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进入数字化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催生人类社会面向新的现实生存。从课程领域看,技术的介入加剧了现代课程的伦理困境。智能算法对教育过程本真的遮蔽、人与机器主客关系异位的价值倒转、数字鸿沟弱化边缘群体的生存,显现现代课程对他者生存伦理关怀的缺位。呼唤他者到场,重构课程关怀伦理,有利于抵制自我生命反思的遗忘与丢失、打破数字生存中的去责任化怪圈、修缮技术占位下的情感交往退化。这需要现代课程从课程设计的价值遵循呵护他者的绝对差异,从课程主体的责任担当协同人与技术的他者关系,从课程实践的伦理转向持守我为他者的“爱的行动”。在他者关怀的实现方式中,应坚守课程的教育性原点,寻求科技与人文的双馨;观照课程的公平性向度,庇护自我与他者的共生;领会课程的他者性意蕴,以召唤爱人与责任的归真。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说过:“对待科学事业有三种人,第一类人是把科学当成娱乐,为满足自己智力上的优越感和成功欲的人;第二类人是把科学当作手段,为满足自己的名利欲的人;第三类人是把科学当作生命,试图用自己的努力解释和改造世界而无私奉献的人。”我们提倡的爱岗敬业精神就是要达到第三类人的思想境界。所谓爱岗敬业,就是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虔诚、一种执着、一种深情的眷恋,从而进行孜孜不倦的工作。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可以放弃一切,而绝不放弃他的事业。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师,他们不为名利,一心扑在工作上,赢得了学…  相似文献   

3.
拉康的"他者"理论对自我有独到看法。在此理论视野之下,他认为所谓的自我并非生来就有,而是被社会文化规范所构建。这一规范极其强大,生存于世就必须遵循,按它的法则行事。拉康将此称为大写"他者"。用此观点来分析经典名著《呼啸山庄》便可以看出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其一,文本通过变换叙述者的艺术手法质疑真实观念,彰显大写"他者"的存在。其二,通过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揭示了在现实世界大写"他者"难以挑战,只有在精神世界才有可能实现真实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4.
莎拉·格鲁恩的小说以动物为主体,以小说人物不幸的家庭背景及生存困境为依托,指出当代社会建立人与动物平等关系的必要性。通过为动物命名、强调动物的繁殖能力等叙事技巧解构了动物"他者"身份,确立了动物的主体地位,对于客观处理生态危机及人类精神危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丽 《文教资料》2007,(34):142-144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借官场描写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上的困顿和蜕变,小说中的人物代表了两类人:反抗者和麻木者。然而,无论这两类人曾经多么的不同,最终,等待他们的都是相同的结局。本文着重从人物对人生的选择点出发,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精神蜕变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6.
于理性精神和宗教传统的基础上,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尊重"他者"为特征的现代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渗透进西方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和经济等各个领域,成为西方现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由于封建宗法制度和自然经济的持久影响,发展出了以等级观念和宗法意识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规范,缺乏对一般"他者"的关注与尊重,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社会公德困境的深层文化根源。建构尊重"他者"的伦理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变革,需要各个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应该从尊重学生入手,努力培养学生尊重"他者"的观念和习惯,以期有助于整个社会现代伦理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关心"品质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然而,现实中教师对"关心"的理解却存在种种误区,主要表明为忽视"他者"需求的关心、"唯他"指向的关心、"唯分数"指向的关心。"他者"伦理维度的缺失是教师对"关心"理解偏差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围绕教师关心品质中"他者意识"、"他者责任"、"互动共在"等核心要素,应关注基于反思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基于关系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以及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孙悟空具有造反者与取经人的双重性:作为一个造反者,他的宗旨是反对传统的束缚,要求最大的自由;作为一个取经人,他的宗旨是实现理想,造福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孙悟空体现了吴承恩对现实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无力改变社会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9.
贫穷的年代,人们为生存而忧虑;然而,物质生活刚一丰裕,精神危机却又相伴而生。社会的迅速发展,现实的光怪陆离不能不让人头晕目眩。物欲的萌动和对现实功利的角逐,在生物境界中游戈的人失去了原有光环,从而倍感孤独,在生命的深处,我们常常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宿。当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轨迹,不单是我们,寰宇中的同类大都如此,都有失落的恐慌,都有失落的迷惘,迷惘中只好苦苦寻觅,寻觅精神的回归和心灵的真美。高建新就是这样一个精神回归的探索者。他的新著《山水风景审美》展现的是一片广阔的山水风景审美天地,他虔诚地用心灵与自然对话。说到山…  相似文献   

