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对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备受关注,但是由于该领域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文献还比较比较匮乏.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网络组织治理绩效评价方面,结合平衡计分卡理论进行总结,为网络组织治理绩效评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耦合关系下的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技术创新网络正成为当前合作创新的主要组织形式.然而,网络化的合作创新常常半途夭折、成功率低,亟需进行有效的治理.建立在交易成本理论与组织理论基础上的网络组织治理阻碍了合作的创新性.从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治理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基于耦合关系的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治理逻辑;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应该采用松散的耦合结构治理、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来实现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存在相对稳定的组织惯例,且创新网络的各主体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这些惯例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合作行为。从组织间关系和组织间学习视角出发分析出互惠协调、知识控制、联合引导治理方式,运用多元回归对国内428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网络层面研究在不同网络惯例情境下的最优治理方式。结果显示:网络惯例是影响技术创新网络治理方式以及治理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网络惯例一致性和嵌入性水平都高的情境下,联合引导治理方式较有效;在网络惯例一致性水平高、嵌入性水平低的情境下,互惠协调治理方式更有效;在网络惯例一致性水平低、嵌入性水平高的情境下,知识控制治理方式较有效。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4,(12):120-124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网络内45家成员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网络组织治理结构联系紧密度与联系中心性对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联系紧密度与网络中心性对网络组织治理绩效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张玉亮  杨英甲 《现代情报》2018,38(12):26-31
[目的/意义]界定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相关概念,构建实现其有效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以提升社会组织及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解决能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网上舆论氛围。[方法/过程]在梳理相关文献和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角治理色定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进行制度设计。[结果/结论]社会组织参与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明晰社会组织的角色及功能,构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是实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表现为知识的跨组织流动。关系是知识流动的渠道,关系治理是促进知识流动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以TD联盟、闪联联盟和长风联盟的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流动的过程观和情境观分析创新网络关系治理驱动知识流动的过程,探索关系治理驱动知识流动的驱动机理。研究发现:关系治理结构主要是通过关系资本化促进网络成员之间的知识流动;关系治理机制主要是通过关系人情化促进网络成员间的知识流动;关系治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关系社会化促进网络成员间的知识流动。研究结论可以为合作创新中的关系管理和知识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士健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I0006-I0006
书名:《网络舆情管理关键要素研究》作者:张磊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ISBN:978-7-5150-2038-9出版时间:2017年10月定价:38元近年来,伴随各种网络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具备约束、制裁作用的法律在网络世界中的地位呈直线上升趋势,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管理也顺势成为社会净化网络环境、满足大众利益诉求的主要途径。笔者将分析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网络舆情治理和管理发展状况和意义,结合张磊编著的《网络舆情管理关键要素研究》,探究利于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度,以加强国家网络舆情治理与管理质量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技孵化器网络以其在服务效率、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新的合作方式,网络组织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单创投的合作也遇到了新问题。以公司治理学中的网络治理为理论依据,明确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与单创投合作的特点,分析了双方的合作互动关系,研究了网络组织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单创投的合作基础即合作平台,阐明了双方合作的宏观治理机制和微观治理机制,为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深层次网络化构建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平台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但现有研究忽略了风险治理的复杂性。本文针对网络平台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风险治理影响因素的多层次性,构建了组织层面和网络层面影响风险治理能力的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多层次线性模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企业家特质对网络风险治理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这一作用过程通过战略创新系统来实现,组织动态能力也可以促进组织打破闭合学习效应,刺激自主创新意愿,增强开放式创新能力,从而提升网络风险治理能力。因此,风险治理必须注重企业家素质的强化,加强创新战略体系建设,加强组织内部创新制度建设,增强资源互动能力,提升组织层面与网络层面这两个层面的作用力和匹配度,从而增强应对模糊条件与众多风险的硬实力。