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定量评估林火燃烧程度、坡度、植被类型等对火烧后植被动态恢复的影响,对及时掌握火烧迹地的变化及更新演替规律和提升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2006年云南省安宁市3·29和2012年云南省易门县3·18森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TM、Landsat-7/ETM+和Landsat-8/OLI时间序列影像,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计算平台实现影像收集与指数计算。首先,利用归一化燃烧率和差分归一化燃烧率提取火烧迹地,并进行燃烧程度分级。其次,利用燃烧恢复率,探究火烧迹地的恢复率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因子探测法分析燃烧程度、坡度和植被类型对燃烧恢复率的独立解释力。结果表明:①对安宁3·29和易门3·18火烧迹地,从燃烧恢复率指标看,燃烧程度为低和中低的火烧迹地,在火灾发生6~7年后火烧迹地恢复率达100%以上,而中高和高燃烧程度的火烧迹地恢复率达100%以上则需要7~9年。②在燃烧恢复率的独立解释因子中,灾后植被类型的独立解释力最高,也即灾后植被类型对火烧迹地的恢复率影响最大,燃烧程度次之,坡度最低。本文结果将为火烧迹地恢复状况评估提供参考,也有助于了解滇中乃至中国西南地区复杂地形下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植被动态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云南科技管理》2011,24(4):77-77
<正>滇西北亚高山退化林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与示范围绕迪庆州"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和林业发展重点课题,州林科所与省林科院积极会商,对迪庆州境内的石漠化退化林地和困难立地条件森林植被恢复问题进行了调研,共同向省科技厅申报"滇西北亚高山退化林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并得到省科技厅的关心支持,共同开展省地科技合作,两地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对迪庆州内的退化林地立地类型、土壤状况、生境状况水湿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对一些典型地类采取重点研  相似文献   

3.
通过定期到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五种恢复措施的土壤种子库研究样地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植被种类、数量和高度,计算出样地植被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测度,可以度量植物种群对环境资源利用状况的尺度。通过对五种恢复措施的土壤种子库植被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露天矿排土场植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为分析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是北方农牧交错带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环境动态。文章从生态缺水的角度,以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为例,探讨了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缺水是造成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2006年武川县天然草地、灌木、乔木、农作物生长季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50.3mm、193.4mm、213.3mm、158.6mm,最小生态缺水量分别为93.1mm、38.2mm、251.5mm、96.6mm,植被生态系统继续向退化方向演替。合理调整植物品种结构,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是当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分的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是北方农牧交错带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环境动态.文章从生态缺水的角度,以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为例,探讨了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缺水是造成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2006年武川县天然草地、灌木、乔木、农作物生长季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50.3mm、193.4mm、213.3mm、158.6mm,最小生态缺水量分分别为93.1mm、38.2mm、251.5mm、96.6mm,植被生态系统继续向退化方向演替.合理调整植物品种结构,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是当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植被生态的干扰主要指可能或者已经对植被群落的物种、结构、功能和过程产生影响并导致植被状况发生改变的作用或事件。干扰往往是通过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表现出来的,从理论分析,植被生态的干扰可区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综合分析认为,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植被生态干扰主要包括9方面因素:变暖、变迁,季节性的干旱、大风,霜冻,病虫、鼠害,人为无林地转化为有林地,外来物种的入侵,放牧和焦采,宗教和旅游活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预防自然干扰和合理支配人为干扰,是拉萨半干旱河谷植被恢复和重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NDVI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翀  任志远  袁鑫 《资源科学》2011,33(12):2356-2361
利用西北地区1982年-2006年日均温与降水数据和GIMMS—NDVI数据,以时滞互相关法为基础,通过生态区划和植被类型两个层面分析了水热条件的季向变化同半月NDVI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植被覆盖较好且海拔较低的山地区以及河流沿线的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响应也较快,而盆地以及海拔较高的高原或山地区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且响应时间较长,初步判定是水热条件好的区域相关程度高且响应迅速,相反水热条件差的区域相关程度低且响应迟缓。进一步以西北地区生态地理区划分析西北地区水热状况对NDVI变化的影响,得出≥10℃积温和降水量大的地区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程度较大且响应快,相反则相关程度较小且响应慢,并且在半月均温和半月平均降水的共同作用下影响半月NDVI平均值的变化;②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植被NDVI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林、灌丛和草原、草甸和草本沼泽、阔叶林与荒漠植被,即由东、西分别向荒漠植被,相关性逐渐减小。某一类型的植被的生长对气温的要求高,则这类植被与气温的相关程度高且响应快,相反植被的生长对气温的要求低,则这类植被与气温的相关程度则低且响应慢,对于降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针对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矿区外排土场因无序排放而造成的地形地貌破坏、土地资源压占等乱象,内蒙古阿拉善盟祥泰隆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通过编制相应的环境治理方案对外排土场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改善区域地质环境状况,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减少排土场对土地资源、植被的压占破坏,最终使周边地形地貌景观有所改观,最大程度减轻排土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终实现该治理区域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如何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和植被恢复,尽快改善生态恶化的局面,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生态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植被恢复问题,大面积植被恢复要靠退耕、禁牧、飞播等措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贯彻落实好这些指示精神对于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长改善情况已被广泛证实,评价县域季节尺度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有助于针对性识别植被改善时空效果。本文基于2000-2012年MODIS NDVI数据和Sen+Mann-Kendall模型,对陕西省长武县季相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2000-2012年长武县的NDVI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064/10a,其中2000-2004年增加最为明显;②长武县植被覆盖总体增加,呈减少趋势区域主要分布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县城周边;平缓波动趋势区域在空间分布上较集中于北部耕地;③2000-2012年间长武县夏季植被改善情况最为显著;秋季植被改善状况次之;春季改善状况较夏秋弱,北部区域植被覆盖减少像元数增多;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促进了植被改善,其中在年际尺度降水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季相尺度春季降雨对植被生长具有最显著作用;月际尺度降水的改变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较小,而气温因素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较大。不仅退耕还林工程对长武县植被改善有积极影响,农用地撂荒对植被恢复的作用也值得考量。  相似文献   

