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应用圆锥体积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课本第十二册24、25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4.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方法。教学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任意一个圆柱和圆锥,若干沙子或水。教学过程:一、进入学…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应用圆锥体积公式正确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抽象、归纳、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向学生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公式,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圆柱、圆锥形容器各一个,红色水若干,投影仪、投影片。学具:圆锥、圆柱形容器若干,小米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想一想,圆柱的体积是怎样…  相似文献   

4.
一、两次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去年教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尝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先猜想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由于只提供了一个圆锥与一个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探索的途径只有一条,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师花时不多,同时学生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但学生在圆柱圆锥体积混合运算时,总有学生把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中的1/3忘记.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内容。这是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倒沙土的实验 ,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例2是已知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 ,求小麦的重量。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通过这个例子的教学 ,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 ,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圆锥的体…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课本第十二册24、25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49页圆锥体积公式推导,50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及练习十二的第3、5题。教学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圆锥体积的公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笔者有幸在同一天听了两节《圆锥的体积》课堂教学。课后同做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沟通,与30余位小学数学教师就两节课进行了为期半天的教学评析活动。事后,仍念念不忘,思之虑之,颇多感悟。一、目标定位分析[A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B教学]合理、有效、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推理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能解决现…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23页——25页。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体。2.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 V_(圆锥)=1/3Sh。3.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实验、推导过程。4.会计算圆锥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能利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推导能力进一步提高,培养生独立思考、迎难而上的解题习惯。  相似文献   

11.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基础之上的开发和延伸。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建构过程,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实验、合作等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建构过程。3.情感与态度:在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促进合作意识,分享学习成  相似文献   

12.
蔡燕燕 《河北教育》2005,(11):28-29
去年教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尝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先猜想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由于只提供了一个圆锥与一个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探索的途径只有一条,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师花时不多,同时学生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但学生在圆柱圆锥体积混合运算时,总有学生把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中的1/3忘记。  相似文献   

13.
张国红 《中国教师》2013,(20):12-13
针对"圆柱和圆锥"这一内容,通常的教学顺序是:首先通过图形的旋转引入表象的圆柱和圆锥,然后借助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关系,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从教学结果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二是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掌握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深的认识,能熟练计算圆柱体积、表面积、侧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往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或倒沙的实验,得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以旧引新,让学生主动感知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十二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 ,它是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部分。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个内容 ,可以为学生升入初高中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通过实验的方法 ,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例2是一个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层次不同的应用题及操作题。教学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是 :“会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和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和圆锥的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10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3.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公式( 示一组建筑图片。) 出 师: 这些美丽的建筑都是由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其中有哪些立体图形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你能说出他们的体积公式吗? ( 课件显示课本106页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  相似文献   

18.
圆锥的体积     
郭卫星 《河北教育》2004,(10):36-36
“圆锥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并能识别圆锥形的物体。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会用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结合圆锥的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计算公式。四、教具、学具准备:圆柱、圆锥体实物、模型,铁皮直角三角形容器、小旗和三角形等。学生把课本后附页上圆锥模型的纸样剪下来,粘贴成圆锥体。五、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定向激情。1.教师出…  相似文献   

20.
一、两次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去年教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我尝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先猜想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由于只提供了一个圆锥与一个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探索的途径只有一条,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