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少年来,中国的犀牛角杯和镀金罗汉不被看好,国际藏家对之曾嗤之以鼻,但近年海外疯狂的中国艺术品炒作,尤其大量中国本土藏家收购海外流失的国宝,中国古董艺术品开始被国际藏家看好。如2007年3月19日在纽约举行的亚洲拍卖周上,一只经雕刻成形的稀有犀牛角杯被国际藏家看好,竟然拍出180万美元的天价:而另一件中国明代的镀金佛像,拍价高达45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
印谱文化藏家青睐印谱是专门汇录历代印章作品的书籍,供人们欣赏、研究、收藏的同时。也为篆刻者提供临摹、借鉴的蓝本。因此,日益受到藏家青睐并顺利走进拍卖场。由于地域关系,广东地域的印谱不及江浙一带的丰富,且拍卖投资亦未形成气候。据了解,广东专门收藏印谱的藏家甚少。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是李可染诞辰100周年,海内外各大拍卖行不约而同地力推其作品。一年来,李可染的现代山水画在各大拍卖会上大放异彩,如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其《万山红遍》(131×84cm)受藏家热捧,买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最后被一藏家以3504万港元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4.
试说多媒体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8年,中国架上绘画在国际市场遭受从顶峰到谷底的“过山车”待遇后,一向被国内藏家忽视的多媒体艺术家及其作品异军突起,抑或成为下一轮艺术明星,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5.
外媒导读     
正印度男子扮雕像始终如一达32年现年54岁的印度男子阿齐兹(Abdul Aziz)的职业十分罕见。他在印度的一个景点扮雕像,可以长达六小时保持纹丝不动,即使是游客逗他或吓唬他时,他也不为所动。自1985年起,阿齐兹开始在印度清奈扮雕像以来,他从事这一行业已达32年,不只在印度,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亚洲其他国家也小有名气,  相似文献   

6.
钻石,与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并称为"世界四大贵重宝石",其最早发源地在印度。直到18世纪,世界上所有的钻石都来自印度,而与印度有关的多颗名钻,如"维多利亚戴比尔斯"、"印度之梨"、"荷兰女皇"、"南方之星"又都与卡地亚这世界珠宝业的翘楚有着各种传奇渊源。当卡地亚遇上印度1847年,29岁的路易卡地亚从师傅那里接手了位于巴黎Rue Montorgueil 31号的珠宝店。路易卡地亚以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L和C环绕成心形而组成一  相似文献   

7.
1947年,新印度诞生了,她终于摆脱了将近三百年被外族奴役的命运。然而作为新印度成员的女性,并未迎来真正意义上自由的新生,传统宗教文化所铸造的坚硬外壳还在挤压着她们的心灵,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又带来了新的压迫。不止一次的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发生在现代的印度,使印度女性的生存境遇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身处其中的印度女作家对女性所遭受的文化及经济的迫害有深刻的体会和近距离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14-314
2011年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诞辰150周年,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年。7月22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合作举办的“泰戈尔的中国之旅”展览在印度新德里的阿扎德总理府画廊举行。  相似文献   

9.
正基督教与印度有着悠久而古老的联系,这种联系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1世纪。印度基督教传统认为,公元52年,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圣多马在南印度的喀拉拉邦登陆,并在那里建立了七个教堂,基督教因此传入印度。此后历经叙利亚东正教、葡萄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三个十分显著的时期,发展至今。三个时期印度因受不同特征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产生过不同的基督教艺术形式。基督教初传印度时,正值印度佛教鼎盛期,印度艺术与佛教的关系太过紧密,基督教艺术发展甚微。因此,印度早期的基督教艺术作品,只有极少量得以流传下来。最早也是最能代表印度基督教艺术符号的是所谓的"圣  相似文献   

