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外档案鉴定工作体制、鉴定理论与标准、鉴定程序与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中外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档案开放鉴定 朱敏、李小宁在《中国档案》2015年第7期撰文,指出我国档案开放鉴定的现状与制约因素是:首先,现行档案开放鉴定标准与实际档案开放工作的不适应.其次,保密与解密、控制与开放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如何推动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开展,作者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开放鉴定工作措施:一要观念创新,二要机制创新.如何做到机制创新?作者建议:成立全国性的档案鉴定指导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档案开放鉴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可量化的业务操作规范,定期对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鉴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承担鉴定人员培训职责;充分借助档案馆离退休人员和文件形成单位人员,共同搞好开放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档案价值鉴定的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管理工作中一项最重要、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难在何处?难就难在档案价值鉴定充满了悖论色彩。本文提出的悖论问题有:鉴定主体与素质要求、鉴定者的选择与社会需求、今人鉴定与后人需求、准确鉴定与档案价值的模糊、剔除与保持完整齐全、预测与验证等。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档案价值鉴定在我国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档案价值鉴定研究主要关注档案价值鉴定必要性、档案价值鉴定基础理论、档案价值鉴定困境与对策、档案保管期限表、电子文件价值鉴定、专门档案价值鉴定六个方面。当前,我国档案价值鉴定基础理论研究较薄弱,研究视角、方法单一,亟待档案界继续探索,推动档案价值鉴定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档案鉴定问题的若干思考——兼与刘东斌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档案鉴定“为谁鉴定”、“由谁鉴定”、“挑选什么”、“鉴定什么”、“如何鉴定”五个问题谈了作者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电子文件鉴定与纸质文件鉴定在鉴定方法、鉴定内容、鉴定时间三个方面的区别,分析两者之间的异中之同,并进一步指出认清两者之间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复杂关系有助于促进文件鉴定工作和鉴定理论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与探索,论述了在开展馆藏档案回溯著录工作的同时,同步开展档案文件的检索质量鉴定、保存价值鉴定、扫描内容鉴定、开放范围鉴定和损毁保护鉴定的意义与做法;认为如果推广馆藏档案回溯著录兼顾这五项鉴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率,以期全面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加大档案开放步伐.  相似文献   

8.
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鉴定的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文件与纸质文档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但本质却并无不同,因而二者的鉴定工作也是异中存同,在鉴定方法、鉴定内容与鉴定时间等方面,两者有相通、相融和互鉴之处,只有明确他们的共性,并进行有效的互补、利用和创新,才能促进档案鉴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概况、民国档案是否应该鉴定、影响民国档案鉴定开展的原因、关于民国档案鉴定标准与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对20年来民国档案鉴定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 ,并根据作者的研究心得 ,对民国档案鉴定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目前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档案载体发生变化、档案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笔者从要注意提高对档案鉴定工作认识与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积极性与慎重性、理论与实践、标准性与灵活性、直接鉴定与间接鉴定、保证档案质量与档案保存效益相结合的角度来探索如何搞好新世纪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1.
档案机构改革及新《档案法》的实施,对档案鉴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在阐明档案鉴定涵义的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建设档案鉴定委员会的意义与作用,指出从档案的形成、收集、保存、利用到销毁,每个环节均需档案鉴定这个关键节点来衔接。档案鉴定委员会正是这个关键节点的主体。文章着重阐述了档案鉴定委员会的四种建设与运行模式,以期对新时期档案鉴定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推动解决鉴定工作滞后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档案鉴定实践出发,通过依次论述各国宏观鉴定理论下档案鉴定工作环节具体划分、不同鉴定主体的职能范畴,进而分析各国宏观鉴定理论下档案鉴定主体的组织与实践特点.希望能给我国的档案鉴定工作带来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许振哲 《浙江档案》2023,(12):43-46
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档案鉴定理论与近年来提出的档案鉴定非必要论,指出我国档案鉴定工作存在归档鉴定模式因循守旧、价值鉴定标准存有局限、销毁鉴定工作推进不力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可以取代人工完成繁复的工作,有助于打开档案鉴定工作新局面。档案工作者应确立全部性管理方针、将档案质量鉴定作为归档鉴定的核心,通过档案利用平台主动抓取用户行为数据、构建档案价值动态鉴定体系,废止档案销毁鉴定、构建开放档案智能鉴定数据库,积极应对新一轮技术浪潮。  相似文献   

