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闵正国 《收藏》2008,(1):175-175
据砚史载,河南虢州(今灵宝)及豫西一带,首先出现澄泥砚。宋时李之彦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为第一。”另有一说,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  相似文献   

2.
李俊林 《收藏》2006,(2):90-91
近读史良先生发表在某收藏类期刊上的《如石如玉呵可生津——品评一方唐代澄泥砚》一文,根据所刊澄泥砚砚照及印款图片,可断其为一方清末至民国年间的物件。因此草小文,对陕州人马寨村澄泥砚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3.
吴保华 《收藏界》2012,(4):107-107
澄泥砚是我国“四大名观”之一。其制作工艺独特,用绢袋淘澄汾水河泥,放入适当的添加剂,干固以后,入窑中烧成砚材,然后雕琢成砚。其质地坚细,耐磨,与石无异,加之取材方便,故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原料及烧制火候所致,故澄泥砚有各种不同的色泽,有朱、紫、黄、绿等色。澄泥砚起于唐,兴于宋,  相似文献   

4.
杭天 《收藏》2010,(11):43-44
北京王若林先生藏有一方西夏炭窑烽款澄泥砚(图1),长方形抄手砚式,长13厘米,宽9厘米,厚3厘米。首端略窄略低,尾端略宽略高,砚池呈斜坡状。澄泥质灰陶胎,细腻坚硬,其造型与质地均为典型的宋、金时期流行形式。尤为难得的是,砚背有双线边框的戳记,字为隽秀的楷书,竖写分两行,为“炭窑烽赵家/沉泥砚瓦记”。  相似文献   

5.
砖砚拾零     
林道昌 《收藏》2009,(6):113-113
砖砚就是以古砖为材料所刻制的砚。古砖年代久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古砖质地精良,研墨效果不亚于澄泥砚。古砖古色古香,更增添文房高雅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6.
玩砚杂述     
阎家宪 《收藏》2010,(9):125-125
人们常讲,砚要有三德,即三种优点:下墨、保湿、不损笔。要具有这三种优点,必须选用优质材料。唐以前人们使用的多为陶砚、漆砚、瓷砚。唐代,著名的端石、歙石、红丝石先后被发现并开掘了出来,也出现了用澄泥法制砚。自从用了这些材料,砚的质量大大改观,无论从实用或欣赏的角度衡量,砚在本质上都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正>20多年前,笔者曾在上海文物商店见过一方澄泥砚,当时未曾细究,而近日再次与这方澄泥砚“偶遇”,便仔细观赏与研究了一番。此砚为澄泥质,色黄。长方抄手形,砚面淌池式,墨池深阔,可蓄墨良多。砚背有乾隆御铭:“正紫色而坚凝,如端石出于旧坑,叩以铿锵,为金玉声,虽无吕字,可定其为泽州吕老之所手成迩,曰名砚乃接踵呈为君者,其好不可不慎也,用为铭以自惩。”落款“乾隆戊戌夏御铭”,钤宝二,曰“几暇怡情”“得佳趣”,俱篆书阳识。  相似文献   

8.
安仲印 《收藏》2008,(2):127-127
笔者收藏有一方抄手澄泥砚,胎质坚细,呈蟹壳青色,表面包浆如涂一层银,古色古香。砚面呈梯形,长13.9厘米,前宽8.3厘米,后宽9厘米,厚1.8厘米。砚堂与砚池相通,为淌池式,两边框宽0.8厘米,前后框宽1.1厘米。从砚堂至池底坡度较大,墨池较深,池底圆滑,线条优美生动。砚四侧自上而下内敛,砚面尺寸大于砚底。砚面前段中部挖空处中央有一长方形戳记,  相似文献   

9.
砚台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钟爱的文房四宝之一,自从有了毛笔书写的历史,也就伴生了砚台的发展历史。砚的种类繁多,早期有石砚、陶砚、铜砚、漆砚,到唐宋以后则盛行端、歙、洮河、澄泥等四大名砚。但中国地域广大,除四大名砚外,史料记载的还有其他地方所产的一些砚石不下数十种,其中也不乏一些质地优良的名贵石种,这便是一方见于某专业藏馆、产自贵州梵净山、俗称紫袍玉带的砚台。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07,(10)
二、曲线圆滑的唐砚隋唐时期砚材的种类同形制都较前代更为丰富,当时的陶、石砚多为后部有二足的箕形,瓷砚更加盛行。这件隋代龙纹陶砚(图1)长19厘米,宽15.7厘米,厚4.2厘米,陶砚呈灰棕色,烧成温度较低。平底,砚堂平坦,周边绕一龙纹,龙身上有鳞纹。瓷砚烧成温度较高,质地坚硬耐用,体形很大,便于研磨较大量的墨液。唐代也开始烧制三彩砚、澄泥砚。这件  相似文献   