11.
黑河中游绿洲化荒漠化的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地表植被时空变化和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两个不同的方向入手,分析了黑河中游8个完整区县2000年-2009年的绿洲化和荒漠化过程。研究表明,2000年-2009年间,山丹、民乐、酒泉肃州区中部、肃南的东部及甘州-临泽绿洲区一直是黑河中游植被分布的重点区域;从植被角度分析,虽然黑河中游各区县均有零散分布的植被退化区,但总体而言植被状况在逐渐变好,其中民乐县和山丹县的植被状况最好,变化最明显;从土壤水分状况分析,肃南、山丹和民乐3个地区的土壤水分状况要好于其它地区,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降雨量和土地利用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选取汶川县作为研究区,应用GIS与RS技术,基于LANDSAT8 OLI数据和DEM数据,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汶川县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结合DEM数据提取的高程、坡向、坡度地形因子,分析汶川县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为汶川县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提取数据依据。结果:(1)汶川县2017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73.1726%,整体植被覆盖状况较好。(2)平均植被覆盖随高程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1800m~2400m高程带平均植被覆盖度最高,为88.3162%。(3)平均植被覆盖度随坡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25°~35°坡度带平均植被覆盖度最高,为75.3274%。(4)平均植被覆盖和坡向无明显的相关性,在东南面平均植被覆盖度最高,为75.1506%。  相似文献   

13.
杂草在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星慧 《青海科技》2006,13(3):42-44
边坡的植被防护日益引起世界的重视。本文阐述了边坡植被的生态功能,通过试验总结出边坡生态恢复中植物品种的筛选、边坡生态恢复的方法及其应用,为今后边坡区域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的状况,尤其是以渭北早塬山区为主,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被列入植被恢复的重点地区,不断的加强对渭北旱塬地区的生态建设,加大对其的造林工作,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抗旱造林技术,能在根本上解决造林地的蓄水的问题,能切实的在造林的过程中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全面的提高造林的成活率,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渭北旱塬山区的森林植被,全面的提高植被的成活率,抑制渭北旱塬山区的水土流失的情况,确保能更好的促进渭北地区的生态的平衡,促进经济的进步。本文就是要分析抗旱造林技术在渭北旱塬山区造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区的草原植被恢复工程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程。草原植被恢复主要考虑当地适宜生长的植物类型,气温条件,土质要求等等,我项目部对植被恢复工程做了详细的规划和安排,考察了夏河地区的气候条件后,对存放腐殖土的地点,方量、取土场、弃土场以及边坡等做了比较详细而全面的计算,采用最佳播种时间,保证了甘肃省旅游地区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荒漠地区植被类型及自然恢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昊 《西藏科技》2003,(9):54-57
介绍青藏铁路格拉段荒漠地段沿线的生态系统特征及植被类型,分析道路沿线植被自然恢复的可行性。通过对温性荒漠地区铁路环保设计的原则、施工措施的研究和讨论,提出加速荒漠地区植被恢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某铁矿的各复垦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植被恢复技术和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各复垦单元的特点和条件并综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植被分布情况,分析了植被恢复技术和方法在凤城某铁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景观生态恢复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甜甜 《大众科技》2012,(6):112-1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地震极重灾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与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因此,对极重灾区生态受损状况和震后生态恢复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促进当地受损生态系统的科学合理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采用RS和GIS技术对极重灾区地震前后的植被覆盖度进行统计,通过植被覆盖度对研究区景观生态变化的反映,掌握极重灾区的景观特征和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资源特征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选取了黄土高原 4 1个站点 1 96 1年~ 1 990年的月降水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年内各个季节的降水分配比例、年降水变率和离差系数等分布特征 ,同时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光热水资源的耦合特征和土壤水分在雨季恢复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森林地带分布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立地条件好的山地 ;荒漠草原带分布在水热资源缺乏的西北部 ;森林草原过渡带和典型草原带分布在森林带和荒漠草原带之间 ,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植被地带。最后 ,给出了林草适宜分布区域及其受限区域 ,可为当前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鲍霞 《内江科技》2012,(11):145+201
滨425区块沙二段自2010年6月注水开采以来,各项开发指标呈"三升一降"的开发形势,到2011年5月水驱状况和开发形势良好,油藏水淹程度较低,但存在纵向上潜力层少、需加强注采调整力度和平面上高部位井区油藏控制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对注水后能量恢复状况、水驱状况、水淹状况的评价,指导下步水驱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