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生活教育"?陶先生回答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强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意义在于改造生活,主张冲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社会乃至大自然中去,使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可见,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2.
重提教育与生活命题基于以下原因:教育研究的长期关注,教育实践改革发展的现实诉求,教育本真回归的热切呼唤,生活之于人与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教育与生活这一命题蕴含着教育与生活的异质、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与生活的剥离、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教育对生活的超越与引领等重要内容.探讨这一命题,有助于深化对教育与生活本质的认识,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与互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推动理论实践结合,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廓清教育与生活命题应明确教育应超越并引领谁的生活;教育应超越并引领什么样的生活;教育如何才能真正超越并引领生活.  相似文献   

3.
站在生活的角度看教育和站在教育的角度看生活,是两种不同的视界。其共同点是围绕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解决教育本身面临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教育必须把所握住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教育与生活的互动意义,实现教育向生活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4.
崔红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12-113,120
我国的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创造了伟大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早就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中。生活教育的实践工作主要从七个方面开展:与健康结合的生活教育、与权利和义务结合的生活教育、与闲暇结合的生活教育、与家庭结合的生活教育、与自娱结合的生活教育、与道德品质结合的生活教育、与职业结合的生活教育。通过生活教育,最终使学生真正成为能融入社会的、有生存能力的、与社会需要相符合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考察人类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理论多种多样,但仔细分析发现,到目前为止,典型的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模式主要有二种:一体模式和分离模式。这二种模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只有辩证地分析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构建教育与生活的交互模式,才能正确处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才能使教育适应并改造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教育与生活的交互模式是针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得出的新模式。交互模式体现了教育与生活是辩证统一的和谐关系,主要是交叉、互动、适度、互补、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6.
顾本冬 《中国教师》2014,(21):73-75
<正>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乃同一过程,教育包含在生活中,因此,教育一定要与生活相结合,方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综合实践活动则是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良好途  相似文献   

7.
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人们一贯非常关注,伟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教育回归生活或生活世界,是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议题.站在教育的视野来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必须按照教育学的方法,探讨生活与活动、教育活动与教育生活、教育生活与非教育生活的关系,让教育回归生活,追求教育的幸福和生活的完整.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正>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一下,我们就遇着"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  相似文献   

10.
吴登平 《茂名学院学报》2009,19(5):35-37,40
由于人们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二元化认识,导致了教育者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二元化认识。由于这样的错误认识。在传统教育中人们往往把教育与生活分离开来。在通过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基础之上,说明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以期在教育改革中引起人们对生活教育和教育生活的关注,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生活即教育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速发展,教育质量逐渐提高,然而,人们却忽略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逐渐脱离生活,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引发人们的思考,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是教育之根,是活的教育,没有生活,仅仅靠学校的书本教育是无法成就一个人的。生活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也在无形中改造生活。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作文与教育同理,与生活也是分不开的。作文教学应成为学生生活的真实需要,作文应全方位反映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日常教育生活是指教育一学习者在教育活动过程和领域中维持与满足自身教育需要的日常生活过程。日常教育生活较之非日常教育生活更具有“批判性”。日常教育生活批判的目标在于“日常教育生活非日常化”和“非日常教育生活日常化”。这一批判目标的提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日常教育生活与非日常教育生活的关系,对于人们关注与研究日常教育生活,对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融进生活,才能能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生活决定教育,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具有统一性,生活不仅是教育的目的、归属,也是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本质,体现了其一元论教育哲学观,构成其教育哲学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6.
钟红梅 《教育》2012,(10):50-51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有生活便有教育。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由于无视其生活根基而导致了理想化、形式化、教  相似文献   

17.
罗昭琼 《生活教育》2012,(23):61-6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是"生活即教育"。所谓"生活即教育",其涵义有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上个世纪创立的,但它对当前的高中语文仍有重大意义,本文就试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推进高中作文教育生活化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与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起初,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中有教育,教育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之中。后来随着专门教育机构——学校的出现,教育与生活开始了分离,并且越来越表现为一种隔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斯宾塞提出了“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当代哲学大师胡塞尔与哈贝马斯则从现象学的角度论述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这些都为当今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一日生活皆教育。生活无时无刻不含教育。从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中。我们深深领悟到生活与教育的结合,生活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