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追求速度、效率,甚至带着功利性、浮躁色彩的社会,教育追求敏感力的同时也要有一些钝感力。正如渡边淳一所说钝感力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如果说敏感力是高明剑法,那么钝感力就是无招胜有招的无招;如果说敏感力是妙曲华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的《钝感力》里认为,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必要的钝感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我也认同,钝感力确实是好东西,让人更能抗击挫折和悲伤,且有助身心健康。但完全地钝感,缺乏适度的敏感力,在人际关系里也相当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沦为别人眼里的"讨厌鬼"。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育的钝感是什么所谓的教育的钝感指什么呢?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钝感是教育敏感的另一种形式,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是《学记》中的豫时逊摩的"时"——不陵节而施……在这里,我的思考是,我们的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是过度的教育,窥探并粗暴地闯入学生心灵的隐秘领地,把学生当作"平面  相似文献   

4.
“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但“钝感”又不等于迟钝,它其实是一种大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别样智慧。“钝感力”一词先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意为“迟钝的力量”。课堂教学中的“钝感”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抱愚守拙,故留时空,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信心和热情,促使课堂新境界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吕迅喜 《班主任》2023,(10):70-71
<正>“钝感力”一词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提出,可解释为: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不过度敏感,坚定地奔向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此,钝感力并不是指人的反应迟钝,而是在敏感的同时增强面对困难的耐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钝感力是一种快速忘却不快的能力。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快的事,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需要"笨功夫"——读、写、思前面再冠上一个"勤"字。博观而识优劣,读多了,想多了,就会从"钝感"变成"敏感"。老师"敏感"了,学生的智慧才能被激发出来。语文的阅读,就该是这样专业的阅读。  相似文献   

7.
正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所以,我们看待教育中的"钝感力"和"敏感力"的关系,也要用辩证的角度和科学的眼光来对待。首先,我们先理解一下什么是"钝感力"。"钝感力"一词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发明的。按照他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钝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提出的: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敏锐、机智是每一位教师所永远追求的课堂智慧。然而,世间万物均有其两面性。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在课堂教学中难得的“钝感”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子岚 《母婴世界》2010,(5):126-127
"钝感力"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2006年,他出版了集结其人生智慧大成的《钝感力》一书,并在日本热卖100万本。近几年,在处于高压快节奏的的现代职场中,"钝感力"成为白领口中一个时髦的词语。究竟什么是职场钝感力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十余年的教研管理实践中感觉到,一个真正拥有智慧的教研管理者,不单要具有教研的敏感力,同时还要具有教研的钝感力。当教研人员敏感地发现问题后。特别需要钝感地去处理问题,本着“人本”的情怀,还教师以教研活动的主体地位,将教师们真正推到教研活动的主讲台上,从而尝试更深入地倾听教师的心声、了解实际的诉求、甄别问题的实质、提炼草根的智慧、推动群体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正>"钝感力"一词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意为"迟钝的力量"。生活中的钝感力,是一种隐忍、包容、专注的处事风格。若将这种钝感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师有时需要"隐身",需要"放下架子",依据教学情境、教学事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从而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从另一种方式来诠释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钝感力,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所提出的新词。按照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力”,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可以看出,钝感力强调的是对待困难的一种耐力,对抗外界的一种能力,是积极向上的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接触“钝感”一词,是前不久在网络上看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的《钝感力》,按作者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译为“迟钝的力量”。对于课堂教学而言,“钝感”其实是一种大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别样智慧。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培养自身的“钝感”,在课堂上适时“隐身”、适当抱愚守拙,变得“迟钝”些,把聪明的机会、发现的机会以及得到锻炼的机会让给学生,在老师示弱时让学生“逞逞强”。  相似文献   

14.
有关"教育智慧"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把智慧引人教育议题的是赫尔巴特.1802年,他在首次关于教育的演讲中说:"关于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育者的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机智感(a sense of tact)呢?"[1]此处的机智感即为教育智慧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先生在其(钝感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颠覆一般社会常识的观点,即钝感胜于敏感,敏感的人未必比迟钝的人更优秀。他用生动的事例,剖析了从身体的钝感(睡眠良好、不易食物中毒、善于忍耐疼痛、更利于癌症康复等)到人际相处时的钝感(情绪稳定、能坦然承受批评乃至抱怨和讽刺、善于容忍和谅解他人等)所给予人生和生命的馈赠,  相似文献   

16.
杨林柯 《教师博览》2022,(20):56-57
<正>从字面上看,钝感力就是迟钝的感受力,也就是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钝感力不是迟钝,不是消极抵抗,从另一个方面看,它更可能是一种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7.
成长素材     
《中学理科》2008,(11):57-58
[修身]有一种智慧叫“钝感”佚名渡边淳一说:“在人际关系方面,最重要的就是钝感力。被领导批评或朋友之间意见不统一。还有恋人或夫妻产生矛盾时,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郁郁寡欢,而是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不愉快。”  相似文献   

18.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1.从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中感悟"钝感力"的内涵《钝感力》是日本学者渡边淳一的随笔集,从人际、爱情、事业、生活等角度讲述了"迟钝力量"的必要与优势,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妙。认为"钝感"不是单纯的迟钝,而是面对周围一切逆境因素,排除  相似文献   

20.
“钝感力”一词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意为“迟钝的力量”。生活中的钝感力,是一种隐忍、包容、专注的处事风格。若将这种钝感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师有时需要“隐身”,需要“放下架子”,依据教学情境、教学事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从而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从另一种方式来诠释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