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80年代,朝鲜被逼打开了国门。随着对外交住的增多,朝鲜的自主意识开始增强,近代国家观念开始出现,并要求开展独立自主的对外活动。然而,朝鲜当时尚为清朝的薛局国。清王朝出于东北边疆安全的考虑,需要以朝鲜为屏障。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朝开始调整传统的中期宗藩关系,以加强对其控制。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在“朴定阳事件”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19世纪80年代,朝鲜被迫打开了国门.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朝鲜的自主意识开始增强,近代国家观念开始出现,并要求开展独立自主的对外活动.然而,朝鲜当时尚为清朝的藩属国.清王朝出于东北边疆安全的考虑,需要以朝鲜为屏障.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朝开始调整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以加强对其控制.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在"朴定阳事件"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清政府力图强化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其原因主要在于:朝鲜的重要战略地位与中国的安全息息相关,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强化中朝宗藩关系的实力,当时远东的国际形势在客观上有利于清政府强化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前期,清朝和朝鲜宗藩关系下的司法运作之演变暗含着两层内容:其一。该司法运作政策的演变暗示着清朝在藩部属国政策上的某些变革,即对藩部实行着统一政策。而对于属国仍实行传统的宗藩政策;其二,该政策的演变同时也体现出清朝对属国的司法运作既不同于近代国际关系上两个平行主体之间的运作,也不同于近代殖民政策下属国的司法运作的特点,它是古代东亚世界里一项特殊的司法体制,既体现出宗藩体制下清方对属国的不平等性,又体现出封建时代天下观下清廷对自身司法权利认识上的缺位。本文通过对清代中前期中朝宗藩关系下司法运作演变的探讨。对这一传统的政治体制进行研究,从中揭示出这一体制所反映出的法律内涵。  相似文献   

5.
1887年底,朴定阳作为朝鲜驻美国公使出使美国。围绕着朴的出使,清政府和朝鲜产生了众多矛盾,其实质就是关于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而产生的矛盾。作为朴出使国的美国,美国政府不知道怎么对待这种宗藩关系,表示"搞不懂"清政府与朝鲜之间的关系。最终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决定仅仅按照条约行事,不干涉清政府与朝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藩制度是一种维系周边族国关系的古老制度。中韩宗藩关系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周边族国交往史中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中日甲午战前,中国与李氏朝鲜之间沿袭已久的宗藩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严重危机,以致随着甲午战争的结束而全面解体。本文研究解体期的中朝宗藩关系的特点以及中日朝三方对朝鲜藩属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列强先后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西力东侵使得东亚维系中国、朝鲜、日本三国关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清政府的衰败使得其与周边国家的宗藩关系受到严峻的挑战,日本的崛起必然把矛头指向了与其近邻的朝鲜,而这又摆脱不了与朝鲜有着宗藩关系的清政府的关联。《江华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朝鲜近代国门的打开,是对中、朝宗藩关系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殖民统治的开始。在条约签订的过程中,使得中、朝、日三国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论是对于朝鲜、日本自身来说还是对于东亚原有的华夷秩序来说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代中朝边务纠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间岛"领有权问题,即对越境朝鲜人垦居之图们江以北的领土所有权问题;二是由此引发的中朝疆界划分问题。中朝两国"间岛问题"纠纷的近代后果是中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间岛协约)。中日在"间岛问题"的交涉中,虽说中国保住了东北边疆主权,但付出了"东三省五案"等沉重的权益代价。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中国与亚洲诸国之间的宗藩关系是中国王朝内政在国际舞台上的延伸,是封建君臣关系在外交上的投影与折射。它的基本轮廓肇始于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及藩服制度,其基本精神来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并最终从汉唐时期的“华夷秩序”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0.
1894年,中国人背负着宗藩关系的历史重负,被久谋用武的日本拖入了一场猝起的战争。其间陆战的屡败和海战的重挫;朝廷由主战开始到岌岌谋和;清议激亢而不能中事理,以及深知战争不能了此一局的李鸿章又在实际上不得不主持战争,并"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而承担全部的胜负之责,都以当日中国的四顾失措和整体困蹙,反照了形成于东亚历史中的以文化相系连的秩序在暴力之下的分崩离析与痛苦的重组。这种变化发生在东亚近代化过程之中,它所体现的是近代化过程中黑暗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在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关于历史。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我们究竟教给我们的学生多少,借用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话:这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命名趣谈     
过去中国人取名.多由父祖或族中尊长做主。长辈总盼望晚辈荣宗耀祖、光大门庭,于是命名或望其效法古人.或望其超群出众。而名人别开生面的命名法.自然就留下了一些可资闲聊的趣谈。  相似文献   

13.
乾隆末的中安宗藩关系屡经波折,频受考验,至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更跌入深渊,见诸兵戎,中安宗藩关系中断近两年之久,成为清代中安关系史上的一件憾事。但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双方友好交往的愿望是真诚的、强烈的。因此中安宗藩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于乾隆五十五年解冻回春,全面修复。但中安宗藩关系的修复非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时任两广总督的福康安力肩重任,秉乾隆之命,实心办事,确立务实的安南问题处理方针,与阮惠进行外交斡旋,打破僵局,在保存清朝颜面的前提下赢得了和解,并促成阮惠进京展觐祝厘,且一路陪同,辛苦万端,在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将中安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究竟起始于何时,到目前为止还难有定论。一般论为,“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辞海》中亦说神农氏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用木制作耒耜,教民农业生产,又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因此,中国的医学从它萌芽之日起,就与上古先民们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了。陈乐平先生甚至认为:中医学这一生命文化的胚胎,是中国整个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推进的舵桨,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世界文化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5.
日月交食在中国古代具有特定的科学和社会意义,其救护仪式也是重要的礼制活动.随着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入,日月食的预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科学的进步不但对礼制产生了影响,在康雍乾时期交食的测验与救护也被清朝广泛用于国家治理和宗藩管理当中,成为重要的政治运作工具.中朝双方交食测验与救护活动的长期互动,反映出宗藩体系下清鲜关系的嬗变,以及双方在政治、礼制和科学等方面的内外角力.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归结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上,这是不充分和不够准确的。事实上,能够得出这一结论的事件还很多,可以说贯穿于整个中国近代史当中,我们教材  相似文献   

17.
路民 《学子》2004,(10):26-26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人们曾经为她起了许多美称和别称,并且其中有些至今还被沿用着。  相似文献   

18.
200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当年9月21日起,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6%调高到7%。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再次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那么,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为什么要连续两次调高它?调高它将  相似文献   

19.
20.
宋朝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宫,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文学是需要有闲情逸致去潜心揣摩的。这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采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么为什么宋朝的官员们能有如此雅兴和造诣呢?这还得从宋朝吏的地位和宋朝官吏关系来分析。宋朝的吏,是指宫员以外的办事人员,分为朝廷中央各司和地方官府两大部分。中央各司的吏又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