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联合在东五楼会议室召开了题为“社会公正视野下的性别问题”的跨学科高层论坛。本次活动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廷国教授主持,参会者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王金玲教授。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性别中心东五楼302室,由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妇女胜别学科发展网"性别与传媒"子网络主办了一场跨学科的论坛。论坛主题为《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转向》,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所《哲学动态》编辑部副编审强乃社,主持人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廷国教授,参加研讨的有来自哲学系、中文系、建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系的老师和硕士博士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社会性别研究的学术发展,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组织了“社会性别研究之科研、行动与教育”研讨与培训系列活动,邀请到国内该领域的知名学者来中心做学术报告。2007年12月1-2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王金玲教授主持,报告侧重性别社会学的科研与教学结合,研讨性别社会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前沿论争以及将研究纳入教学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26日上午,由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在东五楼302室进行第八次跨学科论坛"非实体实在论",主讲人为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赵国求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陈刚教授,论坛还特别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校党委副书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21日下午3点,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第三期在东五楼302室(《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举行,论坛议题为《工程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本次论坛主讲人为我校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王晓鸣教授和浙江大学哲学系丛杭青教授.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7日至18日,应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的诚挚邀请,台湾大学林火旺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于百忙之中先后来到哲学系,开展了以《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为主题的一系列丰富精彩的授课与讲座。  相似文献   

7.
2013年01月19日上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举行。该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承担。  相似文献   

8.
2009年6月27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第一期在东五楼302室举行。跨学科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共同承办。本次论坛议题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发展》,论坛主讲人为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学者副教授黄栋,主持人是经济学院宋德勇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柳朝晖教授及公共管理学院王冰副教授担当了本次论坛点评人。校长李培根院士,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叔子院士,校党委副书记、学报主编欧阳康教授,能源专家郑楚光教授,人文社科处处长刘建平教授等出席了本次论坛,哲学系、公管学院、经济学院、历史所、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学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控系等单位的近30名教师学生参与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校理论战线》杂志主办,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质及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市召开。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仰海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郝立新教授、臧峰宇副教授,南开大学哲学系阎孟伟教授,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宏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刘森林教授,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似文献   

10.
“克隆转忆人”是韩东屏教授在其新著《克隆转忆人:供人类思考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中所提出的一个全新命题。2005年9月1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由湖北省伦理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承办的“克隆转忆人专题论辩会”即是针对这一具体命题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11.
2011年6月15日,北京社科院研究员洪汉鼎先生应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邀请,专程来我系进行有关《诠释学与文本诠释》的授课。这门课程是哲学系申请的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的一部分。此次邀请洪汉鼎先生授课,旨在积极贯彻我校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课程的方针,促进学术交流,切实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洪汉鼎先生师从于贺麟教授、洪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15日至17日,"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全国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在武汉举行。此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政治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政治学研究》副主编杨海蛟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鲍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学阶段进行全面性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性别平等教育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社会性别平等是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第2版)(以下简称《珍爱生命》)贯穿始终的关键教育议题之一,从内容安排,到文字描述,再到插图设计,都传达了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重视小学全面性教育中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对小学生性知识的掌握及正确性态度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吉拉&#183;卡特的代表作《新夏娃的激情》既否定了父权文化下的两性关系,也不推崇母权文化激进派所向往的“安息地”,而是表达作者希望通过变性和变装的方式来说明并没有绝对的男性女性之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身体都是社会建构的。本文从朱迪斯&#183;巴特勒的性别表演角度解读《新夏娃的激情》,进一步论证性别构建、性别表演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29日下午两点半,学术界期待已久的海峡两岸第三次哲学高端对话在华中科技大学八号楼会议厅如期举行。参与这次对话的学者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欧阳康教授,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专家、新批判主义的提倡者、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台湾慈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的著名后新儒学大师林安梧教授。  相似文献   

16.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对社会性别身份以及传统社会性别机制所定义的理想男女气质进行了嘲讽、批判乃至颠覆。通过塑造跨越性别角色的男女主人,乔伊斯试图将男女从不合理的社会性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重建更民主自由,更符合人性的性别机制。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层‘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于2008年3月20—22日在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活动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共目主办:由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出资联合承办:山西大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编辑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和《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参与协办。担任本次大会主席的有: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哲学所所长,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理论强调男女两性自然性差异的基础上的社会差异,追寻所谓的动态的性别公正.动态的性别公正在实践中的应用即社会性别主流化,探讨性别平等的具体的实施战略,在实践中必须把社会性别纳入到决策的主流中.只有把妇女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推动女性与男性协调发展、妇女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加快人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别”概念的出现,使人类对性别尤其是对女性的认识,发生了一个飞跃: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命运不是由生理决定的。当我们从社会性别这一视角去审视目前的教育时,会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性别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就有赖于开展性别教育,确立教育的社会性别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存在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其不平等形成并延续的主要因素是简单的生产方式、陈腐的意识形态和紊乱的性秩序;要最终达到社会性别平等的目的,就要是实施社会性别主流化;阐述了社会性别差异对性别不平等的表现,指出了性别不等所形成机制,并指出了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