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等方法,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可得性心理能力进行研究,探讨心理成就动机、工作综合素质能力、人生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作用。运用卡氏16PF、个体成就问卷、陶国富成才心理问卷,对52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人生观、人文素质方面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存在差距,揭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利于认识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33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多运用成熟防御机制,有时也用投射、消耗倾向等不成熟或中间型防御机制;在心理防御机制运用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性别、生源、是否独生子女和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表明心理防御机制是影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重视并加强心理防御机制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赵永才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1):114-118,124
为了解体育专业学生和普通学生无氧能力的差异,不同无氧测试方法的特点和互相关系,采用MONARK894E无氧功率自行车和HUR测力台对27名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和10名普通学生无氧功能进行测试,测试学生纵跳、10s和30s的无氧能力,收集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等指标。体育专业学生不同无氧测试输出功率均高于普通学生,不同专业体育生无氧能力指标无显著差异,无氧功率自行车和HUR测力台测试的最大输出功具有显著正相关。体育专业学生无氧能力强于普通学生,不同专项体育大学生无氧能力无显著差别,测力台测试结果可以预测大学生较长时间的无氧能力。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7,(12):1074-1077
对怀化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体力活动能力定量负荷(PWC170)进行测试,通过数据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身体机能状态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旨在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结果显示:PWC170台阶试验能真实的反应出大学生机能水平;体育专业学生的PWC170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学生体能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专业学生中,篮球专修学生的PWC170最大,体育舞蹈专修学生的PWC170最小;在非体育专业学生中,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学生PWC170高于音乐舞蹈学院学生,其体能也高于音乐舞蹈学院学生;在测试的学院学生中无论是体育专业还是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机能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运用心理测验法对辽宁省21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的体育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5027名本、专科学生进行了人格特征、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兴趣特征、自我意识、适应环境的能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恋爱观等8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试。结果表明:辽宁省体育大学生在人格特征、自我意识、兴趣品质、意志品质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特征。在体育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比较中发现,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普通大学生。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组别的辽宁省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比较结果表明:男生优于女生;一、四年级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二、三年级则相对较差;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城审与乡村学生心理存在差异并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体育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勇  魏丕来 《体育科学》2003,23(5):128-132
运用量表法和问卷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考察,并与普通院校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高于普通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低相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专项大学生成就动机得分差异显著,其中体育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随年级升高而呈下降趋势,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高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武术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个人项目成就动机得分低于集体项目。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体育院系大学生心理资本对体育院系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为提高体育院系大学生学习投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四所不同类型大学体育院系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差异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等对体育院系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心理资本在不同性别上,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心理资本各因子与学习投入各因子均呈正向关关系。(3)体育院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有直接影响关系。研究结论:体育院系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8.
采用座谈、访谈、问卷等研究方法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内容上可分为信义、交际、性情、学业、喜好、成熟、志向、自纳、家庭、容貌等10个维度。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出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结构的5个主因子: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认同自我、责任自我、目标自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男女学生之间、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并不显著,而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在自我否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消极自我概念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殷春宇  史利  张文 《体育学刊》2024,(1):143-148
空间知觉能力是决定足球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关键,更是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核心因素。选取20名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专家组)和20名高校足球俱乐部的体教专业大学生(新手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探讨心理旋转任务下行为绩效、前额叶脑血氧(Oxy-Hb)激活以及脑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结果显示:(1)专家组心理旋转任务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P<0.05),反应时显著短于新手组(P<0.01)。(2)专家组左右侧背外侧前额叶、额极区和右腹外侧前额叶激活低于新手组(P<0.05),并且脑间功能连接协同更强。研究认为,长期足球训练能够改变运动员的空间知觉加工模式,提高神经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大脑网络连接性,对认知功能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河南省体育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测查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河南省体育大学生人格特征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人格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河南省体育大学生乐群性、敢为性、世故性、独立性等人格特征与专业间有显相关;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体育大学生在某些人格特征上存在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体育类大学生与理工类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 ,对 2 33名体育类大学生和 2 40名理工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研究对象的男性比女性社会支持程度略高 ,但没显著性差异 ;研究对象社会支持程度与参考常摸基本一致 ;然而体育大学生比理工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高 ,男性三项、女性两项中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体育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比参考常摸略高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 ,体育有利于增进社会支持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心理旋转测试研究了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空间能力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的空间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同一水平男、女运动员空间能力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体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调查分析了研究生与本科生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体质健康等方面的现状,结果表明:(1)研究生生活事件的负性事件、总分等因子的频度和强度得分均高于本科生,且在婚姻和家庭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2)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而不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且其利用求助等应付方式的有效性比本科生高;(3)研究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都明显差于本科生;(4)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本科生,但其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症状、精神健康等均比本科生差。  相似文献   

14.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河北省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体育参与特征作了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体质状况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患有心理问题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大学生;体育人口的数量远远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寄宿高中学生体力活动情况,了解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干预支持性,为学生体力活动不足的干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怀化市寄宿高中生进行半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过去7d只有45.1%的学生体育课中处于活跃体力活动(MVPA)状态,仅有8.7%的寄宿高中生每天体力活动时间达到1h,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5.7%的学生课间处于静坐少动行为(SB)状态,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在体育课MVPA水平、课间SB行为以及课余锻炼时间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班主任体力活动干预支持性高于体育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寄宿高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人数比例偏低,课余体力活动时间不足,课间SB比例偏高。建立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合作干预机制符合学校健康促进的发展理念与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主要通过查阅文献及身体健康测试等方法对辽宁农民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研究。辽宁农民工身体健康自测总体得分男性75.45±10.71,女性73.63±11.8,男女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身体健康评定总分和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子量表评分,男性均高于女性;生理健康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龄段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身体健康自测得分,随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趋势非常明显,差异非常显著(P<0.01),受教育程度越高,总分越高;月收入越高,身体健康自测得分越高。提示城市体育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民工身体健康特点,保障农民工享有体育服务的公共资源,增加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农民工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于少勇  王芳 《体育学刊》2007,14(1):91-94
利用简式心境状态量表中国修订版,对参加2006年陕西省体育专业高考的男146名,女107名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约有60.7%的考生在考前心理不健康;女性考前心境状态较男性差(P<0.05);应届考生在考前心境状态较往届考生差(P<0.05);城市考生考前整体心境状况优于农村考生(P<0.01);热爱体育型考生在考前心境状态优于寻找出路型考生(P<0.01);来自不同地区的考生在紧张、疲劳、愤怒因子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消极情绪纷乱总分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颜意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127-130,F0003
基于目前国内体育活动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的思想,采用多元方差和回归设计,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包括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综合能力、自信心3份问卷和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艺术体育类活动的大学生在自信心方面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水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只参加1次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3次或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高相关,预测模式显示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越长的大学生,自信心表现越强。  相似文献   

19.
以南华大学的独立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进行了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学科和年级上存在明显差异,群体存在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现象。针对该现状分析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因素,提出:加强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合理规划人生奋斗目标;发挥大学体育教育优势和个体优势培养,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等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快速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20.
运用元认知理论,对沈阳大学2002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综合能力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元认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