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曾经执导《汉武大帝》等历史大片的著名导演胡玫执导的45集晋商大戏《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一经上映,就创下了不俗的收视率.而随着该剧的进一步热播,改编自电视剧剧本的同名历史小说《乔家大院》也迅速热卖起来.电视剧仅播出一周,小说在全国的销量就达到了8万册,这使得《乔家大院》一跃跻身畅销书之列.截至目前,独家享有该书出版权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已经累计印刷近19万册.  相似文献   

2.
这两天,《大宅门》的播出真是给我们的日子添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兴奋点。尽管中央电视台播出这台剧有点儿像“即兴点播”,昨儿一集,今儿两集,明儿后儿连两天一集没有,人们还是把生活的许多事  相似文献   

3.
看了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不禁思潮起伏,深受震撼。  相似文献   

4.
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鲜火腿遭遇污染》即“敌敌畏火腿”的报道。关注的是经济生活中的食品卫生.质量问题.所揭示的问题在当时的该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报道播出后产生了巨大反响。但“金华火腿”并没有因新闻媒体的曝光像有的企业那样倒下,却在市场中得以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5.
张力 《记者摇篮》2009,(5):78-78
2005年10月,12集电视纪录片《故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播出的第一周,就在北京地区创下了6.2%的收视率,超过了同在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京华烟云》。以后的调查显示,《故宫》的平均收视率达到3.09%同时段收视份额占到9.36%,在央视一套所有节目中(包括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排名第七。这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播出方面是创纪录的。观众收看《故宫》的热情,使那些认为纪录片曲高和寡的人们看到,被视为小众文化产品的纪录片也能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也使那些认为视觉文化通俗粗劣的人们看到,纪录片是有文化底蕴的。  相似文献   

6.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创办之后.全国各级电视台陆续开设了类似的新闻节目。这些在黄金时间播出,并要求下级台完整转播的新闻栏目,一般称之为“主新闻”。冷静理智地分析“主新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对于新闻改革的深入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晓鸥 《传媒》2001,(10):31-34
中央电视台一档“走进墨脱”的谈话节目播出后,《传媒》杂志记者几经周折找到我,希望我把采访经过、体会写出来,于是就有了这篇东西。  相似文献   

8.
一、声势强劲 保持力度 《“三个代表”在基层》系列报道自2002年5月19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截至6月底,共播出62集。 中央电视台从新闻中心的新闻采访部和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9.
2012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系列报道.报道中采访了大量平民百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宏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选择了“个人一国家”相结合的主题,力图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中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通过筛选、编辑、重组.意在建构“幸福”框架。迎合“喜迎十八大”的政治背景;在微观层面上,“幸福调查”采用了“原生态”的叙事方式,淡化了导演痕迹,力求在细节上展现真实。但由于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宏观框架与微观框架间缺乏有机的融合,报道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与批评。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10集电视系列片《人在单位》.最近又重播这个系列片。它纪录了人们在单位里的喜怒哀乐以及单位里发生的种种故事。通过老、中,青三代人在单位里的经历.从工资,职称、住房,户口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中国的“单位现象”.从人的变化,单位的改革折射出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1.
郝美津 《新闻世界》2013,(7):264-266
【摘要】2012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从宏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选择了“个人一国家”相结合的主题,力图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中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通过筛选、编辑、重组,意在建构“幸福”框架,迎合“喜迎十八大”的政治背景。由于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报道受到了一些质疑与批评。  相似文献   

