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纵观近两年的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有不少题目都没有固定的解答模式或方法,灵活性很大。对于这类考题,如果学会用估算的方法来尝试,往往能很快地使所求的问题得到解决。实践证明,学会并灵活地运用估算的方法解题,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请看如下三例的解法。例1今有桃95个,分给甲、乙两班学生吃,甲班分到的桃有29是坏的,其他是好的,乙班分到的桃有316是坏的,其他是好的,甲、乙两班分到的好桃共有个。(选自2001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分析与解:我们从…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月刊>2004年第4期刊登了2002年英国数学奥林匹克第2轮试题3及其解答,现提供一种巧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假设法是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小学数学竞赛中。有些题从所给的条件来分析,很难找出明显的数量关系,但是如果运用假设思想,找准与假设的内容相对应的数量关系,并且把假定的内容和数据加以调整.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贵刊2003年第8期上《从少到多推算寻规律》一文中,例举了这样一道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北京的小朋友小京将自然数1~2008按以下格式排列:1摇2摇摇3摇摇4摇摇5摇 6摇摇78摇9摇摇10摇摇11摇12摇13摇1415摇16摇17摇18摇19摇20摇212223摇24摇25摇26摇27282930摇31摇32摇33摇34摇35…………………他请上海的小朋友小沪用3×4(3行,4列)的长方形框出12个数,使它们的和是2010。那么这12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摇摇摇。笔者之所以认为这道题值得探讨,一是因为这道题的解法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去创新、去探索;二是因为这道题…  相似文献   

6.
题目 如图1,将矩形纸片ABCD对折再展开,设折痕为MN,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MN上B’处.若AB=√3.求折痕AE的长.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著名数学家雅诺科斯妞娅,有一次向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同学说:“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这句话道出了解数学题常用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转化,即转化题中的条件或问题,特别是转化题中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9.
技巧是实施方法的保证,是解题简捷的关键.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引进新的变量,把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简单的数学问题,使问题简单化、明了化.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用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0.
11.
在文[1]中有2004年西部数学奥林匹克赛题,其中最后一题为:求证:对任意正实数a,b,c都有1<a/((a~2 b~2)~(1/2)) b/((b~2 c~2)~(1/2)) c/((c~2 a~2)~(1/2))≤(32~(1/2))/2 (1)本文给出其推广形式,即有下面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爱尔兰数学奥林匹克2试第10题如下: 求(并予以证明)所有的函数f:N*→N*,使得对任意正整数x、y,均有f(x f(y))=f(x) y.  相似文献   

13.
近日,拜读了卞恩鸿老师发表在2006年《小学教学参考》第5期上的《假设法巧解工程题》一文,文中分析了假设法解工程题的巧妙思路,笔者受益匪浅,也颇有同感。那么,假设法解题到底巧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4.
有些压强题,由于原题条件的限制,我们用常规方法不好分析,此时我们对原命题若进行巧妙的虚设,通过对虚设后的命题进行分析,则可巧解原题。  相似文献   

15.
[译者注第33届美国数学奥林匹克于2004年4月27日和28日举行,美国<数学月刊>2005年第2期(季刊)刊出了第33届美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及解答,我们将此解答与<数学通讯>2004年第17期提供的解答相比较,看到赛题2、3解答差异较大,现翻译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2题为: 对所有正实数a、b、c,证明:a/a2 8bc b/ b2 8ca b/c2 8ab≥1. 很多文章对它进行了探索,文[1]、[2]用多种方法证明了如下定理1: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第4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4是一道几何题,试题如下: 试题[1] 设ABCD是一个圆的内接四边形,从点D向直线BC、CA和AB作垂线,其垂足分别为P、Q和R,证明:PQ=QR的充要条件是∠ABC的平分线、∠ADC的平分线和AC这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P(x1,y1),Q(x2,y2),则|PQ|=(√)(x1-x2)2 (y1-y2)2.中学数学中不少代数题的解答,若能赋予它解析意义,揭示其几何背景,便可利用"距离公式"给出其独具特色的解答.现举几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2004年中国台湾数学奥林匹克集训营第4题为:设正实数 a,b,c 满足abc≥2~9,证明:1/((1 a)~(1/2)) 1/((1 b)~(1/2)) 1/((1 c)~(1/2))≥(?)(1).文[1]用高等数学的知识作出证明,过程较复杂;文[2]给出了两个简证,其实并不简单.下面用柯西不等式给出一个简证.证明:设 abc=λ~3,a=λ(yz)/x~2,b=λ(zx)/y~2,c=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