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所以,我们看待教育中的"钝感力"和"敏感力"的关系,也要用辩证的角度和科学的眼光来对待。首先,我们先理解一下什么是"钝感力"。"钝感力"一词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发明的。按照他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钝感力训练融入心理咨询对缓解大学生人际敏感的有效性。方法:对选定的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并在咨询过程中引入钝感力训练进行干预,采用前后测数据对比。结果:通过6周融入钝感力训练的心理咨询辅导干预后,被试人际敏感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效果明显。结论:针对人际敏感问题严重的大学生,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有目的地融入钝感力训练,能很好地帮助人际敏感大学生缓解痛苦,加强其人际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初为人师的第二年,某天傍晚骑车回老家,遇上高中同学T,他毕业后直接去学泥水匠,当时已然是名正言顺的师傅。闲聊间我问他一月工资多少,"每天25元,外加一包香烟。"他轻描淡写说,然后反问我月薪多少。我支支吾吾,不敢正面回答。当时,我月薪210元。一路,我心不在焉,精神却饱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先生在其(钝感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颠覆一般社会常识的观点,即钝感胜于敏感,敏感的人未必比迟钝的人更优秀。他用生动的事例,剖析了从身体的钝感(睡眠良好、不易食物中毒、善于忍耐疼痛、更利于癌症康复等)到人际相处时的钝感(情绪稳定、能坦然承受批评乃至抱怨和讽刺、善于容忍和谅解他人等)所给予人生和生命的馈赠,  相似文献   

5.
优质教育必须基于人性自由,维护人的完整精神,而精神的唯一诉求是自由。因此,促进人的精神自由成长是教育实现"成人"使命的内在规定,"对真正的自由和个人的独特性的坚决肯定是存在主义为今日的教育哲学提出的动人的使命"[1]。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强迫灌输。教育应以保持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为宗旨,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方面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我能力的一种信念和认识,反映教师的主观体验和能动性。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与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育工作、学生发展、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教师适应环境,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是防止职业倦怠感、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丽 《成才之路》2014,(5):30-31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小学生应该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听就是倾听,是学习的重要能力。倾听是我们获取知识,与人交往和了解社会等不可或缺的途径。倾听不但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好的习惯。当我们与人沟通、交往时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是礼貌的表现,也是了解对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建立更深厚的友谊的基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确立后,教师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