12.
一、“说新闻”蔚然成风近年来,“说新闻”在电视新闻界可以说蔚然成风。最初,香港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陈鲁豫一改往常的坐播为站播,语言上一改原来一板一眼的播报方式,而像平常讲话那样把新闻说出来。没想到这一改竟领了风气之先,这种播音方式在内地迅速风行开来。据笔者有限的见闻和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采用“说新闻”这一方式的新闻栏目就不下十几个。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自不必说,它在这方面比《凤凰早班车》走得更远,都有了“戏说”的味道。就连中央电视台也在大潮的冲击下坐不住了,于是就有了《现在播报》海霞…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亲情》座谈会发言摘要编者按:由湘潭市广播电视局和湖南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上下集电视剧《亲情》,9月上旬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了。《亲情》通过建国初期毛主席接待几位从家乡来访的亲友,处理好“亲情”与“国情”关系的故事,再现了毛主席廉洁风范,也表...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先后播出了电视连续剧件讲传》,收视率很高,尤其青少年人喜欢看。剧中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一群江湖汉子“行侠仗义”、“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英雄豪气。所刻画的人物个个身怀绝技,一打就赢,一呆就准,一逃就脱。在见义不为、见死不救时有发生、公众强烈呼唤社会道义的今天,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一时间,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好汉歌》中的一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成了时髦的语言。于是乎,新闻媒体上刊播的是以《该出手时就出手》为题的文章;人们平时讲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话;…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月,一档由杨锦麟主持的新闻节目——《有报天天读》准时出现在凤凰卫视的荧屏上,该节日一经播出,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全新的视角大受欢迎.还被国内以推出电视新锐榜著称的《新周刊》评选为2003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电视节目”。于是,以《有报天天读》为开端,一股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九七”雪港回归之日的临近,人们对回归的企盼和兴奋的心情已经向文艺创作渗透.文化为回归侨光彩,文艺界、新闻出版界“九七情结”猛升温。在二十一世纪的晨曦即将来临之际,营造了独特的“回归文化”,引起了世人的注目。著名导演谢晋等筹集1个亿执导的《鸦片战争》拍摄镜头已达三分之二,《天朗:1997》、《世纪末的复活》、《书兵义愤》等类似主题的片子已进入拍摄阶段,在回归之际与世人见面。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联播前播出香港回归倒计时镜头和系列片《话说香港》、《香港沧桑》,以香港基本法为主线的52集大型系列片《话说香…  相似文献   

17.
黄斌 《声屏世界》2007,(12):67-67
高扬的主旋律与高升的收视率肯定是业内人士梦寐以求意欲兼得的“熊掌”与“鱼”。先说电视剧。据说2006年内地共生产制作了1.3万集电视连续剧,而真正播出的约为7000集。是电视剧供过于求?非也,好剧难求。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后,荧屏作何播出安排,引人关注。笔者一向不怎么看电视连续剧,结果还是情不自禁地被《文化站长》《特殊使命》所吸引、所感动。  相似文献   

18.
国庆40周年前后,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弹指一挥间》。这个长达八个多小时的电视节目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好评。当时领导同志建议,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搞一个反映十年改革的节目。经过研究,筹备,中央电视台从90年代第一天起,又推出了一个大型系列报道《看今朝》。在50多天里,共播出50集,94条新闻。《看今朝》播出以后,从规模和气势上并没有  相似文献   

19.
第五次轰动效应———《北京人在纽约》根据美籍华人曹桂林同名小说改编、制作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前 ,原著小说已先在广播电台、报纸上连播、连载 ,引起了广大读者、听众的强烈反响。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周播出的 5集 ,收视率达到 2 2 9% ,一步跨入 1 993年度电视排行榜第 2名 ;第二周播出的 6集 ,收视率已达 2 6 % ,呈上升趋势 ;最后 1 0集 ,收视率又达 2 8 3% ,稳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榜首了。而在北京地区 ,收视率高达5 5 9%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④ 。1 992年 9月 ,北京的电视界爆出个头号“新闻” :一帮北京人要…  相似文献   

20.
《岩松看台湾》从7月11日起在“东方时空”和台湾东森电视台同时播出,节目由《台湾印象》和《台湾人物》两部分构成,每期约25分钟。《台湾印象》以记者现场报道为主,带观众走进台湾故宫等历史文化景点,路线囊括了从北到南的台湾主要城市,涉及岛内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台湾人物》以专访岛内政治、文化、经济名人为主。两地媒体的成功合作可以说是做到了两岸“三通”,媒体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