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旅游文本翻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维度出发,去探讨陕北旅游档案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严复本人的概况,大部分民众并不陌生。严复早期接受了新式教育,曾经到英国留学,对于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深有感触,回国后他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希望通过洋务运动来解决当时中国落后的问题。中国的有志之士当时已经开始反省社会并四处探求救国救民之路,严复的救国愿望也是当时大部分思想较为先进人群的共同想法。甲  相似文献   

3.
张晓  杨占 《采.写.编》2023,(9):121-123
科普文作为科技文体的一个支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向大众传播和宣传科学知识的作用。与一般科技文体不同,科普文章兼具文学性和科学性这两个属性,这也成为了此类文章翻译的一个难点。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本文将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探索科普文的翻译,以期为科普文的翻译寻求更好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严复(1854-1921),福建福州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和著名翻译家,在经过对西学的广泛接触和了解之后,他向国内民众翻译和介绍了许多先进的近代西学著作,并且通过校审教育读本向国人传播西学知识,贡献卓越,成就斐然. 一、接触了解西学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的疯狂魔爪试图将中华民族推向万劫不复的殖民深渊.在此民族生死存亡之时,以严复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开始加入挽救民族危机的滚滚大潮之中,接触了解西学,秉持变革思想.少年时,严复考入洋务派人士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的科目包括英语、数学、化学、天文、物理和航海等近代科学技术知识,毕业之后又利用在军舰上实习的机会曾经游历过日本、新加坡等地.  相似文献   

5.
<正>探究近代中国西学翻译的历程,其大概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明末清初的发轫时期、江南制造局及同文馆的复兴时期、林纾严复的代表时期和新文化运动的蓬勃时期。其中,生于咸丰三年(1853)、卒于民国十年(1921)的严复在中国近代西学翻译史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其所具有的精  相似文献   

6.
<正>自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以后,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清王朝腐败无能使得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外国列强肆意侵扰掠夺,趁火打劫,掀起瓜分中国领土的狂潮。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格局,及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一些有志之士开始觉悟并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道,严复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7.
严复(1854-1921)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治制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严复自称“天演哲学家”,他从传播达尔文进化论(他译为“天演论”)开始了他的“西学”介绍工作。他的翻译工作主要集中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个时期。值得指出的是,严复在翻译介绍“西学”的过程中,曾概括地阐述过翻译理论,谈论过版权和版税问题,而且他同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有过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严复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和  相似文献   

8.
严复与《天演论》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进西学唤醒国人 1.传播西学第一人.严复(1853年12月10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愈壄老人,福建侯官(后并入閩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相似文献   

9.
只有借助出版翻译才能进行文化传播,出版翻译成为跨语言、民族以及文化交流的桥梁,这种基础条件对文化传播的效果起到了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严复不直接翻译斯宾塞的著作,却首先翻译批评斯宾塞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原因众说纷纭。本文以为,《进化论与伦理学》能为严复普及达尔文的理论,进而宣讲斯宾塞的思想提供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3.
14.
《新闻界》2017,(12):51-5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体被逐渐激活和赋权,以媒介机构和传媒组织为主体的媒介生态正逐渐向以个体为主要力量的传播生态过渡。在传播生态中,个人利用社交网络与大众传播或组织传播形成了一种伴生性传播现象,双方相伴而生,相互影响,构成一种伴生关系。本研究以慕课(MOOCs,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为考察对象,基于慕课中课程内容传播和课程论坛中的交互传播行为数据,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考察主体传播和伴生性传播之间具体关系。最终得出:伴生而非寄生,是个体参与网络时代传媒生态构建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胡忠均 《传媒》2022,(14):77-79
乘现代科技之风,顺经济发展之潮,全媒体时代应运而生,舆情治理势在必行。全媒体时代,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媒体的作用日益彰显,但也易于随时触碰舆情而引发“危机”。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全媒体生态新潮流,掌控网络舆情动态新趋势,积极应对复杂的舆情表现,充分运用新技术,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建立健全相关法制法规,促进全媒体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德国功能理论为依托,分析了政治新闻的文本性质、功能和语言特点,进而指出汉英翻译的关注点及对策,希望对翻译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黄滔 《大观周刊》2011,(18):38-38
翻译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经过逾半世纪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从外语专业的翻译方向到翻译专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翻译人才。然而关于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却一直颇有争议。过去我们的理论知识体系几乎照搬西方翻译研究的一套。事实上我国从周朝开始就有翻译实践,积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罗新璋教授率先提出要建立有中华民族文化哲学特色的翻译学,但直到二十一世纪.中式翻译理论尚未成系统。本文通过对《翻译学》的梳理,认识到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天演论》的翻译出版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所遵循的"信达雅"和择善而译的翻译原则,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贾辉 《青年记者》2016,(17):132-13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词①频频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盘点2015年,网络新词有很多,例如“城会玩~主要看气质~然并卵~吃土“Duang”小公举”等等.这些网络新词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出现了许多版本的翻译结果.在此背景下,本文借助语用综观论,对网络新词翻译策略展开论述,以提高网络新词译文的得体性与准确性,达到跨文化交际的应用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数字内容生态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底座,以某个主题、故事、知识为IP,不断衍生、繁殖并流传变现着的一种价值开发状态。数字内容种类繁杂、来源不定、形式多元、过程延溢。数字技术的宽口径低门槛使内容生产资源广泛普及,用户成为产消者,不断创造并丰富着内容的表达和传播模式,表现出个性化、社会化、平台化等特点。由此需要我们建设富有创新意义的内容产品孵化链条、打造具有数字智能的聚合与分发的内容平台、强化带有净化升级功能的生态连接力等策略,来助力并驱驭数字内容生态视域下用户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