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者作为一名山区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总结能力比较低,对于知识的系统性的把握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下面笔者结合"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知识点,对于初中生如何应对考试做探索和思考。笔者把这一知识点分为两部分给学生归纳复习:一、结合实例分析生物的进化1.生物保护色的基本概。首先,掌握其概念是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作用是,具有保护色的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自主设计的程序,更为高效、科学和环保地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形成进化、适应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3.
1创新实验的目的在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中,有一个“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但由于教材选用的背景材料布料易皱折,“猎物”是普通小纸片易重叠且不易拿起,在进行分组实验时,造成取拿的失误多、重复取拿耗时长、趣味性降低的情况。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通过多次实践对本实验的材料和分组操作进行了改进,解决了传统实验材料难以操作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第二节安排了"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模拟探究活动:一是模拟一定环境及该环境中各色生物,二是模拟"捕食者"捕食"猎物",统计存活的"猎物"数. 其目的是通过对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数量的统计,找出该环境中最适宜生存的生物,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体验中理解保护色是在生物进化过程逐渐形成的. 按照教材提供的探究计划,存在"环境"材料的选择不易操作、"捕食者"的捕食活动易受其主观思想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探究实验为例,通过对实验材料、实验装置以及统计图表的改良,在降低实验操作难度的同时,使探究过程、实验结论更符合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捕食场景、捕食者、猎物设计和捕食过程四方面对“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进行分析,进而对实验场景、材料选择和实验过程进行改进,使实验操作简化并接近自然界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先让学生在"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为什么羚羊的速度那么快?"的引导下观看纪录片《动物百态》,继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索,分组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反馈评价,得出了如下结论:外部环境是影响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基因突变是影响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外部环境和基因突变共  相似文献   

8.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探究实验存在操作难、耗时多、有安全隐患、课堂效果不理想等不足,对这一实验的创新不仅解决了以上问题,还产生了生物实验室教具“从无到有”的突破,具有推广性。经过创新改进后的实验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9.
学生经常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这三个概念混淆起来 ,在做题时作错误判断。在教学过程中 ,我采取以下三个教学步骤后 ,学生的出错率就明显下降了。1 帮助学生详细分析概念的含义1.1 保护色 动物具有相似于栖息环境 (可理解为“背景” ,即绘画、摄影作品中衬托主体的背后景物 )的色彩的体色。它的客观效果是使其它的动物较难发现自己 ,但在动物离开该栖息环境或环境色彩出现改变时 ,该体色的保护作用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产生反效果。例如 ,雪兔在冬季的一身白色处在雪地这一背景中是保护色 ,起保护作用 ,但遇上降雪延迟 ,一身白色更易…  相似文献   

10.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情境、分析案例、处理数据、剖析原因"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梳理核心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周密  刘刚 《中学生物学》2010,26(6):40-41
1 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课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生命的演化"中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3节.本节与前一节的植物的主要类群和后一节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同属于"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主题.本章对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对生物实验的目标定位是: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工作者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是亲身体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及实验思想的建立等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认识或者实验条件不足等原因,存在"教师轻实验、重经验、讲实验,学生轻实验、重背实验、在试卷上‘做'实验"的普遍现象。这导致学生面对实验题时无从下手,或者出现丢三落四等现象。那么如何让生物实验教学真"实"起来?归根结底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做到如下几个"实":  相似文献   

13.
童媛 《中学生物学》2011,27(12):24-25
新课程理念为教学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强调以学生为本,大力倡导围绕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熟练地操作技能,而且还应该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述实验的能力。许多学生会动手做实验,但让他们把实验原理、选材、操作、现象、结论及简单探究过程"说"出来却显得困难。在实验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说"出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总困扰着老师和学生,原因是有的实验复杂、实验条件苛刻、实验教具有限,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思考改进实验,让实验变得简单、生动,符合学生知识水平,这样才能起到积极的一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从中学生的知识层面出发,针对"小孔成像"的探究实验做个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课程分析"进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evolutio,原意为"展开",一般是指事物的逐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七章的内容,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理论,也是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虽然生物进化理论的发  相似文献   

16.
现有条件下,生命科学相关研究大多离不开实验动物.为适应应用型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动物实验技能训练,制定训练理论知识、实验项目内容,并结合教师科研提高学生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重视学生过程性考核评价并培养学生从业道德素质,以探索适合提高学生动物实验技能的训练内容及考核方法,培养学生合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学生学而无识的状况,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实验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验教学理念,以具体课程实验教学为例,阐述了"层次化实验内容、引导式实验指导、过程化实验管理、多元化实验考核"的"教师顺学而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和探索,加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导向性和个人探究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在课程实验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从依赖辅导到独立设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从单纯模仿到个人(团队)创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9,(16):39-40
科学探究能力体现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并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引导学生分析"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实验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实验的不足,在不足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1.本实验在教科书中的位置: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属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2.实验对象:选取的实验对象是低龄小动物,如小鸡、小鸭、小狗、观赏小鸟等。3.实验原理:动物有多种不同的学习行为,其中推理学习行为的建立是较为复杂的,绕道取食一次成功是推理行为。如果要经过反复试探才能解决就不是推理学习行为了,而是“尝试与错误”的学习行为。有些动物如大狗、大鸟也要经过“尝试与错误”学习过程才能解决绕道取食问题, ,但它们很快能学会,而幼小动物学习行为的建立时间相对较长,学习过程更明显。4.实验设计及改进:由于本实验要求在一课时内完成,场地选择,实验用具设置好后,幼小动物往往要经过反复多次“尝试与失败”,一节课难以完成。如果采用人工引导,教会其绕道,逾越障碍,不仅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明显,而且,一节课内可换几种动物重复实验,省时高效,让学生对动物学习行为的建立有更深的实验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只需要一套装置就能满足全班学生观察需要,教学目标比较明确,能够比较清晰地传授教学内容,一般由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思考。在一定意义上说,对于演示实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体验。事实上,由于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通过"看"、"恩"、"做"三者互为补充,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达到领悟本质的目的。学生实验恰好能弥补演示实验在"做"方面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