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植被盖度对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功效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研究,这四个方面包括植被密度对初损雨量的影响、植被密度与土壤入渗的关系、植被盖度对降雨截留的作用以及植被密度对降雨能量的影响,针对这五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得出具体的植被盖度对水土保持功效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对长汀河田地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生态水文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采用分割森林水文生态作用过程的研究方法,将森林水文过程分为林冠截留、灌草层截留、凋落物截留、土壤截留、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壤中流、蒸散等几个过程,并对长汀河田地区森林生态水文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生态水文学观点的河田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3.
森林林冠截留效益计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阳惠 《科技通报》2001,17(4):25-31
研究了19种林分林冠截留率,得出了相应林冠截留模型和有关参量以及这些林分的树干茎流模型,比较了各种林分林冠截留效益计量公式,介绍了如何利用地形图,GIS进行流林冠截留效益计算,并提出了“3S”技术将会为动态进行森林效益计量和监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雾露水资源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测定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冠干季对雾露水的截留量及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侯特征,结果表明,雾露首先形成于最上林冠层,林下雾是由上层雾加浓下沉而来。雾露的形成不仅凝结了水汽进入森林,同时也对森林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夜间,各林冠层截流的雾露水总量可达1.36mm,其中最上层林冠截留0.97mm(吸附水0.45mm,流落水0.22mm),中间层截留0.40mm(吸附水0.29mm,流落水0.11mm),下层林冠截留0.28mm,(吸附水0.23mm,流落水0.06mm)。林冠截留雾露水量的多少与上层林冠处的风速、降温强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隐瞒、截留收入的手段也在不断变化,针对隐瞒、截留收入的查账方法和策略也应不断及时作出调整。文章主要阐述了隐瞒、截留收入的常见主要手段并配有笔者在审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鲜明案例,深入浅出地提出具体的查账方法及应对策略,对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纳滤处理苦咸水的过程中,研究了有机污染及清洗对其截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原膜对以NaCl模拟的单价类型苦咸水截留率为24.1%~26.5%,对以MgSO_4模拟的多价类型苦咸水截留率为87.2%~90.6%;有机污染后的纳滤膜对两种类型苦咸水截留率均提高5~8个百分点,但膜比通量却大幅下降;物理清洗可有效恢复膜比通量至0.932,化学清洗进一步恢复至0.992,两种清洗均造成苦咸水截留率的小幅下降;针对纳滤膜有机污染,可进行短周期、高频率物理清洗,长周期、低频率化学清洗。  相似文献   

7.
严恒 《科协论坛》2007,(3):220-221
在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植被混凝土基材本身的力学性能的研究仍相对滞后,因此对植被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本文以植被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对植被混凝土的构成、特点、使用材料、配比、制造方法等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并对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混凝土层通过力学理论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在高值的雨水载荷作用下植被混凝土层未出现失稳破坏,此结果与经典力学理论分析相近。最后对植被混凝土的多功能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中国5年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矿山表外资源可利用性技术经济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中国5年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气候变化影响与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NDVI数据对吉林省2001—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近10年吉林省东部的植被覆盖情况明显好于西部,但西部的植被覆盖情况在10年中有显著变好的趋势.根据人口重心原理可知,吉林省10年的植被覆盖度重心有向高纬度、低经度方向移动的趋势;2)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差异很大,林地、农田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依次减小;3)分析气象站点10年期间的降雨数据后发现,处在东部的延吉站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处在中西部的长春、四平及前郭尔罗斯3个气象站点的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四川地区1982-2006年的GIMMS NDVI数据集、植被类型数据集,运用MVC法、一元线性回归法、分维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季节、年际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研究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地区植被覆盖度以2%/10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P0.05)。