本研究对于平台企业突破风险牵制、提高创新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杰  丁云龙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716-1725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是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体系下,兼具基础前沿研究与人才团队培养双重属性的人才类项目,运行中产生的治理问题需要在理论上予以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明晰创新研究群体的组织性质,并打开治理结构的"黑箱"。通过扩展交易成本治理结构理论,在五重维度上,创新研究群体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交易频率,具有很高的任务复杂性与团队合作质量,是介于"小科学"与"大科学"组织间的中间组织,是稳定性与持续性较强的科研合作网络组织,其治理结构需要走向为网络治理;在五重维度上,只有对创新研究群体实施网络化治理,才能够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交易成本最小化与团队合作成效最大化,才能实现培养和造就国际科学前沿一流研究群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企业跨边界合作所形成的网络组织在企业界和理论界都备受关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组织可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但是,并非所有的网络组织都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美国硅谷和“128公路”都是典型的网络组织结构。但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本文从路径依赖、嵌入理论以及生态系统理论等三个方面对现有国内外关于网络组织负效应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对网络组织有更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对网络组织治理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佩  赵作权 《科学学研究》2020,38(2):218-226
基于网络组织的视角,本文分析了挪威3个世界级竞争力集群及其相关的3个集群计划,结果发现:(1)世界级竞争力集群是一个由治理网络、R&D合作网络和国际协作网络等子网络相互交织的多维创新网络,涉及多组织、多阶段和多计划的复杂的、动态的开放式协同创新。(2)挪威三个不同层次的计划分别以上述“三个网络”的建设为重心,打造以区域集聚、知识溢流和协作创新三者相互促进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创新网络。最后,本文提出培育我国世界级竞争力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园区共生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园区转型升级中出现的主体间粘性偏低、协调性不足等一系列影响合作行为有效性的问题,运用Logistic Growth规律及成本理论构建共生网络治理模型,提出依托型共生网络治理应侧重发挥学习机制的保障作用来降低技术势差,平等型应侧重利用信任及学习机制作用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的稳定,嵌套型应在各机制配合下着重加强制度机制及生态治理机制约束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经济环境中高新技术企业柔性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重组和再造。本文从柔性管理的角度出发 ,侧重于结合R&D团队本身的特点 ,从柔性战略管理机制、知识管理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外部治理机制等四个方面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柔性管理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 ,并提出了有待于更深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有效地治理技术创新网络中机会主义行为,将第三方监督机构引入模型,构建"第三方监督机构—核心企业—非核心企业"三方博弈模型,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探讨在第三方监督机构和核心企业共同治理下机会主义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第三方监督机构与核心企业在治理机会主义问题上存在互补关系,保持第三方监督机构监督概率处于一定值之上、提高惩罚额度有利于降低非核心企业采取机会主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创新驿站是一种新的技术转移范式。最近几年国外创新驿站的研究动态表明,在运作方式上,创新驿站已从"科层制"向"分布式治理"嬗变;在组织形态上,创新驿站正向创新驿站网络升级。可以预测,创新驿站的网络化与分布式治理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联盟组合是一个以焦点企业核心的自我中心网络组织,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现有的研究对联盟组合网络特征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联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而联盟组合企业间的相互嵌入具有“网络化”的特征,兼具结构与关系的特点。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联盟组合网网络特征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理论假设。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对理论模型及假设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网络地位及网络关系通过资源流动、控制治理来间接影响创新能力。资源流动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不同网络类型的联盟组合中,控制治理对创新能力的显著影响会随着网络密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治理网络:框架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当前我国的危机应对仅处于"管理"而非"治理"的现状,提出中国需要建设由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社区为单元的公民个人及家庭、国际组织为全主体,针对全危险要素进行全阶段应急管理的危机治理网络,并通过制定国家应急反应框架作为应急行动的最高战略计划和协同预案,以配套的国家应急管理系统下统一行动模板,实施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核心战略和行动策略:着重演练和整合现有预案体系、夯实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行动基础,采用大部委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核心机构,以细化《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完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制度框架,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打造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应急平台。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需要一种与之适配的全新的、更高层次的政府组织形态,它被期望具有以下特质:开放性、弹性、合作性和创新性。在以上特质所激励下的政府组织将在网络时代的行政生态中较好地迎接挑战、承载责任、达成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