11.
杨丽亚 《收藏界》2012,(2):59-62
南宋官窑最早记载见于《垣斋笔衡》:"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北宋官窑就是汝窑,  相似文献   

12.
夏风先生在《收藏界》2003年第6期发表《这是澄泥砚吗?》,对拙文《雨过书润,风来砚香》(见2002年第12期《收藏界》)提出批评,阅后很是感动,在此对夏先生的善意相教表示衷心感谢。对夏先生文中提出的问题,谨答辩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霞 《收藏》2009,(7):154-157
人称孙轶青老先生为“砚痴”,他笑呵呵地接受了。 在那满壁樟香,步步为书,触手为砚的书房里,85岁高龄的砚翁,并不蹒跚的脚步,仍旧乐呵呵地搬东挪西,让八大山人砚、纪晓岚砚、吴历观、邓石如砚……  相似文献   

14.
温寒石 《收藏》2010,(9):124-124
砚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各种形制、各种艺术风格,产生了众多制砚和砚雕艺术流派。当今,砚雕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呼唤砚雕大师的出现,也为砚雕艺术和砚雕大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修养?  相似文献   

15.
在砚上抒发文人的思想感情是题铭中最为多见的。可以是由砚而生,也可以借砚而发,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人砚为铭。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2007,(10)
笔者收藏的砚台中有一方小巧玲珑、精雕细琢、让人爱不释手的袖珍红丝石砚。此砚呈上窄下宽十分匀称的梯形,配有精制的红木盒。砚长8厘米,上宽4厘米,下宽4.5厘米,厚0.7厘米,重43克(见图)。砚面上分别雕有砚堂、砚池、砚额、砚岗和砚边,在比较小的砚  相似文献   

17.
张萍  马干 《收藏》2008,(2):126-126
现存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兰亭集序砚”为明代端砚。砚体上刻有人物、山水、诗文,长27.5厘米。其石质细腻坚致,造型古朴典雅,保存较为完好。砚底内凹,阴刻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图1),凡11行,刀法娴熟洗练。砚棱上有划痕和磨损的痕迹。砚的四侧及砚面采用浅浮雕手法刻兰亭故事,有人物40余人,神态各异。并刻亭阁台榭、小桥流水等,毕现古时兰亭自然环境和景物,意境清丽淡雅。  相似文献   

18.
王焯 《精武》2008,(5):40-41
河南孟县有苌谓清者,本秀才,好习《易筋经》法,相传其法为岳武穆所遗也,健习之颇精,力能属铁。大镞钉长尺许,错置三指间,指一拗,已曲如钩。友或戏之曰:“案头石砚颇厚,今欲碎此砚,毋令案动摇。当饮君酒。”苌答曰:“此酒不易得饮。”以手微抚砚,案未动砚已碎,以故苌闻名四方。  相似文献   

19.
苴却砚是攀枝花的特产,良好的苴却砚品牌形象对提升攀枝花的城市形象及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探讨了攀枝花市苴却砚品牌建设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对苴却砚的品牌进行统筹规划、品牌定位的个性化、设计个性的地理品牌标志、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塑造强势的企业品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以及全方位的品牌推广活动等,为提升苴却砚的品牌形象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朋友开的古玩店里,有幸见到一方用桥头石雕刻而成的四蟾捧月砚。该砚台长29.5厘米,宽23.1厘米。砚台侧边总高为7厘米,砚下部底座高为3.9厘米,砚堂直径为14厘米,砚边宽为2.2厘米。砚台四角上部所雕的每只蟾身长为8厘米。由于该砚造型奇特、独具匠心.给笔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故笔者不揣浅陋,写此短文,旨在抛砖引玉,与渚方家共同探讨此砚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