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本第一册中,有关氨的制取实验,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1 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时,使用棉花团可防止空气对流,但在实际操作时,排出空气的同时也会有少量氨气的逸出,从而污染了教学环境。 1.2 在检验氨气是否集满和演示氨与氯化氢反应时缺乏连续性和密闭性,不仅操作烦琐,而且造成有害气体的外逸。   为此,将氨的制取实验作必要改进,并补充有关氨的性质实验,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化学》第二册中,“氨气的制取和收集”实验由于装置简单,不仅制取的氨气纯度不够,同时也会导致氨气外泄,污染环境。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有效防止氨气对环境的污染,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1 实验用品铁架台,铁夹,酒精灯,木砖,试管,试管塞,三通管,橡胶管,气囊,干燥管,止水夹,橡皮筋,玻璃导管,集气瓶,双孔橡皮塞,药匙,红色石蕊试纸,火柴;氨化铵(固体),消石灰,碱石灰,蒸馏水。2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需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并“迅速”塞上带尖嘴导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塞。若操作稍慢,则可能因瓶内氨气的逸出而导致实验失败。而改用如图1所示装置,则操作简便,成功率高。1实验准备a.给250mL圆底烧瓶配上1个双孔橡胶塞,一孔中插入1根约150mm长的尖嘴玻璃导管,另一孔中插入1根约60mm长的玻璃导管。将其塞紧瓶口,再在两导管口分别接上一段约50mm长的橡胶导管并各夹一止水夹(A,B)。b.检查气密性后,把烧瓶倒夹在铁架台上,打开止水夹A,B,从尖嘴导管口B处通入氨气,空气则从短导管口A处被排出。可将滴有酚酞试液…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课本(必修)(1996年秋)第一册第226页“实验八硝酸的性质”中要求制取并收集一氧化氮.在学生实验中,必须将烧瓶中空气和氛的氧化物的混合物排尽后方可收集一氧化氮,排出的氮的氧化物污染实验室空气,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改进达到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改进的实验装置图如下.操作方法是照图将一个气密性好并排尽空气的塑料包装袋扎在导气管上,用止水夹关闭通往收集装置的导管,发生装置中的氮氧化物和空气的混合物排人塑料袋中,待排尽后关闭通往塑料袋的止水央同时打开通往收集装置的止水夹开始收集NO气体…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是我国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之一。因此,二氧化硫性质实验中的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化学教学工作者。笔者在教学中,对该实验做了探索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1多用试管夹的自制形同实验室常用试管夹,在试管夹的长柄上根据需要多安装几个短柄,就得到多用试管夹。如图1所示。2实验步骤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按图2所示相应仪器内盛装相关药品连接好装置。b.关闭止水夹456,打开止水夹23,再打开止水夹1移动细铜丝将拴着开小孔且盛装固体Na2SO3的塑料小瓶放入硫酸中,立即关闭止水夹1,这时将有SO…  相似文献   

6.
1 实验装置的改进如图 1所示 ,在较粗玻璃导管的两端 ,一端用附有止水夹的乳胶管封住管口 ,另一端套上单孔橡胶塞 ,塞紧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瓶子。在乳胶管的另一端套上同样的带有橡胶塞的玻璃导管 ,塞紧装有空气的瓶子。实验时 ,只需打开乳胶管上的图 1止水夹 ,两瓶中的气体彼此进入对方 ,结果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 ,颜色变得均匀。2 装置改进后的优点用附有止水夹的导管代替玻璃片 ,克服了有害气体外逸。两瓶放在桌面上 ,安全性比较好。3 需注意的问题为了增大不同气体之间的接触面 ,节省实验时间 ,玻璃导管要粗 (直径约 1c…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制取氨气不但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而且所用仪器都必须干燥,否则实验将面临失败的危险.下面介绍的创新实验不需要检查仪器的气密性,仪器是否干燥均不影响实验的成功,它把氨气的制取、收集、溶解、防倒吸、防污染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氨气的传统制法 1.实验原理:氯化铵与消石灰共热:2NH4Cl+Ca(OH)2(Δ=)CaCl2+2NH3 ↑ +2H2O. 2.反应发生装置:固一固反应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通过碱石灰进行干燥处理. 3.气体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中师及高中《化学》课本中 ,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都采用了如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 1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笔者认为 ,使用该装置制取氯气 ,有不足之处 :由于我们制取氯气时 ,不只是收集一瓶氯气 ,而往往要收集几瓶 ,如课本中有关氯气跟金属、氢气反应及氯气的漂白作用的演示实验 ,就需要几瓶氯气。当一个集气瓶收集满之后 ,要换用另一个集气瓶收集 ,在这换瓶的时间间隔内 ,难免有氯气逸散出来 ,这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克服上述不足 ,可把图 1虚线内的装置 ,改换成图 2所示的装置。图 2 改装后的氯气收集装…  相似文献   

9.
题 1 下述实验装置和操作 ,回答有关问题。图 1   ( 1 )按图 (a)中所示装置 ,用两种不同操作分别进行实验 ,观察B管中的现象。      操作 1 :先夹紧止水夹a ,再使A管开始反应。实验中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B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操作 2 :打开止水夹a ,使A管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B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 )上述装置的实验结束后 ,取A管内反应所得溶液 ,隔绝空气小心蒸干后再高温煅烧 (有关装置及操作均已略去 ) ,最后留下红色固体。将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按…  相似文献   

10.
一、简易“喷烟”“喷泉”联合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操作时,先松开止水夹 a,可看到烧瓶中出现白色烟柱。待瓶内充满白烟后,随即夹紧止水夹 a,再松开止水夹 b。止水夹 b 刚松开,烧瓶内就出现了美丽的红色喷泉。  相似文献   