14.
有关档案鉴定必要性的探讨在数字时代以别样的形式受到关注。已有的三类代表性鉴定观可综合为“档案鉴定非必要论”,三者的实质内容与最终导向存在密切关联。“档案鉴定非必要论”的产生有历史与现实双重背景。“档案鉴定非必要论”忽视了鉴定在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实,也未发现档案与历史、记忆并不等同,以未经实证的技术构想为立论依据,很可能造成另一种形式的责任转移。但其中重视档案工作历史使命、正视档案鉴定的主客观局限具有合理性。故而,数字时代科学档案鉴定观的培育应关注档案实存状态的演变,拓展档案鉴定空间,明确档案馆在数字文化传承中的责任,吸纳参与式鉴定的合理要素,并辩证看待智能鉴定。  相似文献   

15.
档案鉴定标准与档案法规及档案标准化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档案进馆工作的发展,推动了档案鉴定工作.探析档案鉴定工作中,档案鉴定离不开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指导.档案鉴定标准在档案价值鉴定过程中的运用,以及档案法规对档案工作及档案鉴定工作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不论传统载体档案、还是新型电子文件,档案鉴定工作做为档案业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而成为判定档案价值、确定档案保存期限的主要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的载体形式、构成要素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载体档案与新型电子文件因载体属性、制作方式等不同而使得档案鉴定工作出现差异,决定了传统载体档案的鉴定工作与电子文件的鉴定工作在鉴定内容的选择、鉴定方法的应用等同样表现出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宏观职能鉴定通常被认为是档案鉴定由“国家模式”走向“社会模式”的转变,从哲学基础、鉴定客体和价值追求来看,档案宏观职能鉴定的真正内核无疑是反映和尊重“社会”,但其是否为完全的“社会模式”、是否实现“知行合一”却有必要作进一步探析。[方法/过程]分别以“国家性”和“社会性”作为基本考察对象,分析阐述宏观职能鉴定对于两者的体现情况与程度。[结果/结论]宏观职能鉴定存在“国家性”有余而“社会性”不足的问题,若欲真正实现档案鉴定向社会模式转变的目标,应当将宏观鉴定与微观鉴定相搭配,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鉴定路径相结合,同时在鉴定时划分正式场域与非正式场域。  相似文献   

18.
一、电子文件鉴定的特殊性与传统纸质文件的鉴定不同,电子文件在其鉴定的过程中有其本身具有的特殊性.首先电子文件鉴定具有双重性.在传统的纸质文件鉴定过程中,纸质文件信息与载体是紧密结合、难以分离的.因此,鉴别其真伪一般较侧重于价值鉴定.而电子文件鉴定则不同,由于电子文件的信息和载体具有易分离、载体易损坏的特点,其载体的物理性能远比纸质文件载体脆弱,导致电子文件中的信息也易流失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为切实做好出版物鉴定工作,有必要从类型界分、行为性质、鉴定主体三重视角对出版物鉴定重新审视。发现出版物鉴定的类型界分存在漏洞,需要明确出版物鉴定的类型界分实质上是对出版物能否合理或合法存在的判断,可以考虑从“鉴定类型”到“鉴定方法”的模式转换;出版物鉴定的性质认识存有分歧,需要明确出版物鉴定的性质仍属于行政鉴定,可以考虑转变出版物鉴定意见的解读视角;出版物鉴定主体的公正性面临挑战,而出版物鉴定机构的非独立建构与公正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可以考虑提升出版物鉴定委员会的专业化构造。  相似文献   

20.
电子文件与传统文件鉴定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文件归档时的鉴定工作,主要是指鉴别它的档案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并据此删除已积累但无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并予以销毁,这是保证归档的电子文件准确、系统、完整并确定其档案属性的工作。”①电子文件的鉴定与纸质文件鉴定相比,在范围、程序、方法上都有不同点。电子文件价值鉴定的内容比传统文件鉴定扩大了许多,增加了对电子文件所依赖的技术状态的鉴定,形成双重鉴定:既有对文件所含信息的鉴定,又有对文件技术状况的鉴定,而且技术鉴定比对文件所含信息的鉴定更重要。一、原始性与真实性的鉴别传统文件原始性与真实性的确定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