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世凯深度介入东三省改制,通过赵尔巽、徐世昌先后达其目的,结果麾下不少出关任职。赵尔巽的改革为徐世昌奠定了基础,徐世昌改制则是赵尔巽的延续,其中袁世凯高度重视,始终参与,更是东北地区势力消长、格局调整、社会变化和政策连续性的重要因素。袁世凯自有扩大势力范围的个人考量,但也有确保东北主权、维护王朝利益和发展地方社会经济的真切。当私欲个利与家国情怀并举,其表象与实际一定迷雾重重,需加剖析。  相似文献   

2.
东北警政建设肇基于赵尔巽奉天办警,历经徐世昌等主政者的逐步完善,随着警务管理机构及各级警察组织,附设医疗卫生机构、探访局、侦探学习馆、巡警学堂、巡警教练所等相关设施的建立,东北警政建设得到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邓邦述(1868-1939),字孝先,号正阁,又号沤梦词人,晚号沤梦老人、群碧翁,江宁(今南京)人。年17随父邓嘉缜入黔,读书省城。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二十七年入湖北巡抚端方幕,三十一年端方奉派为出国考察宪政大臣,邓邦述作为随员同往欧美考察。第二年六月回国,即参与新官制的厘订之事。三十三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调邓邦述前往东北,同年十一月徐世昌奏保他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宣统二年(1910)五月,邓邦述任吉林民政司使,宣统三年十一月解职。民国元年年底奉派为东三省盐运使,几个月后即行去职,改应赵尔粪聘为清史馆…  相似文献   

4.
1906年10月24日,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和巡警部尚书徐世昌奉慈禧太后之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东三省查办事务,并拟定经天津乘专车抵沈阳。10月26日,载振和徐世昌抵达天津新站,袁  相似文献   

5.
1922年6月2日,在吴佩孚的驱逐下,背着"祸国殃民,障碍统一,不忠共和,黩货营私"十六字罪名,已成众矢之的的徐世昌,不得不通电全国,辞去大总统职务,蛰居津门.至1939年4月去世,在这17年的寓公生涯中,徐世昌从未离开过天津.  相似文献   

6.
1906年,清廷命徐世昌偕载振同赴东三省考察。之后徐世昌陆续上奏《密陈考查东三省情形折》、《密陈通筹东三省全局折》,洋洋十万言,凡交涉、吏治、民情、警务、财政、学务、军政、实业等,皆究其症结所在,而推其如何补救之方。  相似文献   

7.
陈鹏程 《兰台世界》2012,(28):78-79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东海、水竹村人,天津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楹联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勤于楹联创作,一生创作楹联一万余副,有《竹窗楹联》、《藤墅俪言》、《杞菊延年馆联语》等传世.徐世昌的楹联无论是在文化内涵上还是在艺术水准上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8.
1906年10月24日,庆亲王奕勖之子载振和巡警部尚书徐世昌奉慈禧太后之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东三省查办事务。并拟定经天津乘专车抵沈阳。10月26日.载振和徐世昌抵达天津新站.袁世凯及司道各官亲临迎接,南段巡警总办段芝贵更组织南段巡警乐队及各局区巡警200余人,组成仪仗队恭迎。欢迎仪式后,两钦差及随行人员分乘16辆车,进入天津城内,一路上引来无数百姓驻足观看。  相似文献   

9.
<正>北大营最早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扩编军队,整治防务,为解决军队住宿问题,在省城附近修建的兵营。在小北边门外喇嘛园子购置地亩作为营址,于1907年3月份动工修建。整个营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000米。营区内,南部为大操场,东、西、北三面均建有兵舍,按队、营、标(团)、协(旅)分别布设成方阵、中间为协统办公处,便于统驭各标。北大营建成后,一直是驻兵重地,从最初清政府的中央军到张作霖的奉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来来往往,驻  相似文献   

10.
1983年12月,在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后人(曾孙辈)和肥西县民政局、文化馆等帮助下,我在安徽省肥西县南分路口乡一老农处发现了一套保存完好的《刘氏宗谱》,内载刘铭传事迹的篇章甚多,其中不少是至今不被人所知的新史料,对深入研究刘铭传和纠正以往在刘铭传研究上的明显舛错,颇有益处,特绍介如次。 一、关于《刘氏宗谱》。这次发现的《刘氏宗谱》,为民国癸未年(1943年)六次续修本,  相似文献   

