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养成的。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幼儿年龄较小,对许多生活习惯的好与坏没有正确概念,总是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被动地按照成人的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游戏及其他活动。久而久之,这种安排就发展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2.
每个孩子都是富有生命的个体,每个孩子都在富有生命的环境中自由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如果创造的环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环境,那这个环境将制约孩子发展,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你感觉不到孩子的成长,"老师必须对生命采取开放态度"。只有老师变了,才能感知到孩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这些父母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已经成为“差生”,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努力,这个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4.
邓平 《文教资料》2013,(2):149-150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本文从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概念入手,试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分为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对幼儿提出适当的期望;趣味教育法;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重视细节;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研究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规律,就会发现,永远没有天赋神童,而只有意志坚强的家长。通过学习,掌握适合你孩子的教育方法,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笔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生活习惯是指一个人每天过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好的生活习惯是指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一个人能够合  相似文献   

6.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就是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幸福中心学校设在黑河市内.生源既有幸福乡各村的孩子.又有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品德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我校养成教育突出了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是指从小培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行和生活习惯,使其言行举止规范化的教育。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的养成。我国自古重视儿童的教育和品德训养,古称"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其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对儿童进行初步的品德训练和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早在先秦时期,《周易·蒙  相似文献   

8.
有人作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因此,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而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培养。那如何让学生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呢?我觉得"表扬"作为一种艺术,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曲文双 《考试周刊》2013,(68):179-179
品德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塑造学生良好品德为核心,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围绕"自我"、"自然"、"社会"三条主线展开,以"家庭"、"学校"、"社区"、"国家"和"世界"不断扩展的领域范围,让学生在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并逐步促进品德素养全面发展。体验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注重学生生活质量的提升,强调体验生活和学生的德性发展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即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际上,幼儿正处于形成个性、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们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一生的行为处世。对如何在幼儿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育家曾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为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注意习惯的养成"。一个人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遵守公德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在诸多的习惯中,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最重要。而一个人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课堂教育中的作用,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熏陶,环境的影响,社会的锤炼都是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2.
《早期教育》2001,(5):26-26
让孩子们在富启发性及愉快的环境下,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山东省临沂市九十多家幼儿园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研究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顺利结题的基础上,启动了"十一五"立项课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在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和山东师大丁海东教授的具体指导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着眼于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融合了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用发展的眼光和教育的智慧,历经三年的实验探索,于2009年8月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该课题2010年顺利结题,并于2012年荣获山东省(中等以下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精品课题。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探索出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一是在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幼儿习惯养成的三个阶段,即会不会做,是否经常做,是怎么做的(是否是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去做或变成无意识地去做);二是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实验教师广泛地运用"行为指导课","行为指导课"是她们的创新;三是倡导给幼儿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在活动室内创设生活区,让幼儿在生活区内进行真实的生活行为,强化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将实验内容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联系,在真实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养成幼儿的好习惯。本次实验研究,三百多名研究人员和全市不同类型的九十多所幼儿园近三千名幼儿参与,覆盖面广,师资力量雄厚,受益的孩子多,成为临沂市幼儿教育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本刊在此刊发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以供借鉴和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阶段是人之初始,一切都正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教育时机,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教育实践表明,3到6岁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幼儿园教育担负着重要责任,应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来给予儿童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应该把学科教育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张小青 《教师》2013,(4):11-11
在幼儿园工作二十多年,接触过的家长形形色色,无论文化程度的高低,无论经济实力的强弱,无论社会地位的上下,都不同程度地有着一个同样的困惑:父母(祖辈)为养成孩子好的生活习惯、行为品质,实在是想方设法,却怎么那么费劲?殊不知,作为成年人的家长自己有多少坏习惯在“引诱着”孩子走向我们期待的相反方向。其实,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不在于兴师动众,而在于随时表现的细节。要想不致南辕北辙,所有成年人(父母、祖辈、教师)都应当戒除以下八个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动的收获;播上行动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由此可见,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在其心灵上播撒下优良品德的种子,而优良品德形成的基础则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尤兆蕾 《现代教学》2011,(12):57-57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开放的课程,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我校教师致力于探索如何将学生的品德培养置于开放的环境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健康、安全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健康愉快的成长不但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美满,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雪 《山东教育》2020,(12):56-56
俗话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挫折,其实是好事。如果因为怕孩子吃苦而拒绝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实质上剥夺了孩子发展自我能力、养成良好品格的机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吃苦精神,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加强孩子的"吃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