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3月10日)同志们:刚才,解放军档案馆政治部主任张万祥同志,给我们作了一个非常生动感人的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紧接着我们召开动员大会,对思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同时,局党组表彰了张少敏等  相似文献   

2.
<正>本书从1929年新安小学的创办写起,一直写到1952年,以生动的笔触抒写了新安旅行团17年5万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并吸收了新安旅行团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关注历史长河、时代大潮的同时注重历史的细节。文风亲切,故事有趣,塑造了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团员形象,再现了一个个有趣而感人的新旅故事。  相似文献   

3.
新京报7月10日"在异乡的北京人"专栏占用两个版面,饱含深情地报道了在玉树援建的北京人,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这篇报道是该报记者随市记协采访团在玉树"走基层"时采访的。记者在玉树期间,与援建干部职工同吃同住,与他们促膝谈心至深夜,挖掘出一个个真实生动的细节。我们认为,"在异乡的北京人"栏目,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纪实性文章,通过报道在异乡的北京人这个群体,生动地展现了北京人的优秀的品质,不失为宣传北京精神的一个非常好  相似文献   

4.
70年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们党在中华民族史上和世界战争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是我们党85年历史最惊心动魄、最生动感人的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5.
听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节目《红岩魂》,不由得心潮起伏,难以平静。节目立意高远,内容丰满,生动感人的情节一个接一个,从头至尾,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6.
杨罡 《新闻实践》2006,(6):44-44
如何充分运用电视媒体的各种采编手法,不断改进报道方式和方法,使电视典型报道更加生动、出彩、感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新课题。我曾在中央电视台实习半年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能发现和挖掘到生动感人的细节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在深入采访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 常常有这样的时候,我们采访了一个人物,回来后面对一大堆材料,其中不乏生动感人的事例,可仍然无从下笔.  相似文献   

9.
“主题资源”的浪费现象常常令记者扼腕反思:何以同样一个新闻事实,有的记者写得主题深刻、意义重大、生动感人,能给人以思考和启迪、感染和振憾;而有的记者却写得意义一般,苍白无力,导  相似文献   

10.
1919年,当“五·四”运动在中国大地风起云涌之时,年轻的女作家冰心出版了她的两本诗集。当时的著名记者白夜是这样报道这件事情的: “在‘五·四’运动的浪尖上,冰心伸出手来,把《繁星》、《春水》送到人们面前。”多么漂亮的文笔!文章在交待出最主要新闻事实的同时,展示出了一个生动优美的意境!这正如清人王国维所说:文章之妙就在于有意境。我以为,写出一种意境,营造一种氛围也是新闻作品生动感人,抓住读者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常听到读者有这样的流行语:“看报看题,看书看皮。”这句流行语,反映了新闻标题的一个重要作用:概括和提示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尽快了解该条新闻的意义。鉴于此,新闻标题贵在精与准,即简洁明快、一语中的。浏览近期我省几家报纸的标题,不乏生动、鲜明、感人之  相似文献   

12.
书架     
正文学艺术《艺术中国——我眼中的当代名家》作者:代海著版本:作家出版社2014年3月版定价:48.00元提要:"艺术救国""艺术兴邦",艺术作为人类活动中的一种符号,它表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的是社会的进步。这是一部以报告文学形式评介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的书,有很强的可读性,具有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美学等价值,因而十分厚重。本书写得如此生动感人,是作者文字功力、丰富知识和深邃思想的集中体现。细读本书,广大读者能有诸多收益。  相似文献   

13.
杜树人 《记者摇篮》2009,(12):22-22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采访对象的事迹很生动,催人泪下。可是,稿子写出来后,自己一看或一读,采访时的感动不见了,眼泪说啥也不出来了。感人的事迹变成铅字后,为什么不感人了呢?这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的重要性。成功的采访离不开技巧,尤其是人物采访更是如此。记者要想挖掘出生动鲜活的感人细节、采访出富有深度的稿件,采访前准备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在多年的采访实践中深深体味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没有经验的记者做人物报道,一般会花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5.
李尚志 《新闻记者》2001,(12):49-50
老的新闻记者都会有一个体会 :一些重大活动的新闻之所以使人感到读来干巴、乏味 ,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消息中缺乏生动、感人的细节。缺乏可读性的毛病也就在这里。而要克服这种消息乏味毛病的关键是记者要千方百计地抓“活鱼” ,把抓来的“活鱼”写到新闻消息里去 ,就会大大增加生动性和可读性。所谓“活鱼” ,这是老记们的新闻述语 ,即抓现场的故事、细节、感人的人和事。回想十七年前天安门城楼上的一次采访 ,这种感受就更深了。想尽办法摆脱限制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上午 ,我同邹爱国同志作为国家通讯社负责采写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的记者 ,提…  相似文献   

16.
用心走基层     
"走基层",让民生新闻更真实、感人。民生新闻选题来自群众,来自生活,来自基层,而记者走基层才能真正做到新闻的"三贴近"。记者在"走基层"现场,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画面拍下,把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话语录下,了解真实故事的前因后果,才能写出生动的报道,才能在电视上反映出动人的场景。如记者通过  相似文献   

17.
提倡写现场短新闻,就是要求记者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写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新闻来,使人读后感到亲切、生动、感人。这样的新闻,读者爱看、爱听,效果就好。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就新闻工作者本身来讲,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记者的采访作风。这些年,  相似文献   

18.
一部电视作品除了主题思想外,能否吸引观众眼球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摄像师能否即兴拍摄到作品中生动、感人、富有戏剧性的生活元素,而摄像师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应该具备敏锐的“发现”素质和即兴拍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朱金平  邹森 《军事记者》2009,(5):I0002-I0002
仅仅就那么一瞥,我的眼球就被这幅《母爱·地震》的摄影作品深深吸引住了。它反映的是2008年8月30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发生6.1级地震后救援过程中的一个感人场面。这幅照片之所以能够获得第五届国际新闻比赛(简称华赛)年度照片及战争灾难类单幅金奖.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非常生动地记录和表现了一种震撼心灵的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3日出版的北京某周报发了一条题为《交通广播发起爱心接力男孩保住拇指》的消息。应当说消息所报道的事迹是生动、感人的,遗憾的是,其中有一处构成了失实,另有一处事实系人为拔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