11.
1898年,张莘夫出生于吉林,其父张雅南,曾出任徐世昌总统府顾问、国会众议院议员。张莘夫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系,1920年通过留美官费考试,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后进入密西根工科大学改学矿冶.毕业后获地质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福州龙山刘氏是有名的世家望族,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近代,都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民国福州巨富"电光刘"即出自该家族。龙山刘氏子孙世代皆好藏书,为福州藏书世家,本文结合其族谱,对刘氏家族中有名的藏书家作个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崔建利 《北京档案》2016,(12):44-46
晚清重臣、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徐世昌是个虔诚的道教信徒,全国多地道观庙宇都曾留下他的足迹甚至题字.对于京城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徐世昌更是情有独钟,这里不仅分布着他的始祖茔,更是其居京期间节余岁尾的必拜之处,观内珍藏的明代全本《道藏》亦令其格外珍重并曾出资刊印.  相似文献   

14.
定亲风波1908年,胡匪出身的张作霖被招抚以后,正值松辽平原蒙匪猖獗。当时,奉天督军徐世昌,把松辽及漠北一带剿匪的重任交给了张作霖。张作霖遂率前路、中路巡防营进驻郑家屯。当时张作霖的剿匪总部就设在  相似文献   

15.
《清诗汇》原名《晚晴簃诗汇》,二百卷,是迄今规模最大、收诗最多的清诗总集,选录从明末遗民至民国初年六千一百馀家诗人的二万七千馀首诗。徐世昌编纂。徐世昌(1855—1939),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等。光绪丙戌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兼充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协修等职。1895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他成为袁的主要策士。清末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曾任军机大臣、巡警部尚书、东北三省第一任总督等职。1914年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被袁世凯封为嵩山四友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三舍刘氏",曾有数位学者给予关注。吕妙芬先生说,"刘邦采、刘文敏所属的刘氏家族对于阳明学在安福地区的发展也有极大的贡献",安福北乡彻源邹氏与南乡三舍刘氏是明代安福讲会的主要组织者。张艺曦先生也说:"王学势力在江西迅速窜起,但分析其进入吉安并能深植地方的关键,还在于取得当地势家大族的同情和信任。诸如安福的刘氏家族、邹氏家族的拥护,  相似文献   

17.
先祖徐世昌自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开始记述《韬养斋日记》,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五月止,历时五十四年,近二百余万字,共一百册(文化大革命期间遗失一册)。日记全集近日已由北京出版集团仿真影印,编为廿四卷本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8.
李钟沂与李钟栢本是兄弟,乾隆十一年,李钟栢在?ㄋ烙谕ㄅ腥嗡J?李钟栢寡妻刘氏与李钟沂分家析产?刘氏见李钟沂巨富,认为李钟沂析产时必有欺瞒,遂于乾隆二十五年呈控李钟沂霸产。其后,李钟栢一支祖孙三代屡次呈控,均断给数万两银而和息。直至嘉庆中期,李钟栢后人最后败诉,历时几近五十年。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法律类,全部为嘉庆十二年至十四年此案呈控审办的文件。  相似文献   

19.
清末,天津南段巡警总办段芝贵以12000两银子买得歌妓杨翠喜献与贝子载振,并将10万两银子送于载振的父亲庆亲王奕匡力作为寿礼,而得到黑龙江巡抚的职位。后事情败露,御史赵启霖上折参奏,慈禧太后大为震怒,朝廷内外一片哗然……路过津门,巧遇翠喜1906年10月24日,贝子载振和巡警部尚书徐世昌奉慈禧之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东三省去督查有关事务,并拟定经天津乘专车抵奉。25日,直隶总督袁世凯派南段巡警总办段芝贵等由津乘快车晋京迎接。26日,载振、徐世昌抵津,袁  相似文献   

20.
1919年的南北议和运动,是"全国一致呼吁的南北两大主要竞争集团通过谈判求得和平的可能性,在徐世昌继冯国璋任总统之后突然出现了"[1].作为北洋元老的徐世昌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策划和推动了这一重大事件.这场运动是内外环境交织下的产物,整个事件的发生受到一些历史背景的影响,包括参加议和的人物、南北分裂与结合的观念,甚至还包括民国政要参与斡旋的活动等.南北议和作为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谋求国家的统一,达到这种目的自然是国人的强烈诉求,这种历史发展中的非常态往往由多种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