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性的建构应在转变语文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完善评价制度等方面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52):37-38
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强化学生的人格培养极为重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人文教育理念渗透,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当前人文教育缺失是高中语文教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现状阐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高职语文教学中要凸显人文精神,突出人文性特点,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创建人文性教学模式,以培养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心理以及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文品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和突出人文性,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设置、课程目标,都蕴含着极强的人文关怀。如何传承、弘扬、重建人文精神,成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阶段作为个体独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开展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是承载人文精神最为厚重的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强调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其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面.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下,人文精神的弘扬与培养就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要真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并弘扬人文精神,就必须从树立人文意识,提高文化韵昧;运用文化学视角,开掘作品底蕴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和突出人文性,可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表现并不尽然,不乏有应试教育和工具功利的痕迹在内。因而需要从教材、课堂模式、师生关系、评价形态、课外实践等多个层面加强和彰显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最具人情味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文教育,其核心就是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文教育工作既可以体现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还可以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坚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学工作。无论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获得、素养的提升等过程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强化语文中的美育,不仅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异乎寻常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引导学生丰富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只有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上,才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与语文新课改的精神相比.当前语文教学在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从树立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四个方面入手,一点一滴,熏陶、感染、渗透、感化.  相似文献   

10.
吴顺达 《中国教师》2013,(Z2):28-28
技工教育大力进行一体化等系列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语文作为技工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挖掘其内在的人文价值,承认、实现人的价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对培养适合产业升级、转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至关重要。因此,当前的技校语文教学必须强化人文价值的认识,并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下技工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进一步提升技校语文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化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关注人文,当成为语文教学的新指向。  相似文献   

12.
马玲云 《考试周刊》2012,(63):48-48
语文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切实进行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索和改革。作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良好的兴趣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动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眼于语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实效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更好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注重对学生语文人文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与传统的语文工具性的理念相对照,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深刻感悟能力,在情感熏陶中体现人文色彩。面临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现状,要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笔者愿以拙作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育是让人文精神走向课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抓好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那么,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5.
周诗刚 《考试周刊》2011,(42):43-44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要想达到此种境界,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对国民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我们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在高考指挥棒下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淖,把应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育理念走入误区。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传承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把人文精神的回归作为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李圆圆 《考试周刊》2012,(68):25-26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当前职业学校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师应主动担负起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因此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实践,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人文教育和语文教学两张皮的现象,造成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严重缺失.廓清语文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模糊认知,理解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的关系,确定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璟 《安阳大学学报》2010,(5):71-72,82
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去探索、积极实践。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要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去探索、积极实践。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要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