1982-2006年间,四川地区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在春季,四川地区植被生长季在提前,其植被覆盖度以0.6%/10a(P0.05)的速率在增长,针叶林、栽培植被、阔叶林、灌丛、草丛、草甸和沼泽植被等生长季提前的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比其他类型的植被更加迅速;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夏季,只有沼泽植被的植被覆盖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植被的主要类型之一,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遥感技术对森林植被类型进行分类,对森林保护、管理、恢复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森林植被遥感分类数据源和分类方法,对我国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面临的困难,探析未来我国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某铁矿的各复垦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植被恢复技术和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各复垦单元的特点和条件并综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植被分布情况,分析了植被恢复技术和方法在凤城某铁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夷山的实地考察,分析了武夷山植被生态特点以及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类型的变化是:农耕地与荒坡灌丛、照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热带苔藓矮林和亚热带山地草甸。最后对非地带性植被中山草甸、黄山松与马尾松和旗状树等特殊性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贵州乌蒙山绿色植被退化趋势,提出针对贵州乌蒙山区绿色植被覆盖率退化趋势的图像分析方法。获取NDVI遥感图像数据信息,运用基于纹理特征的ISODATA算法提取植被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纹理特征、位置特征等综合特点,形成特征矢量结构空间;在特征空间中,利用ISODATA算法主动调整参数获取初始聚类数量及聚类中心后,进行区域分割,获取图像区域特征信息;然后建立像元二分模型对植被覆盖度图像特征信息进行分析,通过计算不同年份植被覆盖率对绿色植被覆盖率退化趋势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图像分析方法可以对贵州乌蒙山区绿色植被覆盖率退化趋势进行准确分析,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易浪  任志远  张翀  刘雯 《资源科学》2014,36(1):166-174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2年中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1497/a,但各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植被NDVI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同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同时并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增加,而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草原区的超载放牧、乱采乱伐和过度开垦以及能源区的开采开发等现象导致植被NDVI的减少,但正影响要大于负影响,当前在黄土高原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慢慢凸显出它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2年中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1497/a,但各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植被NDVI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同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同时并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增加,而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草原区的超载放牧、乱采乱伐和过度开垦以及能源区的开采开发等现象导致植被NDVI的减少,但正影响要大于负影响,当前在黄土高原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慢慢凸显出它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8.
罗天祥 《资源科学》1995,17(6):44-50
龙胜里骆杉木人工林乔木层林冠年截留率为15.6%,林下植物层的年截留率为21.7%(占林外降水量的18.3%)降水强度是影响截留量(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同时,林冠的枝叶生长和林下植物盖度的变化对截留(率)大小也有一定影响,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水量间存在密切对数关系,而林下植物截留量(率)与林冠降水量或林外降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随不同季节而变化,冬春为幂函数,夏秋为直线或对数关系,这主要与降水强度有关。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的养分年淋溶归还量为:氮2.41,钾12.05。镁3.51kg/hm2,钙和磷则为0。其中,乔木层的淋溶量为:氮2.68钾8.98,镁0.73,磷和钙为0;林下植物层的淋溶量为:磷0.35,钾3.10,钙5.98,镁2.78,氮为0.植物叶子的养分吸收特点对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的养分淋溶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票据截留有利于提高支付清算系统的效率,有效规避票据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篡改、丢失、被盗抢等风险,增强银行业的竞争力,有效促进区域及全社会经济增长。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票据截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黑河中游绿洲化荒漠化的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地表植被时空变化和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两个不同的方向入手,分析了黑河中游8个完整区县2000年-2009年的绿洲化和荒漠化过程。研究表明,2000年-2009年间,山丹、民乐、酒泉肃州区中部、肃南的东部及甘州-临泽绿洲区一直是黑河中游植被分布的重点区域;从植被角度分析,虽然黑河中游各区县均有零散分布的植被退化区,但总体而言植被状况在逐渐变好,其中民乐县和山丹县的植被状况最好,变化最明显;从土壤水分状况分析,肃南、山丹和民乐3个地区的土壤水分状况要好于其它地区,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降雨量和土地利用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