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需的动力。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达成教学目标。师生互动也包括教师组织下的学生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主动学习、乐意学习.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倪晨静 《考试周刊》2014,(24):185-186
<正>因幼儿年龄的特殊性,有效教学应贯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一日活动中最频繁的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我认为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结合教学经验,我认为能够促进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激发幼儿兴趣的师生互动——导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和愿望,那么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计都会化为灰烬。"因此,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体现为教学互动中的"导"。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共同的整体。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形成了教与学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了互相促进的整体。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形成了自觉的活动的基础上,促成了活跃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将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为入手点,研究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创设让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增加自主学习的热情。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我近几年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字化的社会呼唤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现代的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交流,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等,以此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己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课堂教学应从"师生互动"的人人交往,过渡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相互作用的多元交往,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用电脑把数形有效结合起来,用电脑中的动画效果来设计数学教学,有利于教师讲清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构建主义教学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主导与学生学习主体有效互动、沟通和交流的运动发展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具有显著的双边互动性,是教学工作者运用有效教学手段,与学生主体进行有效双边互动交流,激发、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实践活动。"师生互动活动的有效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重要依据。本文简论师生双边互动活动开展的一些方法。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教育学认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整个  相似文献   

8.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许多情况下,学习情境与探究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在与学生已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双方。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积极参与进来,在互动交流中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指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实现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这种互动如果是有效的、良性的,就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和主动建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引入新知,注入良性互动的发酵剂新知引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引入新知要依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通过导语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新的知识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引入新知力求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学习新知中的良性互动注入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过程,应把过去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越强,互动性越高,学习兴趣越高,学习效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落实师生互动,教师不仅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应该不同类型的课,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师生互动";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习惯化"、"持久化".  相似文献   

13.
李超 《学子》2015,(6):52-53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对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有显著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正确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它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但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课这门学科的兴趣,提升英语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次,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奠定学生从"知"到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是基于活动方式进行的,如问答活动、小组交流活动、小组活动等。新课程背景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活动教学,以活动为课堂的基本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其知识构建和技能培养。一、以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以活动式教学组织课堂,通过情境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在宽松而富有生机的课堂中学习,自主性才会更  相似文献   

15.
方文昕 《成才之路》2013,(16):34-34
英语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学,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教,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学。注重学法指导,这样才能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要教学生知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关键。在由"应试教育"向新课程转轨的今天,枯燥无味地灌输知识,说教式的教学已成为过去。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是以  相似文献   

16.
朱广林 《考试周刊》2014,(10):141-141
<正>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产生的,对化学学习具有推动作用。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在新课标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一、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新课标下,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情境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能促使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间参与"情境、活动、体验、探究"的互动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我认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一、师生合作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和推动力,要学生"乐"学而不是"苦"读,应该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始。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合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比较重要和有效的切入点。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平时实践,谈谈几点做法。一、于创设情境中诱发兴趣教师自觉地和有意识地设计好教学情境,努力打造课堂教学和谐氛围,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应该首先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中间,运用语言、眼神、手势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引导生生互动,尽量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利;其次,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要将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开始,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所学知识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