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理念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尝试研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学科的课程目标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脉相承,是一个可以培养、塑造、维持的终身发展的过程。在学科主题研究活动中,从创设情境教学和教学评价中都可以积极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杜凯 《华章》2012,(24)
以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现行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多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帮助教师寻找和解决品德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法对策,以促进全省品德教学的有效展开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蕴涵的人文性、思想性、文以载道之观念,与品德学科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语文学科完全可以从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汲取营养,提升内涵;借助品德与社会学科,奠定语文教学的知识资源,并提高语文理解、思考能力的广度、深度、力度。同样,来自语文学科的营养也有利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二者融合的价值远超过单一学科。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品德与社会教学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新课改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师要用生活化的学科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体验品德,在生活化的教学讨论当中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当中践行品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备课时,除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外,还应注意“三点”:一要明确每课的活动目标;二要体现学科特点;三是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环节恰当、意图明确。本文提供了两课完整的教学设计与评析范例,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探索备课方略。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学科,但很多农村小学对此学科的教学只限于表面说教,教学的开展空洞乏味,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难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备课时,除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外,还应注意"三点":一要明确每课的活动目标;二要体现学科特点;三是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环节恰当、意图明确.本文提供了两课完整的教学设计与评析范例,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探索备课方略.  相似文献   

9.
作为小学学科中较为特殊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地教学手段让孩子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直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来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备课时,除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外,还应注意“三点“:一要明确每课的活动目标;二要体现学科特点;三是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环节恰当、意图明确.本文提供了两课完整的教学设计与评析范例,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探索备课方略.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它运用学科的自身内容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紧密相连,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事都与这门学科有关系。那么,开展好这门学科的教学,对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人生方向,养成各种良好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任课教师责任也十分重大。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大胆尝试,给学生一个全新、全面的视角来学习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3.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该学科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性质要求教师创新设计形式,开展多元教学。重难点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突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难点,既是教学的现实需求,也是塑造学生个性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以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而设立的学科,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贴近生活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明白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因此,也只有把生活化教学模式和品德与生活学科更好地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热情。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从多方面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使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更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教学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集历史、品德与地理等学科为一体。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所有相关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并阐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提出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共同研讨更加有效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积极的教学指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实现自主能力的持续、有效发展,达成学科的教学目标。文章从辨析、体验、探究等方面着手,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品德课堂的教学只有通过活动化、游戏化、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并与其他学科、与生活、与外界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课堂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流与传播之地,品德课堂才能得到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沈雪惠 《考试周刊》2014,(18):177-178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应运而生。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综合经验性质的学科。其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实现教学目标及落实教学理念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总结多年小学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的新要求及学生现状,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必须适合学科教学,实现学科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社会观念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思想素质情况,而故事教学法是具有调节品德课堂且趣味性强、互动性强、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际情况,对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