11.
一、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的改进及教学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托里拆利玻璃管,B为粗、短玻璃管,C为乳胶管,D为胶塞,E为与A管等粗的短玻璃管。实验时,将图1所示的装置倾斜灌入适量水银(用细铁丝排出残留的气泡,水银灌满胶管即可),用止水夹将胶管中部卡死,改为图2所示,固定在铁架台上(可仿照调拨仪器中的水平滑动配件装置,使A、B两管均可向上或下,向左或右移动,亦可用试管夹固定),松开止水夹,即为托里拆利实验了。  相似文献   

12.
1 实验装置的改进 如图1所示,在较粗玻璃导管的两端,一端用附有止水夹的乳胶管封住管口,另一端套上单孔橡胶塞,塞紧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瓶子.在乳胶管的另一端套上同样的带有橡胶塞的玻璃导管,塞紧装有空气的瓶子.  相似文献   

13.
1 装置图如下  用三个“T”形管将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防倒吸的吸收装置如图安装 ,并配上三个止水夹。图中为气体发生装置 ,导管D起平衡气压的作用 ,若制取SO2 、H2 S则不需用酒精灯 ;2为收集装置 ,在 1和 2之间若有必要还可串连气体净化装置 ;3中盛吸收液 ,4中盛水 ,3和 4如图可完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产生倒吸。2 操作方法  制气时 ,关闭A ,打开B、C ,即可在2中收集气体至满。这时关闭B、C ,打开A ,3和 4即自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倒吸 ,拔开 2上的双孔塞 ,盖上毛玻片 ,制得的气体即可用于演示实验 (做喷泉实验时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现行化学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及其方法的不足,阐述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新方法。 众所周知,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第13页(实验1-6)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及其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时,虽然可制得氨气,但由于玻璃试管中装有消石灰粉与氯化铵的混合物,加热试管时消石灰容易与试管钠玻璃发生反应,造成试管炸裂。据统计,该实验的试管破损率可达95%以上,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时,试管损失更为严重,从而加大实验开支,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改进,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用三个“T”形管将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防倒吸的吸收装置如图安装,并配上三个止水夹。图中为气体发生装置,导管D起平衡气压的作用,若制取SO2、H2S则不需用酒精灯;2为收集装置。在1和2之间若有必要还可串连气体净化装置;3中盛吸收液。4中盛水,3和4如图可完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产生倒吸。  相似文献   

16.
药品 :过氧化钠、酚酞试液、二氧化碳气体。仪器 :2 50ml烧瓶、烧杯、单孔塞、玻璃管、止水夹图 1装置如图 1所示 ,已省去夹持装置。实验步骤与现象 :1 取一只 2 50ml圆底烧瓶 ,无需干燥 ,收集满一瓶CO2 气体 ,向烧瓶中加入过量Na2 O2 粉末 ,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 (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 ,充分振荡使反应完全。可观察到淡黄色的Na2 O2 粉末逐渐变为白色的Na2 CO3固体。2 打开止水夹 ,将一只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 ,木条开始燃烧 ,说明Na2 O2 与CO2 反应生成了支持燃烧的氧气。3 重新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  相似文献   

17.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考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它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 ,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能力。应用所学知识 ,结合实验操作的实践经验 ,经过周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 ,才能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实验方案。做到 :懂原理 ,会设计 ;观现象 ,能解释 ;做设计 ,有创意。例如 ,不久前 ,我给学生训练了一道 2 0 0 2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实验设计题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 (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图 1 实验装置 图 2 实验装置(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 2 )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 ,要得到干燥的氨…  相似文献   

18.
一、制取二氧化碳气体1 实验装置如图(1)。2 操作步骤 :①在一U形管右侧配一带导管的橡皮塞 ,并在导管上安一止水夹 ;②在破底试管内加入几小块石灰石 ,在U形管内注入稀盐酸 ,使之离开小试管底部 ;③在U形管左侧配一带气囊的胶塞 ,打开右侧止水夹 ,挤压气囊 ,使稀盐酸上升 ,与破底试管内的石灰石反应。待气体收集满后 ,松开气囊 ,稀盐酸与石灰石中断反应 ,夹好止水夹。3 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 +H2O此法可用于H2 、H2S、C2H2 等气体的制取。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1 实验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19.
一、有毒气体收集装置的改进实验时,若要收集多瓶密度大于空气的有毒气体,按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上的装置,换瓶时难免有气体跑到空气中,这不仅浪费了气体,而且会影响实验者的健康。现以氯气为例,改进如下: 装置如图操作收集氯气时,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2、4,则氯气沿着橡皮管1的方向进入集气瓶甲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多余的氯气通过橡皮管3进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被吸收。当需要调换另一只集气瓶时,先打开橡皮管2、4上的弹簧夹子,再夹住橡皮管1、3,让氯气充入集气瓶乙,同时用其它集气瓶换下集气瓶甲。若要收集多瓶气体,重复以上操作即可。二、红磷转化为白磷及红磷和白磷燃点的比较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如图实验步骤 1.在试管底部放置少量干燥的红磷,并固定在铁  相似文献   

20.
氧气的有关知识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特别是近年考查氧气实验设计内容更是中考命题的新平台,题型新而活,借以考查同学们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仪器组合型此类试题要求同学们解题时知道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收集方法和操作步骤.%(2004年辽宁省大连市)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了如图1所示的仪器.(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2)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例1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解释①取一集气瓶正放,移去玻璃盖片,过一会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