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大钊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最早的领路人,李大钊在思想理论上的建树,在哲学、历史、教育、伦理和文学等方面的贡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同样,他的报刊评论写作成就,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24岁起,“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李大钊就开始了他挥笔论政的生涯。1913年,他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主编《言治》月刊,除了刊出译文《托尔斯泰主义之纲领》,以介绍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之外,还相继发表《隐忧篇》、《大哀篇》、《暗杀与群德》、《裁都督横议》和《政客之趣味》等一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评论》2002,(1):20-56
一、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获奖 图书书 名:李大钊全集出版者:河北教育出版社著作责任者:《李大钊全集》编委会编 《李大钊全集》是在几十年来李大钊研究工作者不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辑的。在编辑过程中,发掘了原来编辑《李大钊文集》时没有找到的李大钊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 原名李耆华。1913年东渡日本时,他依《方言》中的“钊,远也,燕之北部曰钊”,改名为李大钊,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为纪念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诞生110周年,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纪录片部拍摄制作了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时长100分钟,分为上下两集。播出后,引起了党史研究界和文艺理论界、影视研究界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于1999年11月20日,联合召开了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理论研讨会。党史研究专家们对《李大钊》摄制成功,给予了很高评价。文献纪录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实事求是,忠于历史。《李大钊》生动地再现了李大钊同志一生的革命经历,从他思想的发展进步过程,到他接…  相似文献   

5.
吴泽炎     
吴泽炎,著名学者、语言学家。1913年生,江苏常熟人。1919年入常熟思文小学读书。1928年入上海大夏中学。193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历史系。同年考入商务印书馆编审部,任助理编译员。1941年参加《东方杂志》、《东方画报》的编辑工作。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除社论外)50余篇。参与  相似文献   

6.
传媒名家     
舒宗侨,1913年出生,湖北赤壁市(原蒲折)人。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35—1937年任上海《立报》记者,后担任重庆《中央日报》、《扫荡报》编辑和编辑主任。1942年在重庆创办《联合画报(周刊)》任主编,同时兼任复旦大学副  相似文献   

7.
1919年2月7日《晨报》第七版改版之时,李大钊是担任主编还是指导协助,现有研究成果的表述存在差异。整理并分析李大钊先后在《晨钟报》《晨报》及其副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从投稿署名、发文频次、现实困境等方面推断,李大钊应为《晨报》第七版改革的指导,参与副刊编辑定位、栏目策划等方面的工作,并未担任副刊主编实职。  相似文献   

8.
1919年2月7日《晨报》第七版改版之时,李大钊是担任主编还是指导协助,现有研究成果的表述存在差异。整理并分析李大钊先后在《晨钟报》《晨报》及其副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从投稿署名、发文频次、现实困境等方面推断,李大钊应为《晨报》第七版改革的指导,参与副刊编辑定位、栏目策划等方面的工作,并未担任副刊主编实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李大钊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第一个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大旗。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生于河北乐亭。1913年,李大钊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赴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10.
张湛苹 《新闻窗》2010,(1):117-117
胡政之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从1913年担任《大共和日报》的总编辑到1949年在新记《大公报》总经理兼副总编辑的岗位上去世,在新闻界一共打拼了37年。他曾经担任过《大共和日报》的总编辑,王郅隆时期《大公报》的经理兼总编辑,创办《新社会报》,主持《国闻周报》,担任新记《大公报》的总经理兼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11.
近日查阅资料中新发现一幅登载于《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的李大钊与顾孟余合影。通过对照片承载的信息和对当时报刊新闻报道的考证、推断,笔者认为,此照片应是1926年3月12日上午9时余李大钊、顾孟余出席国民党左派在北京三殿(由天安门起,直至太和殿)举行的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公祭活动时的合影。耐人寻味的是,《世界》画报所发《被段祺瑞通缉之五人》使用的李大钊照片,竟是后来《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登载的李大钊、顾孟余合影的一部分,只不过抹掉了照片上的背景以及顾孟余像那部分,仅留李大钊一人的照片,其刮擦制作痕迹明显。《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发表李大钊与顾孟余在太和殿纪念孙中山逝世周年公祭活动的合影,体现了国共合作、继承孙中山遗志,掀起国民革命高潮的时代主题,其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而著称。他不仅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而且是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的思想影响了五四时期的整个青年一代。陈独秀在五四前后的影响,同他创办、编辑刊物,利用刊物介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是分不开的。早在1904年(清光绪30年),他创办、编辑了《安徽俗话报》,1915年创办《新青年》,1918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等。这些编辑、出版活动,不仅在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他在编辑、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有些同志认为,政论文不比文艺性杂文,不可能写得很简短,否则道理说不清。果真如此吗?近日重读再版的《李大钊选集》,感想之一就是:我们应该向李大钊同志学习,多写一些简短的政论文。《李大钊选集》共收入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二六年的著作一百三十三篇,其中千字以内的政论短文就有四十几篇,约为全书的三  相似文献   

