离提高到阿贝显微镜的 0.2μm,花了近300年,分辨力的提高不到3个数量级(73/0.2=365倍).而从阿贝的显微镜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其间只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而分辨力却提高了5个(0.2μm/0.01A=2×10~5倍)数量级.可见这100多年中显微镜的发展真有一日千里之势。阿贝之后,显微镜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略有重叠).第一阶段是为适应各种工作的需要而制成(或完善)各种各样的特种光学显微镜,即暗场、偏光、荧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奖励》2009,(2):78-78
1610年前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在此后的3个世纪里,经过列文·胡克、阿米奇、阿贝、科赫、巴斯德、泽尔尼克等生物学家、医学家或物理学家的不懈努力,显微镜分辨率不断提高,显微观察技术飞速发展,为细菌、微生物及微结构的发现与观察提供了有力工具。尽管如此,由于受到可见光光源波长与分辨率的限制,光学显微镜在观察纳米等微观结构方面仍显得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垂直扫描白光干涉法的6JA干涉显微镜改造的总体方案、系统测量原理、仪器结构,以及对标准样板及圆柱零件的测试结果。该测量系统已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出实验并投入实用,其垂直分辨率为2 nm,横向分辨率为0.3μm,垂直扫描范围为80μm。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回放2014年诺贝尔奖已陆续揭晓。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曾经的师徒三人分享,他们揭示了大脑中内置的"GPS系统";两位日本科学家和一位美籍日裔科学家获得物理学奖,他们关于蓝光LED的发明受到了表彰;化学奖则由美国和德国的三位科学家收入囊中,他们打破了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使光学显微步入纳米时代。  相似文献   

7.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辨率超过衍射极限的新型光学显微技术。把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与光谱仪耦合,可进行纳米尺度的空间超高分辨率光学成象、近场局域光谱等领域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1误区:通过不断增大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来看清更微细的结构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放大率)和分辨率是显微镜性能的重要指标。显微镜放大物体,首先经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像,再经过目镜在明视距离内第二次放大成像,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但这  相似文献   

9.
原子力显微镜(AFM)作为现代微观领域研究的重要工具,在表面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是近年来表面成像技术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本文介绍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表面分析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的硬件系统组成,重点介绍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化学、材料等领域进行表面分析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从光学仪器的分辨率谈开 ,简要向学生介绍有关望远镜、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将科研知识融汇于教学内容 ,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具有比光镜、电镜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极高的分辨率,能在接近生理条件下对生物样品直接表征以及制样过程简单易行等独特优势,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主要概述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病毒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细胞"一节实验课上,我按照课前计划组织全班复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后,引入了新课的学习。我说:"同学们都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可到底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却从没见过,本节课我们将借助显微镜一睹细胞的容颜……"上节课学生只是用显微镜看了玻片上的"上"字,总觉得不过瘾,听说现在可以见识一下神奇的细胞。心里是何等的兴奋啊!没等我说完,教室里已经  相似文献   

13.
<正>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最常用的仪器。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分辨率混淆,现将二者辨析如下。1放大倍数放大倍数又称作放大率,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的性能参数。它是指被观察物体经显微镜放大后,人眼所看到的最终图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的比值。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如图1: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探索性课外实践活动"是谁发明了显微镜"为例,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中药药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策略.在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查阅文献,整理归纳,积极探究"是谁发明了显微镜":在显微镜的发明问题上,罗伯特·胡克、安东尼·列文虎克都不是第一人,但他们分别使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细菌",使人类进入了微生物时代.教师以本次活...  相似文献   

15.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于联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里茨、哈伯尔研究所的恩斯特·鲁斯卡教授,表彰他在电子物理领域所做的基础工作和他设计的第一架电子显微镜;奖金的另一半分别授予瑞士苏黎世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究实验室的格尔德·宾尼希博士和海因里希·罗雷尔博士,奖励他们在设计一架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的工作中作出的贡献。第一架电子显微镜是鲁斯卡教授在1933年设计制成的。扫描式隧道效应电子显微镜是在第一架电子显微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显微镜可观察金属和半导体表面的原子结构,分辨率第一次达到10~(-19)米。为  相似文献   

16.
显微镜可产生清晰的三维图像通过采用在天文学和医学领域所使用的光学方法,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在极光下产生活细胞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的计算机辅助显微镜。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成像研究人员卡林顿说:“这种方法将使我们以比普通光学显微镜高得多的分辨率观察活的标...  相似文献   

17.
1665年,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发现了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从此,显微镜让人们的视野可以拓展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3位科学家用超分辨率显微镜把这个微小世界更神奇地展现出来。光波的限制早在公元前1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1665年前后,英国生物学家胡克发明了类似现代的显微镜,并通过它看到了软木中网格状的结构,胡克称之为细胞。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  相似文献   

18.
1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立足于实验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而进行生物实验最不可或缺的工具就是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构造,正确使用和保护显微镜是进入生物实验课堂的必经步骤.人教版有"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但是显微镜结构太多,学生一下子记住根本不可能,而且也分不出主要结构是哪些;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出现,学生会出现手忙脚乱、毫无头绪的情况,于是感到枯燥无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本节教学设计中采取了新颖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合理安排教学,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成功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2011,(10):2-3
人类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0.2毫米的微小物体,那么人类看不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当大家升到六年级,会在课本中认识放大镜和显微镜。通过它们,大家就会看到一个被放大了的精彩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正在建设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飞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完善相应地面系统,建立数据与应用中心。该系统与其他观测手段结合,将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遥感技术项目,包含至少7颗卫星和其他观测平台,分别编号为"高分一号"到"高分七号"。"高分"系列卫星覆盖了从全色、多光谱到高光谱,从光学到雷达,从太阳同步轨道到地球同步轨道等多种类型,构成了一个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