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当代散文论》以扎实开阔的理论基础为背景,对当代散文理论研究进行了宏观上的梳理和把握,并以对文本的细读深入作家的心灵世界,展示了当代散文的个性特征,本书文采精华、神思飞逸,是严谨的研究专著与灵动的学术随笔的结合,充分显现了著者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锐意进取的探索精神和作为一名散文作者对散文发展真诚而率真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建国以来散文理论与批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将十七年和新时期这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散文理论批评状况作比较分析,从中勾画出当代散文理论批评的总体风貌以及在不同时代条件下的各自特点。在历史回顾和得失总结的过程中,对如何将中国的散文理论批评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新时期散文理论批评状况进行了全面评析,并与十七年散文理论批评状况作比较,从而勾画出当代散文理论批评的总体风貌以及在不同时代条件下的各自特点。在历史回顾和得失总结的过程中,对如何将中国的散文理论批评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散文热”是20世纪90年代突出的文学景观。与之相比,散文的理论批评却显得分外冷寂,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当然严格地讲,不仅是90年代,整个20世纪的散文研究都是如此,散文理论和批评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系统。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以为最主要的当归结于貌似虚蹈凌空实则很难把握的散文这种文体的本身,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年的总结与积累,散研究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林非理论”,科学性与深刻性,普适性与有效性,这既是林非散理论本身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是与其他种种散理论比较后得出的结果。由于“林非理论”将对新世纪散的发展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它的研究与阐释。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到文学上,自然带来了文学面貌的明显更新和变化。散文的创作更是枯木逢春,呈现出勃勃生机,对散文的研究也成为新时期以来评论界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不断有研究和批评散文的专著问世,就透露出这方面的信息。这些著作,有的注重于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作家心性的捕捉和感悟,如张振金的《中国当代散文史》;  相似文献   

7.
孔明玉、冯源新著《四川当代散文史论》,从“传统、变动、现代”三个维度探寻四川散文作家作品创作的历史继承和时代特征,是区域性文学发展史中重要的学术尝试,对“四川当代散文”整体把握和审美评价具有原创建构之功,在“史”与“论”上均有学术研究的独创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翻译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并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翻译领域仍然面临众多问题与挑战,亟待翻译批评进一步深化其理论化与系统化研究。《翻译批评研究》是新时期我国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书从翻译的本质与翻译批评的核心问题出发,结合新的历史语境下翻译与翻译批评的现状,力求探寻翻译批评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建设性意义,为新时期翻译批评的理论建设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巩茗珠 《山东教育科研》2014,(12):I0009-I0009
文学翻译的构建是一个热门话题。文学翻译批评主要是指针对具体的文学译作或与译作有关的某种翻译现象所给出的评论。本书作为国内较早的以“文学翻译批评”冠名的理论著作,体现了研究的准确性,对该领域的研究起了示范作用。作者在书中探讨了文学翻译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践进行了批评。作者还围绕翻译批评领域中的“文学翻译批评模式”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常而言,作为整体文学演变过程之记录的文学史,一般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发展演变的形式表现出来。尽管不同文学体裁在其发展演变上有许多共同的或相近的规律可寻,但不同文体之间毕竟还有由于文  相似文献   

11.
刘少坤副教授出版的《清代词律批评理论史》一书关注清代词体之重建中涉及的词律批评理论问题,系统梳理了词体发展的历史,全面总结了清代重要词律家的词律思想以及得失,深入阐释了许多词律批评理论范畴,可谓后出转精、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2.
为纠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缺失、理论脱离实际、伦理缺失等现象,聂珍钊教授首倡了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在世界文学批评界建立当代中国学术立场做出了贡献。《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是其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该著作首次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构建了理论和话语体系,在理论建树方面超越了西方伦理批评。该书提供的实践范例使得该批评理论更易理解和操作,在解读经典文本形成的新观点体现了中国学者努力与世界"对话"的治学精神。该书同时对中西文学经典进行解读,是文学伦理学批评适用性广和蓬勃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散文散发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充满了对国家、对个人与事物的态度与评价;《英译中国现代散文》的译注者———张培基先生在散文英译上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注重应用评价理论中不同的态度与介入资源,使译文与原文达到等效的态度与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百余年来,中国现当代散文经历了两次大的文体变革。第一次变革,是晚清到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在这次变革中,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散文作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等。第二次的文体解放,是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这次变革的性质,是对文学本体意义的价值还原。”“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是绝对大众化与商业化的文学,文学体裁的生存空间完全取决于它对市场运作机制能否适应。散文文体恰恰满足了这一条件。”可以说,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创作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遗憾的是,和创作上的繁荣相比,中国现当代散文却没有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在一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史的专著中,谭家健先生的《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又是一部力作,全书在对中国古代散文史发展规律及散文史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体现出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黄科安《叩问美文:外国散文译介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转型》站在学术前沿,从"译介"这一崭新视角来探讨中国现代散文的基本范式和理论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开创性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达敏先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哲学研究已有三十余年,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别具一格的学术思路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使王达敏先生的学术成果内涵丰厚且独到,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王达敏先生习惯于从哲学、文化和思想史的视角思考文学,同时坚持“文学是文学”的审美立场。《第三价值》、《稳态学》、《新时期小说论》、《理论与批评一体化》、《余华论》和《论文学是文学》这一系列论著是王达敏先生学术视角和学术立场的最好体现。最近出版的《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以下简称《思潮史》)是王达敏先生在学术道路上的新探索和新收获,这是一部修史者在场的有温度的开创性著作,从思想史进入文学史的独特视角赋予了这部著作深度和厚度,而严谨细致的理论辨析和灵动飞扬的文本批评更使其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  相似文献   

18.
《译有所为——析功能翻译理论》(2004)是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之一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一本专著,该书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如赖斯(Reiss)、曼塔里(M?ntt?ri)、弗米尔(Vermeer)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并针对译学界对功能翻译理论的批评,提出了自己的"功能+忠诚"的翻译原则,作为对功能翻译理论的补充。该文拟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对其主要理论观点作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批评的窄门》是著者人道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实践的成果.以该著所收的批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 、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对该著所蕴含的文学批评价值进行分析可知,人道主义文学理论提升了战争文学批评的境界,作家只有站在人类的角度来反思战争,才能达到既描写战争又超越战争的高度.人道主义文学理论为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宽了文学史书写的新维度,重新确认了刘克 、张贤亮等作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互通与交流已经成为新时代语境中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青年学者黄擎所著《视野融合与批评话语》在较高的学理层面上实现了文学理论、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三者的有机融合,表现出了敏锐而明确的问题意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有感而发严谨为文的学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