14.
《编辑之友》问世25年了。《编辑之友》从创刊开始,就定位在编辑二字上,从倡导编辑科学研究,探索编辑工作规律,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促进出版事业发展到开辟思想领地,共享出版智慧的办刊宗旨一  相似文献   

15.
《开封民立报》创刊于1913年5月,同年7月间被袁世凯在河南的代理人张镇芳以武力强行封禁。《开封民立报》的创办人陈伯昂,清末曾留学日本,在日本东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留日期间,他曾在进步刊物《河南》杂志任编辑发行等职。1912年8月间,陈伯昂来到开封,奉孙中山的函示,在开封设立国民党河南支部。同时经过半年的筹备,《开封民立报》1913年5月20日创刊,社址在理事厅街,陈自任总编。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国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对西方新闻学的介绍,但却很少有人提到过我国共产主义先驱者李大钊同志在七十年前就曾向国人介绍过一位外国名记者。1916年8月15日,研究系报纸《晨钟报》在北京创刊,李大钊任该报编辑主任,他在报纸上宣传民主主义思想、介绍民主主义的思想家,号召青年们“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来“鼓舞青春中华之运动、培植青春中华之根基”,把创造“青春中华”的希望,寄托在青年的觉醒上。同年9月5日,李大钊同志因与研究系政客意见不合,辞去职务,离开了《晨钟报》。  相似文献   

17.
名人手迹     
《档案与史学》2010,(7):3-3
<正>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1905年上中学起,他就以救国救民为己任。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冬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在日本秘密发起成立了革命团体神州学会。曾参加反袁运动。1916年夏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  相似文献   

18.
明朝忠臣杨绁盛一生为反强权,与奸臣严嵩对立,把生死置之度外。据说,在他第二次被诬陷下狱,临刑前在狱中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李大钊十分敬佩杨继盛的气节,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早在1913年主编《晨报》副刊时,李大钊就在创刊号上选刊了“铁肩担道义”一句作为本期警语。  相似文献   

19.
杜彬 《新闻世界》2014,(9):173-174
本文通过选取俞颂华从主编《学灯》到担任《新社会》主编这一段时期的编辑活动,分析了其编辑思想,并探讨其编辑思想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中国文化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构成部分的编辑工作,同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五四”以来的前辈的编辑实践和编辑经验,是编辑学研究中极为珍贵的资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研究、总结、学习这些经验,是编辑学研究中重要的项目。本文试图从前辈大量的编辑实践和贡献中,从横向整理归纳出几点经验,为编辑学研究提供一些资料。为革命而编,紧扣时代脉搏为革命而编,把编辑工作看作是革命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坚持原则,紧随时代的脉搏,这些编辑方针,在新文化运动的初期编辑工作中,就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一、围绕着“不谈政治”的一场斗争。早在1918年李大钊在创办《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就提出:“主张公理,反对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