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好切入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融入语文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英 《宁夏教育》2013,(12):27-27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善于发现并营造教育契机,并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疾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思考;要有勤快的嘴,善于教导。一句话,教师要用心地去创设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3.
李涌浩 《教师》2014,(29):115-117
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直觉思维和视线常会聚焦于有培养价值的学生,而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又可能在"有色眼镜"的淘洗下成为更弱势的群体。教育活动过程中有太多需要教师们用心和智慧去把握的契机和需要用艺术去处理的事件,它们看似细小而平凡,但不少事件的背后饱含着特征非常明显的各种心理效应和教育的价值,需要教师们用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和引导。本文从一些看似细小而平凡的事件来分析这些"落后"学生或班级映射出的心理效应,进而挖掘能真正延伸教育力量和探秘教育视野的"有价资源"。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是一个富有诗意、生命以及内蕴的场所.在这里潜伏着很多的契机,只要教师用敏锐的视角和教育的睿智等去仔细捕捉,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亮点"出现,让课堂韵味十足.那如何才能使你的课堂亮点频出呢?  相似文献   

5.
正在一日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试观幼儿在园生活,再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不难看出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若能珍视生活的独特价值,以宽阔的视野、全新的理念,敏锐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并合理利用,就能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下面,我以点心环节引发的换牙事件为例,谈谈如何捕捉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相似文献   

6.
王本陆 《新教师》2022,(12):5-8
教育契机即有利于教育发生或问题解决的良好条件、环境。在化解教育两难困境时,积极捕捉教育契机是一个关键策略,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捕捉教育契机,需要敏锐洞察、把握先机;需要不拘常规、巧妙构思;需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捕捉教育契机,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会理解,学会表达。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作文,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谈虎色变"之感。教师们教得辛苦,学生们学得也辛苦,仍有很多学生不是无话可说,就是东拼西凑。我认为这是习作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个性,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有话可说,在乐中学写作文。下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抓住生活契机,捕捉写作素材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  相似文献   

9.
<正>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抓契机,让机智的火花在课堂时刻绽放,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一、细致敏锐的发现能力和灵活自如的变通能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敏锐的发现能力是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想有敏锐的发现能力,善于捕捉来自孩子的信息,就要和孩子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一个活动中去,倾听孩子、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有时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却听之藐藐?为什么有时教师三令五申,学生却无动于衷?老师们时常感到现在的学生难教,师生关系经常搞得剑拔弩张.而高明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给学生一个热血沸腾的鼓舞,一个自责自省的反思,一个永生难忘的印象.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机,善做润物的好雨.  相似文献   

11.
一、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给学生一定的行动自由。高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易幻想、爱冲动,有强烈的自由行动欲望,但其行为能力却十分有限。教师绝不能限制学生的行动自由,而应多给学生一些开辟活动的空间。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自由行动,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以便因材施教,避免师生摩擦。二、理解并分担或共享学生的喜怒哀乐。现实生活纷繁复杂,未来生活捉摸不定,外界的一点点变化都可能在学生的心海里激起巨大的波浪。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常溢于言表,希望自己的感情能被理解。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注意捕捉学生的情绪变…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教育倡导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教育首位,将学生培养成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的人才,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变化之需。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都蕴藏着潜在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学生成为自主的个体时,这种蕴藏着的潜在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加以"外泄"或"流露"。如果英语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新课改为理念,探寻最佳的教育教学艺术,将高中学生的这种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并加以悉心地培养,使之不断发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从这个角度看,生成教学具有较大优势。课堂上师生多向互动,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多种信息相互碰撞、交流,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在这样高度开放的课堂中,常常出现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情况,这一切都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教师应该敏锐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各种反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的良好品德素养包含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因此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从知到行的内在转化过程。而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与感悟是内化德育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寻求良好的德育途径。而微班会就能凭借其短小精悍,易于操作的特点,牢牢把握教育的"最佳关键期"。本文拟从下列几方面谈点做法。一、目光敏锐,善抓教学"契机点"在学生中间,随时随地都会有一些事情发生,这些事情恰恰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契机。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巧妙捕捉教育契机,凭借自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充分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要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 尽管表现各异,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学生难 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会有自己的优点,这需要 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长 处,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消除自卑,加快前进的步 伐。  相似文献   

17.
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来自孩子的信息,寻找教育的契机,关注幼儿的寻常时刻,追随幼儿的发展,去创造更宽的空间,挖掘孩子的潜能。实现幼儿的生动、主动的最大限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是塑造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非常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找好切入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有效的提"问"能让学生采撷到思维美丽的花朵,能让语文课堂产生艺术的美。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源于文本,基于学生,绽放理性之花;找准切口,由点到面,点燃智慧之花;要于细节处设问,深化理解,捕捉敏锐之花;捕捉生成,因势而问,擦出碰撞之花。让艺术的提问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赵永英 《教学随笔》2016,(8):141-141
小学阶段是塑造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非常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找好切入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