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州宗教石刻》这一重大选题,20世纪50年代就得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文化部郑振铎副部长的重视和支持。吴文良先生业余考古,于1957年出版了原著,实有筚路之功[1]。增订者吴幼雄秉承并超越其父“以物证史”的治学路径,对书中有历史意义的碑文,做了精辟的考论,其中不乏深达幽微的洞见。该书的出版,为泉州及其海外交通史的研究,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闽南素称“佛国”,为多元宗教聚集之地。朱熹初仕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晚年出知漳州,与闽南多元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仕泉之前,朱熹所学杂驳,既受孔孟学说和二程理学的熏陶,又曾问禅学佛,访道焚修。同安任初,朱熹也曾沉浸于佛道。然而,通过从同安一县及泉州一郡透视整个南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实,使其接受李侗之教而“逃禅归儒”。泉州之“胡贾建层楼”(伊斯兰教寺)事件为朱熹应对禅佛教、摩尼教的挑战提供了借鉴。朱熹对于摩尼教(明教),仕泉偶涉,知漳则禁。总之,朱熹之于闽南多元宗教,兼融而不宽容。  相似文献   

3.
阐述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以泉州为例,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认为应坚持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理念,选择文化生态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并提出组合型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与宣传促销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文化这一微观角度入手,以厦门为个案,对闽南都市语言文化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闽南都市文化区应鼓励并加强2+1模式(普通话、英语加闽南话)的语言教育政策,繁荣闽南都市群的语言文化多样性,构建闽南都市社会的良性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闽南文化以兼容并蓄、爱拼敢赢、重乡崇祖等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日益在被人们所推崇。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南音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宗旨上,从培育闽南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构建闽南高校实践教学机制三个方面探索以泉州南音为切入点的闽南文化融入闽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将是闽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新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闽南民间宗教舞蹈底蕴丰厚,历史悠久,影响遍及台湾、东南亚及海外华人世界,与生产劳动舞蹈、日常生活舞蹈、节日喜庆舞蹈等民间舞蹈形式相比,名目更繁多,形式更多样,内容更深厚,流布更宽广,但由于缺乏史料及被正统观念所边缘化,历来研究者寥寥.如何从现有的资料和至今尚活力四射的种类、节目中,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承袭过程及衍化、变异轨迹,从而提出传承与保护其文化生态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闽南语节目的文化审美,离不开其特殊的方言文化地位和作用,离不开“闽南语频道”的定位。因此,闽南语节目的文化审美主要体现为乡音亲、乡土热和乡情浓。而闽南语节目由于开播时间短,存在着一些不完美的表现,主要体现为几个误区:草根化而非莽众化,窄播化而非孤岛化,通俗化而非庸俗化。  相似文献   

8.
"闽南文学"是由闽南民系创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进行传承的艺术样式。由文化生态角度入手,可从两个维度考察闽南文学:首先强调"大视野",通过考察文学与信仰、风俗、民间艺术、社会组织等的互动关系,揭示闽南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强调"动态性",纵向上关注中原文化对闽南文学的深远影响,横向上兼顾民系各个传播区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中归纳其变迁的基本规律。以戏曲文学为例,"泉腔"戏文经历了由南戏本土化到原创剧目乃至跨地域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闽南文化负载词折射出闽南地区特有的文化气质,因此成为泉州外宣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以举例说明、横向对比的方式,尝试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来指导闽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文化词语英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汉语,得从研究活生生的方言入手。泉州方言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同时承载着丰厚的闽南文化。林华东教授《泉州方言研究》就泉州方言作了深入的源流考察和理论阐释,在泉州方言语言、词汇、语法特点探索的基础上展开文化层面的系统分析,对语言的生存和流播以及泉州方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作了富有见地的探索,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该书的出版,对于发掘和弘扬泉州方言乃至闽南方言、实践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语境下,由于文化差异所引发的有关人类生存及其发展(如"文化霸权"、民族及宗教冲突等)诸多问题.受到学界关注.追问"全球化"语境中"文化多元主义"思维模式即"承认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生态和谐生存理念和学理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选择平和县为切入点,通过当地各种传达心意的传统红包礼俗文化现象,来对闽南文化习俗进行探讨,由此引申出该文化对闽南地区乃至闽台两岸礼俗文化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闽南文化的特质及其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海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是典型的溪海过渡区文化类型,其文化基因有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还有外来文化。其特征是多元杂糅性、传承持续性、流播迁转性。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应因地制宜、分级管理,并注重文化生态保护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文化物种的多样性、文化空间的和谐性和对台湾地区的涵覆性。  相似文献   

14.
闽南戏曲有三种基本文化功能:娱乐、交际和教育。其文化功能的内核,扎根于民间的文化土壤、文化空间和文化生态环境。在闽南戏曲呈现出萎缩与消退态势之际,从泉州地区着眼,探究闽南戏曲生存的生态形式,重新审视闽南戏曲生存与传承的原生性根基,力求寻找一条与时俱进的传承之道。  相似文献   

15.
学界鲜有对闽南话内部的新老派差别进行研究。文章对泉州闽南方言新老派差别的词汇、语音表现作了对比分析,主要是从词汇方面的训读、文白读,语音方面的声母、韵母分类,并作形成原因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第一载体。研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应尽可能把讲闽南语的族群纳入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福建省及纳入该经济区的邻省有关地区看来,在属于闽南语系的族群中,有开展本区域学科研究且与闽南文化有关的地方学,主要是闽南的泉州学、粤东的潮州学和浙南的温州学。加强泉州学、潮州学、温州学协作研究,有助于拓展闽南文化生态研究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以来,尽管基督教遭到了科学与理性的毁灭性打击,但现实世界不仅不能解决人的所有问题,而且还在解决原有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未知的危险,特别是现代性危机,远远谈不上"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应该重新认识马克思关于"宗教的异化本身只是发生在意识领域、人的内心领域中"的思想,承认人的精神需求客观上还会向宗教意识开放。从基督教存在的历史中发现合理,从合理中吸收经验,这符合文化史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严格控制方言节目的背景下,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是我国第一个经国家正式批准创办的方言频道,以“传承闽南文化,服务两岸乡亲”为频道宗旨,它的获准创办得益于自身对闽南文化的保护,也得益于国家对台传播沟通的重视,开播近一年,频道在弘扬闽南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对台沟通交流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积极通过网络传播、开展与台湾媒体互动来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有别于同时期西方世界的宗教分裂与战争,宋元时代的中国,迎接佛道等宗教文化挑战而兴起的程朱理学及经理学重构的宋明以来的基层祠庙却成为中国多元宗教和谐并存的基础。东南中国特别是泉州,发祥闽学,祠庙社会得到典型的发展。通过以深受宋明理学影响的泉州富美宫萧太傅信仰为例,研究祠庙社会如何构筑了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4月11日,由我校专门史重点学科、泉州学研究所和学报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闽南历史与文化生态研讨会在东海校区行政楼会议厅举行。这是泉州师院50周年校庆的首场学术研讨会。我校林华东副院长、厦门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何乃川教授、汕头大学文学院博士陈景熙、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名誉馆长王连茂、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鹏、原泉州闽台博物馆副馆长黄炳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