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校“急嫁族”现象的忧与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开始在女大学生中抬头,"急嫁族"群体正在很多高校中以"异军突起"的态势出现,这一现象已引起各方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享乐主义抬头、浮躁心态作祟、父母操办、落后性别文化观念沉渣泛起等都成为催生"急嫁族"现象的重要因素。如任其蔓延,其社会影响与后果将是严重的。要改变女大学生功利化的"急嫁"心态,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开始在女大学生中抬头,"急嫁族"群体正在很多高校中以"异军突起"的态势出现,这一现象已引起各方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享乐主义抬头、浮躁心态作祟、父母操办、落后性别文化观念沉渣泛起等都成为催生"急嫁族"现象的重要因素.如任其蔓延,其社会影响与后果将是严重的.要改变女大学生功利化的"急嫁"心态,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女大学生恋爱总体上较为健康,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呈现出恋爱的人数不断上升、周期短、频率高,恋爱动机多样化,恋爱道德模糊,女大学生“急嫁族”群体的渐趋庞大等现状。对这一现象又必须从学校、社会、家庭、女大学生自身进行分析,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和恋爱观,使她们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坚持“自尊自爱”和自励精神。  相似文献   

4.
田琼 《考试周刊》2010,(13):201-202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随着校园“毕婚”、“急嫁”的浪潮越掀越热.“90后”女大学生的征婚族大军也来势凶猛。“急嫁”是一种发展的必然吗?女性的发展又该走怎样的道路?本文作者就“急嫁”现象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学生享乐主义思潮流行现象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享乐主义思潮在大学校园滋生蔓延,主要表现在吃喝玩乐唯钱是图、女大学生“傍大款”或做“周末二奶”、“急嫁族”群体渐趋庞大、毕业生就业功利色彩浓厚等几个方面。价值观扭曲、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就业压力大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等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平 《考试周刊》2009,(45):187-189
“她”时代,女大学业生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本文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本校部分女大学生为样本,对她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内容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逐年增强,但对于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大多数女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系统的了解: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课堂;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女生认为女性的职业发展规划与男性有别,但其职业发展不弱于男性。由此可见,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亟待加强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女大学生迈进职场前的必要准备。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因其自身的女性特质和师范类专业就业的特点,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倾向集中化。基于H师范大学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了师范大学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所在。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影响因素,通过对自我认识、职业期望、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对该问题的几点思考,以促进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女大学生想要在职场中占有一席地位,就必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的规划。本文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分析了女大学生这一阶段职业生涯特点及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常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重点从女大学生自身角度探讨职业规划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制约我国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因素,并以福州大学城高校为例,探析我国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毕婚族"现象看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女大学生中"毕婚族"现象愈演愈烈.这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扭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为此,通过分析当前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女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才成长实际,探索出一条专业性、渗透性、拓展性"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网婚"     
"网婚"正在危及现实婚姻的稳定,对传统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冲击,也向我国现行立法提出了挑战."网婚"成为网络时代公民道德与法制建设面临的一个新动向,一种值得探讨的当代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歌中表现家庭婚姻悲剧的名作,除了给人无限的艺术享受之外,还全方位地映射出汉代婚姻家庭各方面的情状.它真实地反映了汉代母权的高高在上、出嫁女子的卑微下贱、汉代愚孝之风的盛行以及当时女子的再婚礼俗.  相似文献   

13.
家庭和学校是女大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别分析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影响,从而为探讨高校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 ,由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性知识的掌握的不同步 ,导致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产生情感困惑和性困惑 ,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性心理活动是学生 (主要分析女性学生 )成长的必经过程 ,但社会、家庭及传统的婚育观、教育观中的负面影响却不利于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这需要学校、教师探索积极地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 ,帮助正处于花季的少年走出青春期情感困惑的泥潭 ,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围城》中几个女性的婚恋、家庭观念,尽管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其最终归宿却惊人的一致,即对于男权社会的自觉依附。文章从《围城》中苏文纨、鲍小姐、唐晓芙以及孙柔嘉等几位女性的社会地位及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着眼,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女书传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婚恋习俗、家庭状况进行详细叙述,在此基础上对女书传人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及地位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婚姻与家庭伦理的角度来解读《十三夜》中的女主人公阿关,探讨在与丈夫期待的理想婚姻发生冲突时,在家庭、婚姻束缚下以及在社会伦理制约下觉醒与放弃中沉浮的女性形象。表明在明治时期,处在社会变革中的女性,女性意识开始萌芽,但在父权、夫权的压抑下,最终放弃挣扎,其自觉意识和自身知识的局限导致了女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8.
冰心的新“良妻贤母主义”的内涵及体现出的对中国传统女性意识的部分趋同和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真实地表现出在新旧思想交替、碰撞的“五四”时期,我国女性意识不断嬗变与发展前进的历程。文章从婚姻家庭观念、女性主体意识及文体意识三个角度,论述了冰心独具时代色彩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路遥小说中的不同婚恋类型、女性形象、两性间权力关系的分析,文章认为路遥小说中“菲勒斯”意识是一种“乡下人”的“菲勒斯”意识。它与传统文化、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作家的创伤性婚恋经验相关,因此表现出其具体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虹》中布郎温家族三代人的婚姻之爱。第一代人汤姆与丽蒂雅的婚姻是建立在感知层面的和谐之爱;第二代人威尔和安娜的婚姻是放弃精神的肉欲之爱;第三代人厄秀拉的爱则是挣脱旧关系的新探索——这一开拓是从内外两个角度展开的:对未知世界的不懈追寻是其强大动力;对自我世界的不断开掘是其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