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海峰 《天中学刊》2012,27(4):101-104
中华母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嫘祖为中华人文之母,中华母亲节应以嫘祖为母体。嫘祖文化具有丝绸文化、服饰文化、科技文化、婚姻文化、旅游文化、母爱文化等丰富内涵,而中华母亲文化则是以母亲为主体、以慈爱为核心的中国女性根文化。新时期应大力加强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5月13日是美国的母亲节,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着自己民族的民族精神。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位母亲代表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我们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相似文献   

3.
马世之 《天中学刊》2006,21(6):121-124
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妻子,她发明养茧缫丝,喜好远游,被后世尊为“先蚕”和“行神”。嫘祖生地有多说,经过比较研究,获知嫘祖故里在河南西平。  相似文献   

4.
今天说说眼下我们应该怎样当母亲. 虽然东西方不同国度定母亲节的日期不同,如美国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中国则有人建议将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也就是孟子出生的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但是,无论如何,设立母亲节都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的特别敬意,以及对母亲的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5.
今天(5月19日)是中华母亲节。近年来,海内诸多有识之士先后倡议设立“中华母亲节”,旨在让中国人过上自己的母亲节。该倡议以战国时代哲学家孟子的母亲仉氏为原型,孟母诞下孟子的那一天--农历四月初二作为指定节日,以此纪念中华母亲的慈爱精神。孝乃德之本,感怀母亲的恩德,认同与回归传统孝道,重建中华礼俗,的确是一件额手称庆的喜事。  相似文献   

6.
一部妙趣横生,寓知识性、教育性于趣味性之中的好书《爱我中华、爱我宁夏》已由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爱我中华青少年知识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共31册,分别介绍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情、市情、区情,由当代著名作家刘绍棠主编,结构庞大,系统性强,内容丰富.正如“丛书”前言中所说,它“是时代风云的摄像机;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是振兴中华的进行曲.”薄一波为该丛书的题词是:“爱我中华,振兴祖国”;周谷城的题词是:“中华民族精神”;王首道的题词是:“发扬优良传统,振兴中华民族”;胡乔木的题词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赵朴初的题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宁夏政协主席李恽和的题词是:“爱我中华,爱我宁夏”.  相似文献   

7.
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脉,在去除其封建“糟粕”之后,其精华乃是“国学”的精华。语文课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体现,对青少年道德培养和师德建设有当代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为社会各阶层所普遍接受的公众人物,是以“智慧”化身、“忠贞”代表的文化形象出现的。诸葛亮文化形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其形成是社会群体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共同心理追求。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西方政治漫画中作为中国国家形象代表的龙 谭星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中西方对中国龙认识的对比分析》中指出,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嘉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却完全不同.西方的龙是一种野蛮的怪兽,象征着贪婪和罪恶.可能正是源于这一点, 西方媒体便通过政治漫画塑造出各种扭曲、狰狞的恶龙形象代表中国,表达西方社会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西方带来威胁的担心.  相似文献   

10.
王梅兰 《文教资料》2006,(34):54-55
一、推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工程”的背景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讲中谈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时说:“记得我在高中读书时,老师给我们讲微积分,第一课就是讲《庄子》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很形象地使我建立起极限的概念。这表明中国古人早就认识  相似文献   

11.
国学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了国学教育不仅要多读,更要践行,将国学中的理论精髓,内化为行动和气质,从而达到学习国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2.
西陵本因方位和地貌而称名,并非某地的专称,故古时多有名称西陵之地。古史传说中的西陵氏是与黄帝族联姻的部族,当居于黄帝族所处西面不远的高丘大陵地带。西陵氏居处难以确证,只能以历史的眼光视其为融入黄帝族的一个上古部族。《史记》所述黄帝正妃嫘祖,犹同黄帝是被华夏先民美化和神化的祖先,在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民族文化心理认同的人文始祖之一。流行数千年的嫘祖神话传说和礼俗活动,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今日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凡是历史上有西陵地名、嫘祖传说和嫘祖信俗的地方,皆可弘扬其传统、利用其资源发展经济文化。近年来大力保护利用嫘祖文化遗产以打造文化品牌、繁荣地方经济的湖北远安、四川盐亭与河南西平,应该交流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扛起弘扬嫘祖文化的大旗,争取经济文化发展的最大效益,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为强化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文明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鲁迅坚持的清醒现实主义精神,代表着民族的自省,使中华民族从盲目走向自觉,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自我在世界中的定位。鲁迅的文章切中要害,每次都让那些拼命掩饰的面具无情地滑落,“横眉冷对”的确是鲁迅形象至为鲜明的特点。如在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鲁迅用“自夸”、“他信”、“求神拜  相似文献   

14.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儒家“实事求是”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儒家“和”文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时代与政策变迁、观念与思想整合以及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转换同构的演化视野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双向奔赴的互动关系。基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建构身份认同、唤醒集体记忆、拓展育情场域,从而多维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者的高度统一。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需求结合起来,以“协和万邦”理念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以“家国同构”情怀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料体系;以“重德贵和”传统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从历史文化的元素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是促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三个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源初形态上的中西之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时性上的古今之别,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属性和中华民族利益代表的身份属性等,共同驱动了“两者的结合”。从马克思主义维度,马克思主义中西之变中的中国化实践和时代化理论发展的要求,是推进“两者的结合”的现实之需;从传统文化维度,传统文化古今之变中的内容、方法和价值的现代转化,是推动“两者的结合”的发展之要;从中国共产党维度,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与身份属性、党的建设、党的治国理政的实际需要,是达成“两者的结合”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7.
中华各民族的伟大母亲嫘祖的故里西陵在哪里?从地域上推断,嫘祖出生地的西陵当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西平县是古西陵的所在地。历史文献、文化遗存、考古发现和民间口碑充分印证:西平即是西陵氏的故国,是蚕神嫘祖出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解读澳洲华人“新移民”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探讨新移民在澳洲如何处理东方和西方、故乡和新乡的关系;如何展开与主流文化的对话;如何完成既不背叛中国传统文化,又能融入澳洲文化的新型文化身份的探寻和建构.新移民作家在弘扬优秀中华历史文化,重塑中华民族形象,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理解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绝学”之“小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文字学“小学”(文字、训诂、音韵)的时代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源”与“流”关系“。小学”及其工具书编撰与“小学”所负载的“大一统”思想,都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中国现代“海派”作家代表张爱玲和当代“汉味”作家代表池莉为例,就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中的题材、女性形象及作品风格进行比较,展示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