10.
归庄是明代遗民社会中非常活跃而且颇为重要的一员。他交游甚广,交往人物主要包括殉节者、遗民、降清者、清朝官员、僧人等五类人。与五类人的交往对归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实学思想、儒佛观念、政治态度方面。归庄的个案是明清之际士人的一个典型,研究归庄的交游和思想的状况对于研究明代遗民的生存状况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把类理解为人与人的关系,并以之作为人本主义的出发点,从而认为类本质正是在我与你的对话过程中实现自己。所以,费尔巴哈从类出发,就是从人与人的关系出发。马克思也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但是,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仅仅是人与人的现实关系,而且是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人的活动本身就是以人与人的关系来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类是“哲学家眼中”的社会,社会则是类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马里奥·本格由于脱离实践考察实在、概念等本体论问题而造成了一系列理论上的失误。首先,他的实在观是错误的,他所定义的实在还不能等同于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其次,虽然本格的概念理论有不少合理之处,但他把类和概念相混同得出概念客体是一种虚构的错误结论;最后,笔者认为应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确立概念客体的本体论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从魏晋文学现实语境看,刘勰看到了情采两伤的文学现实,并在致力于追求正采的努力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情采观。  相似文献   

14.
岳爱华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43-44,51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从魏晋文学现实语境看,刘勰看到了情采两伤的文学现实,并在致力于追求“正采”的努力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情采”观。  相似文献   

15.
传统形而上学的内在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现实性哲学。现实性哲学把思维的反思局限于现实性范畴之内,至于现实性范畴本身则是自在自为、无条件,呈现为内在超越性,而把现实性无法解释的现象当作外在、不实、空洞、抽象的东西加以排斥。正因为传统哲学的视域只局限于现实性范畴之内,而思维的内在冲动又促使其试图突破现实性的羁绊,才导致了传统哲学不得已表现出形形色色的形而上学特质。但是,这种现实性哲学到了现当代逐渐暴露出其缺陷,各种试图超越现实性范畴的批判理论也由此应运而生,彰显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真正危机。现当代哲学的繁荣,正是在置疑、反思、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是深化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内在超越,另一方面则是开启了新型的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的早期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他试图从自己熟悉的宗教领域开拓出救人们出苦难之途,其探索无疑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他引导人们对现实忍耐、顺从,这无济于当时人们生活命运的本质改变。  相似文献   

17.
论及庄子,世人通常以为庄子是一位遗世独立的隐士,认为其思想是出世的。然而看庄子早期的出仕和中年的游历,著书十万言,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伦理道德的独到见解,对至德之世的向往,对生命的留恋和对百姓的关爱,无不反映了庄子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显示了他热衷政治,期盼干一番事业的入世之心。  相似文献   

18.
只有正确把握现实的人,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现实的人是对传统的人的批判和扬弃的发展;现实的人是自然界中有前提的人;是一定社会关系中有需要的人;是历史发展中的有主体能动性的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下现实的人,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引入了可行性的概念。"可行性"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既包含对可能性范畴是否符合人根本利益的价值分析,又包括对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是否具备相应条件的事实判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梅森的历史小说创作颇丰,且与传统历史小说有较大异处,曾在八十代初的文坛引起波澜。周梅森的历史小说代表了新时期历史小说转向的开始,他在历史中与现实对话,作品经历了由国民性反思到人性追问的变化,始终执着于打通一条历史与现实相接的通道,以文学的方式解决现实何以如此的问题,呈现另一种历史小说与现实的联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