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不买账”的情况:对课堂某些教学环节感到厌烦,对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有抵触隋绪。面对学生的表现,有些教师会使用高压政策,来个“强买强卖”,这样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好。也有的教师喜欢和学生“讨价还价”,让学生有条件地接受,这当然也不是好办法。其实,这些需要“打折”的教学内容已经没有太多的含金量了,学生不愿接受,教师还有必要坚持吗?为什么不用别的内容进行替换呢?  相似文献   

2.
有效性教学主要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授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性教学应该是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应该是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收获的教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为此,本期《专题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进行探索。这只是一个"引子",我们期待针对这一问题有更多、更精彩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职数学教学有"同"与"异"两个方面特征,"同"的方面包括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数学课程的辅助地位,教材、教学内容,教师的状态;"异"的方面包括学生差异、专业差异。处理好中职数学教学的"同"与"异",要化"同"为"异",要"异"途"同"归。  相似文献   

4.
敢写敢示范,只有语文教师自己动手写"下水文",讲授作文才更有依据,学生习作也更有方向,老师更会全面评价学生作文。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语文教师要努力写来自生活的"下水文",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高元元 《中国教师》2014,(22):61-62
<正>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和参与的音乐形式。多年来,纵观小学唱歌课程,很多教师的教学仅止步于"唱会歌"层面,有的甚至连"唱会"都达不到,教师只是一遍遍播放录音示范,学生随录音跟唱,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达不到课堂目标,致使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成为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毫无生气、缺少趣味的课堂为学生所"摒弃",久而久之,学生不但没有提高演唱技巧,反而对唱歌也失去兴趣。对此,笔者经过多年探  相似文献   

6.
<正>如今的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诸多领域,教学内容丰富,可探讨的话题很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学内容的界限争议,也有人将之称为"跑题",以往总是出现在语文课堂上的现象也会出现在政治教学中。那么,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没有"跑题",该不该"跑题",如何界定跑不跑题?尤其在"有效教学"与"应试"压力的大背景下,这个话题更值得政治教师关注。有老师调侃说,不要争议"跑题"对不对的问题,而是要谈"跑好"与"跑不好"的问题,"跑题"好不好,关键看"聊效"!  相似文献   

7.
做教师应该有三个定位:"匠""师""家",教师首先应该做好"匠"——教书匠,用10年、15年把所教的学科教材、内容掌握好;第二层次才是成"师",就是不久要把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掌握好,还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设计、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理解;第三层次才是"家"——教育家,站在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国家民族大业的角度,跳出教育来考虑问题。与"匠""师""家"相对应的也有三个层次。做好"匠",就要练好"术"——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懂;做好"师",就要有"器"——手段、方法和思路,比如,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教学形式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这样的课堂,从表面上看,学生也掌握了教学内容,但长此下去,学生只能成为学习的"机器",其它能力得不到任何发展。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局面,让英语教学"活"起来。只有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起来,才会更积极地投入  相似文献   

9.
<正>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有部分教师,习惯当"作文教练",站在岸上教学生"游泳",自己就是不"下水"。体育教师在教学生各种球技、运动动作时,大多会给学生作示范,音乐教师也会领唱、试唱,美术教师会提笔绘画或书法,理化教师会亲自做实验演示、给学生示范解题步骤。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周学祁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课程,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多,双边活动频繁,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也会特别多。处置好这些"意外",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强调课堂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很多教师所熟识的"三维目标"。但这种忽视教学内容差别的全面性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弊端,面面俱到有时候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难以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真正做到每一课均有所收获。所以,"一课一得"的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主要强调教师指引学生抓住某一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从某个程度上来讲就是处理好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讲就是——教师不再是放任学生自发生长的"牧羊人",而是用人类文明使得学生成人的"养正者":更不是学生成长路线与模式的"规定者",而是学生才情、智慧、人格发展不可替代的"协助者"。的确,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只有"教师",也不单单只有"学生",真正好的教学要从"我"到"我们",重建教师的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常说"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过犹不及",没错,凡事都有"度",语文教学,也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如果没有把握好,就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是"高耗低效"。语文学习是一个重实践的过程,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实践、过度教学的现象。语文教学的"过度"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和教师行为的"过度"上。教学内容的过度,是指语  相似文献   

14.
课件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只有教师恰当合理地使用课件,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才会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教育融为一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扑面而来,给政治课教学带来机遇,也带来极大挑战,教师必须作出应对。政治课教学"三心法"可以看作是应对举措。"三心":一是用心备课,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环节,即反复研读教材、收集案例、写好教案;二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三是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教师通过对"三心法"的实际操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为了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创设或者引入一定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数学知识带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吃力,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利于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提高教学效果。要实现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教师就必须要处理好"情"与"理"的关系,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为范畴,对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背景下,全国各地的教师都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都在努力使学生真正做回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体现呢?这个问题着实让很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感到茫然无措,当前教学的现状就存在着几个极端:有的老师过分"导",教师设计好了一切,只需要学生做适当的填空或者选择;有的教师又过于忽视"导",学生自己在黑暗中行走,结果一节课下来连基本的学习目标都不能够达成.现如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一部分教师似乎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了,他们在"导"的形式上做足了文章,可是他们的"导"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是换了汤却没有换药.以上几种教师的"导"都只能使学生"学会",不利于学生"会学".那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导",才能够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索,真正做到"会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跟大家交流一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导"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8.
<正>"深度学习"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我们需要做好科学引导和教育,聚焦"深度学习",开展好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一、巧妙启发提问,促进深度思考提问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创新思考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调控课堂、启迪思维的关键策略。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有必要认真把握教学内容与目标,科学预设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提问,让学生学会创新思考,培养其  相似文献   

19.
一、传统语文课堂"真善美"的缺失(一)传统语文课堂的"失真"。真,即真实。传统语文课堂的"失真"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真实性,有些教学内容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失真"的主要表现有:教师在讲解课文时,纯粹是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口语时,教师是主体,教会学生掌握口语是客体。然而,学生本身不是客体,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盛具"或"仓库"。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生的掌握为前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发挥、应用甚至创新,才是教学的目的或客体,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