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 ,塑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复杂的民族观。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明显的民族价值取向的学习动机 ,传统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等特点。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的局限性 ,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来指导正确的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把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当成党和政府以及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化、高水准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教师队伍,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教育;拓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新途径等措施和手段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是新时期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我院的实际状况,分析解决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现存的若干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对加强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实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的扩招,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成为高校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在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与汉族学生有些差异,从而冲突与矛盾也时常有之。处理好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矛盾,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民族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兴旺发展的希望所在,大学生群体所持的观念则至关重要,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民族观,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建设的步伐。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民族观的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意识的生成、民族政策的执行、民族观念的教育和践行等各方面。只有系统调节各个方面的要素,拓宽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加强大学生民族观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促进大学生正确民族观的形成,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在族群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族群本质论,另一种是社会建构论.采用问卷法对48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持有较高的民族本质论、较低的社会建构论.居住格局、家庭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和混校类型会影响民族观的形成,其中,所生活的村庄或社区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大学生持有较高的社会建构论,家庭语言交流中使用民族语的大学生持有较高的民族本质论、较低的社会建构论,所就读的中学中有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生持有较高的社会建构论.民族观会影响个体的身份归属,持高民族本质论的大学生倾向于将自己的身份归属为民族人,持高社会建构论的大学生倾向于将自己的身份归属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实际,在阐释坚持价值导向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应把握的要点及其具体思路,对提高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矛盾显现,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趋向多元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精神淡化,而对西方的诸如节日文化、自由精神的追逐与趋同化日渐突出。为此,围绕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展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与引导,其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民族问题是引发国家及世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各国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的研究。而教育,特别是民族观教育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的民族观教育,需要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将民族观教育与国家教育、新文化载体、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民族观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导刊》2008,(1):16-18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参与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体现出健康向上、逐步成熟的政治观特征,但也呈现出许多带有负面影响的倾向。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必须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华民族凝聚力教育、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不断对我国实施渗透,企图利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特点,与我争夺青年。民族高校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工作,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关系。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实践证明,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保卫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调查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状况,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国家认同感,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国家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仍面临着被弱化的挑战。为此,需通过历史教育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维系国家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方面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模糊,加强两个认同教育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培育两个认同意识的理论基础,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具有鉴往知今、资政育人的现实作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为构建两个认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诉诸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去,渗透到高校制度建设中去,渗透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中去,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融入到实践体验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大学生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与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基本一致,但又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搞好德育和提高民族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婚恋观教育工作也必然要不断地更新。其关键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作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对策是:充分利用两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婚恋道德;重视性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道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婚恋心理素质;加强对大学生婚恋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处理好学生维权和学校管理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种利益诉求增多,民族地区新形势和新情况不断涌现,肩负时代责任的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了解党的民族政策。而在我国高校特别是非民族院校中民族理论与民族知识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到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文章在对民族理论和政策相关概念梳理及对研究成果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揭示我国高校中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加强此方面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改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