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中学生犹如即将翱翔于天际的雄鹰,而高消费正是他们翅膀上系着的黄金。满身挂满了金子,他们还能够飞多高、飞多远?  相似文献   

2.
学会花钱     
秋假的一天上午,我帮家里掰完玉米,觉得口渴,便向奶奶找水喝。奶奶从衣袋里掏出一元钱,让我去买水果吃。我拿着钱一溜烟似地向水果摊跑去。  相似文献   

3.
学会花钱     
十年前,假如你有二寸万元,你是用它皋买房子还是用它来出国留学?那个时候,北京的房子3000元上下一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时下,大中专毕业生求职花费不菲.车费、电话费、打字复印费等少则四五百元,多则上千元不等.成百上千的费用使不少求职者苦不堪言.如何花最少的钱谋求心仪的工作也就成为众多求职者倍加关注的问题,这里有几条经验你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5.
硬币国王主管着整个硬币城,那里的房屋、树木都是硬币做成的,而且满地都铺着硬币。臣民们也满身都是硬币,有1角的,有5角的,还有1元的。这几天,硬币国王十分烦恼。出了什么事呢?原来,  相似文献   

6.
去年有段时间,孩子特别喜欢花钱。春节期间,他甚至在没告知父母的情况下,私自从压岁钱中拿出100元去超市买玩具,我严厉责罚了他。再之后,他偷拿家里的零钱买零食。责打之余,我也反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孩子有了消费的欲望,是好事。只是不懂得私自拿钱是错误的。即使是父母的钱,在用之前也应告知父母。其次,孩子是否没吃好?如果他正餐没吃饱,很有可能通过零食来弥补。第三,孩子对食品的卫生与否缺乏认识,所以应让孩子区别哪些是营养食品,哪些是垃圾食品。  相似文献   

7.
今年 8月 7日,在参加由上海中华职教社和中华职业学校共同举办的“百所中华职校面向 21世纪职业教育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中,有一位来自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的张幼珠博士,她是特邀来研讨会作报告的。张博士不仅以其温文尔雅的气质和精彩的报告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在会场休息时,因为要订《教育与职业》杂志而加深了我对她的印象。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在研讨会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钱景舫教授作报告时,几次拿起手边的几本《教育与职业》杂志,引用其中刊登的有关资料。这个细节被张博士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休会…  相似文献   

8.
阮胜明 《班主任》2014,(6):43-44
案例 "富婆"佳佳 佳佳,是大家公认的“富婆”,为人慷慨大方,花钱如流水,用100元给小伙伴买生日礼物,眼睛眨都不眨。我多次苦口婆心好言相劝,抑或大声呵斥,可她依旧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9.
《世界教育信息》2007,(9):75-76
我在吉林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小学老师,是从贫困年代走过来的,他们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吃、穿、住从不讲究。自我懂事起,在花钱方面,他们灌输的思想就是勤劳、俭朴。受他们的影响,我上学以来从不乱花钱。  相似文献   

10.
杭州读者小田来电问“:我的孩子不会合理利用时间,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搞得她自己很疲劳,影响了学习效率,还影响学习的情绪。请问,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呢?”主持: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就等于赢得了时间,争取了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样帮助孩子的。  相似文献   

11.
清泉 《家长》2013,(4):7-9
下课铃声刚刚响起,正在办公室阅卷的我听到一声"报告",随后磊磊就哭丧着脸进来了,他边走边说地来到我面前:"涂老师,我丢钱了!"我问他丢了多少钱,磊磊说丢了八百元。我一惊,这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可是一笔大数额。我问磊磊怎么带这么多钱上学,他说是开小超市的爸爸给的零花钱。看到磊磊焦急的神情,我顾不得深究,赶紧带着磊磊  相似文献   

12.
蒋静雅 《师道》2007,(2):49-50
最近一项调查发现:在学生最敬佩的人中间,有伟人名人,也有父母长辈,甚至是同学伙伴,却极少有学生敬佩老师。教师威信的滑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教师不缺良好的师德修养,不缺丰富的专业水平,不缺精湛的教学艺术。那我们教师缺什么呢?我以为,教师缺的是“露一手”的意识,不善于在学生面前表现自己。  相似文献   

13.
1927年,爱国将军冯玉祥又入主开封古城,不久即下令:所有军政公教人员及学生一律不准坐洋车,以倡勤俭之风。一日,为察访民情,冯玉祥扮成一乡下老农,招呼一车夫道:我想看看城里的景致,看倦了就下车,车钱全听你  相似文献   

14.
母亲是退休工人,平日操持家务,年过六旬还没出过远门。一次,母亲对我说:"那些老姐妹退休后都出去旅游,有的还到了香港……"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0,(6):22-22
在中国,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总是以某个孩子从来不出去乱跑为榜样来教育晚辈。在中国父母的观念中,好孩子的标准之一便是听话,那些顽皮好动不安分守己的孩子往往被认为难以调教。  相似文献   

16.
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女孩走进心理咨询室,落座后我知道女孩叫潇潇。潇潇人如其名,小巧的人透着智慧潇洒,13岁,开学后就是一名中学生了。按照需要,我和女孩的母亲首先沟通。女孩母亲带着眼泪讲述了潇潇的故事。潇潇从小好玩,伙伴的玩具她经常带回家,等人家急切地寻找的时候她才想起来还给人家。妈妈没有在意。后来潇潇上了幼儿园,一天带回家一条枕巾,老师反映给家里,妈妈才知道,也没太在意。到了小学,同学们的橡皮铅笔等等也经常跑到潇潇的书包里,妈妈还是没有在意。转眼,潇潇9岁了,已经是三年级学生了。由于同学们和潇潇爸爸闲聊,家里才注意到…  相似文献   

17.
正解老师,咱们班的师某某同学在课堂上不但不听讲,还总是捅前边的同学,也不让前边的女同学听讲……英语老师怒气冲冲地来告状。解老师,咱们班的王某某同学不管我怎么说就是不写科学作业。科学老师也气呼呼地来告状了。唉,其实,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又何尝不是变化多多呢!  相似文献   

18.
一、装傻案例十年前的一个下午,一位学生手上拿着篮球,兴冲冲地跑到我面前,异常激动地说:老师,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太阳光斜射在篮球上时,篮球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一个椭圆!对教师而言,这实在不是新闻;但对一位刚刚学习圆锥  相似文献   

19.
“速度”对我来说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我在风风火火的家庭中长大,父母的工作需要他们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无休止投入。小时候的我是个莽莽撞撞的急先锋,直到现在我性子多少还是有点急,往往行事草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酿成错失。我家屋后的林子是一个让人静静歇息的好地方。我热衷挑战垂直高度,开始是爬后院的大树,后来是攀爬悬崖峭壁。十来岁的时候,美国西部的地形对我来说已经不构成什么难度,攀爬可谓驾轻就熟,自然,我的目标移向了更高的顶峰。到了19岁,我从一位名叫保罗·佩索特的攀山老前辈那学会了“歇步”。他建议我在步与步之间进行完全而  相似文献   

20.
管洪芬 《家长》2012,(2):72-72
作为母亲,我想,与其酸楚,不如"目送",像以往坚持的那样,用每一天去习惯,也用每一天去"目送"。儿子去乡下姥姥家住了好多天了,也没见他往家里打个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