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现在,很多地方广播电台开办了读报节目,在播报报纸上的报道时往往不忘说是哪家媒体的观点,与我无涉.其实,这对于做强做大媒体是很不利的. 新闻没有评论是寡味的,评论和意见的存在是一家媒体综合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海量信息.某一条新闻、某一篇评论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进入公众视野,进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较之以前要困难得多.这是媒体同业行动的行业背景.而从社会背景来看,一些公权力部门对于舆论监督有了免疫力,只有媒体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推动舆论监督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两个月前,在湖南红网举办的时评研讨会上,主办方提出的议题之一是:"微时代如何做更专业的评论".我当时应邀作为作研讨会的主持人,抛砖引玉,对于论题中的"专业"一词,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也想在这个探讨评论教学的专栏中总结一下我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粗浅的看法.新闻评论有没有"专业性"?当代评论需要不需要"专业性"?如果有,并且需要,那它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专业性"? 首先,我觉得,"专业性"这个问题,是一个反映当代中国新闻评论或者说观点表达现象的一个真实问题.也就是说,人们确实会感觉到这个时代在大众媒体上传播的评论文章中有一些明显的"专业因素".  相似文献   

4.
谢霈 《新闻世界》2012,(8):38-39
伴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微博等平台的不断衍生,发表新闻评论不再是媒体的独权,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网络这一平台针对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而网络也很好的利用这一发展趋势,不断扩大自己在新闻评论中所占的份额,这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来说,是极大的冲击。电视媒体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其评论的时效性、个性、权威性、互动性,获得更多的收视关注,成为了其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从今年4月起禁止社会车辆驶入校园.3月间有一篇报纸评论对此举提出了批评,认为:将使校园隔绝于社会,是一种倒退的封闭之举.①而这篇评论在此后也引发了一些不同观点:认为大学"限行"和开放精神无关,②"学生与社会接触,并不是依靠这些车辆进出就能达到的".③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新闻评论是表达作者观点的体裁.但是,一篇评论中往往不止表达一个观点,因此,就具体写作而言,就必然涉及到处理和认识各个观点之间的关系问题.论点的概念,就是在这个层面上产生的.它是一篇评论的多个观点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加强媒体自身的荣辱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4日,解放日报的“中国新闻名专栏”《解放论坛》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媒体自身也要讲荣辱观》。此文甫一发表,便在新闻界和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中央领导同志做出批示,要求把新闻媒体自身的荣辱观教育引向深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兵认为,媒体自身的荣辱观建设的确是当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正人先须正己,这篇评论说得很及时,讲得很到位。不少读者也纷纷致信报社,对这篇评论的观点表示认同,希望媒体加强自身的荣辱观建设,为整个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魏永征 《新闻记者》2008,(10):29-29
<新闻记者>第8期刊登唐远清<从"母爱短文,考证精细,逻辑严密,是一篇好文章.文章基本倾向要求媒体强化转载核实责任,我也是同意的.不过文中涉及我的观点,我想作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17日,陕西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题目是"大面积卫星田是新方向".这篇评论受到不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留霸县学苏人民公社的干部和社且在学留了这篇评论以后,一致认为,这篇文章说理清楚,文字通俗,材料具体,对他们有很大的启发.一个叫郭光华的生产排长说:"以前我也有'高产赔本'思想,不了解卫星田的意义.如今听别人念了这篇评论,我没啥可说的了."这个社在没有学习这篇评论以前,小麦卫星田面积只占全社表田总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分量很重的体裁,可近些年来有弱化的趋势,即便各个媒体开设了一些评论栏目,但质量大多不是很高。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我们的新闻评论在一些媒体中重视不够,加上会写评论的媒体人越来越少,你抄我的我抄他,致使新闻评论千篇一律,老生常谈,说教味浓,毫无新意,看了令人生厌。文中结合大量的切身实例剖析了新闻评论写不好的几种误区,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这回请允许我说到自己的"本行"--作为一名新闻评论课教员,我如何帮助学生接近评论写作,以及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我想,这对于评论课堂之外的评论初学者,也可能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都市报新闻评论的优点与作用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组建专属的评论员队伍 新闻评论同质化是指媒体新闻评论在选题、视角、观点等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与党报新闻评论相比,都市报新闻评论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主题雷同、观点相同或相似的新闻评论经常可见.  相似文献   

13.
陈宽瑜  陈新 《新闻前哨》2007,(12):23-24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通过一篇篇、一组组评论,报纸向受众传输观点,施展影响力,实现公信力,引导社会舆论。以思想深度、舆论引导见长的党报,素来注重运用评论这一独特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政府中心工作。评论的价值和地位更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评论一向被人们称为新闻的灵魂和旗帜,新闻评论除了能很好地表达政府,媒体对于某一事件的观点外,同时也是广大受众心声的扩音器,对于舆论的形成及发展走势较之一般新闻具有更强的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5.
媒体竞争已进入观点竞争阶段,而观点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论辩质量的竞争、说服能力的竞争,从"信"的角度看,受众对评论专业水准的要求、对主流媒体发声质量的要求空前提高。本文从态度需要质量支撑、坚持实证精神、用理性思考传播正能量、培育公共言说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四个不同方面,针对当前主流媒体评论应遵循以质取胜这一正道,谈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力丹 《新闻记者》2006,(11):29-30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9月12日对记者谈到,“媒体不得超越司法程序预测审判结果,发表评论或结论性意见”。此事在新闻界引起了波澜,发表了一些批评性评论。不同意见能够得以发表,这令人欣慰,因为言论自由得到尊重。当然,我再提出反对意见,同样体现了言论自由。读了这些评论,我感到惊讶,因为传媒对于报道庭审的新闻职业规范显然很陌生,同时,对于他们由于无知者无畏而产生的“理直气壮”,也感到悲哀。这里通过对北京两家报纸的评论,谈一下这方面国际公认的报道规则。  相似文献   

17.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往往不再只是追求“快”的传递,而更注重“质”的比拼。新闻评论就是在这种竞争环境下重新焕发生机的一种新闻表达方式,许多国内报纸都特辟新闻时评专版,放在报纸的重要位置,因为新闻时评表达了媒体独特的观点和立场,正所谓,“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评论是媒体的灵魂,是媒体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月前关于邓玉娇案的媒体争议中,有一场笔墨官司是由一篇评论中的这样一段叙事成分引起的: "洗浴场所的女工邓玉娇在工作期间,与当地官员发生肢体冲突,愤而刺死、刺伤官员."  相似文献   

19.
施平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79-18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体应该也只能为人们报道真相.当下新闻界正在积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有益实践,媒体人对新闻真实性的讨论也已相当广泛而深入,但是对于新闻评论的真实性问题,媒体业务探讨时对其正面涉及的并不多.其实新闻评论虽然有明确观点,但也有客观真实性,而且尤为重要,新闻评论一旦失真,危害比新闻报道造假更大.评论作者和编辑同样要做调查研究,以防止在评论中出现事实性错误和观点聚焦偏差.  相似文献   

20.
观点为王     
一篇好的评论,论点、论据、论证都要好,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论点,也即观点.观点是评论的灵魂,没有好观点的评论,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样,装扮得再漂亮也没有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