10.
“民瓷”精品 火爆拍场 初涉瓷器收藏者往往只是钟情“五大名窑”、元明“青花”、“清三代”彩瓷,却对民国瓷器(下称“民瓷”)不屑一顾,许多藏家亦认为,“民瓷”难登大雅之堂。由于不受藏家欢迎,拍卖行也鲜有“民瓷”举槌。其实。这是一种严重误读。近来。一些中高端拍卖行的预告显示,“民瓷”数量正在增加。尤其日前结束的数场拍卖,高价“民瓷”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1.
古琴拍卖 亿元时代 近来。国内拍卖市场“新面孔”层出不穷,如古琴便于众多拍品中分外惹眼,颇受藏家追捧,其价格如日中天。从十万、百万、千万元级别甚至跨入亿元门槛。一张唐代“大圣遗音”古琴,2003年于中国嘉德春拍以891万元成交,创当时古琴拍卖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2.
无论时间如何延伸,西方现代艺术史上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彷佛永远充满魔力,自其去世后,10年、20年、30年……国际各大艺术机构无不想从世界各美术馆的典藏库、私人藏家手中将其作品集中展示以供大众瞻仰;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所有作品集中,他散落世界的作品无以计数,拥有如此惊人创作热情与能量的,事实证明只有毕加索!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瓷器,承载了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甚至在很多藏家眼中与人的生命等值。"中国"在英语中之所以被称为"China"即瓷器,无疑是因为中国瓷器文化在世界产生了既广且深的巨大影响,并得到了举世公认的缘故。近年来,明清瓷器,尤其是官窑精品瓷器不断刷新瓷器成交纪录。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期的瓷器不仅具有造型艺术,还具有绘画艺术和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在制造工艺上也更为繁复考究,一直是藏家追捧的热点。我们先来盘点  相似文献   

14.
刘昭瑞 《寻根》2006,(6):47-53
一在对华传教的基督教宗教地理和中国对外贸易史上,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西南部南海海面上的上川岛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位置。16世纪前半叶,广东境内与西方世界最早来华的葡萄牙商人非正式的通商口岸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浪白澳(今珠海市南水镇),一个就是上川岛,它们也是葡萄牙人的非正式居留地,而那时澳门尚未开埠。许多远航商船在上川岛停泊,与中国商人交易。在这些往来的商船中,不仅有商人,也有负有宗教使命的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是其中之一。方济各·沙勿略一生有两次来到上川岛,第一次仅仅是路过,即1551年12月17日,他乘船从日本回印度果阿,途经…  相似文献   

15.
1942年2月,为寻求中印合作以及调解英、印分歧,蒋介石夫妇出访印度。这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首脑首次出访并参与国际事务。蒋请求印方对于途经印度的盟国援华物资全力帮助;与印度总督和英军司令讨论了中印军事合作问题;会晤了圣雄甘地。蒋指望通过自己影响国大党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愿望终未达成。宋美龄向印度妇女介绍了中国妇女抗战的情况。对这次蒋宋的印度之行,美国深切关注,英国反应强烈,英国政府表示绝不会接受蒋介石所建议的调停,蒋介石调停英、印关系的努力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外国人对它的兴趣永不会消失,不管是王子或贫民、学者或文盲、智者或傻子、富人或穷人、囚徒或自由人,概无例外。总之,这是一个人人都想看一看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一百年前,马克·吐温在他的长篇小说《赤道圈游记》中给出了心目中的答案:印度!他笃定地说:看过一回之后,即便是匆匆一瞥,也不愿去和世界其它各地的风光做交换!《赤道圈游记》是马克·吐温在1895年环球旅行后写成的,于1897年出版,记述了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非洲等地的见闻。在这本以游记为题材的书中,以对印度的描写最为具体和生动。作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独特的眼光对印度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作出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更让读者久久沉浸在印度所独有的厚重历史氛围中。  相似文献   

17.
朝鲜艺术一度使人深感神秘莫测,但生2007年7月其当代艺术在伦敦国家美术馆展览后,其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尽管中国与朝鲜一衣带水,隔江相望。却少有机会接触其相关艺术作品。伴随近年朝鲜艺术与中国交流的逐渐频繁,其市场价值亦逐渐获得中国业内及藏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印度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诗哲泰戈尔、圣雄甘地、特丽莎嬷嬷营造了一个崇尚艺术、非暴力、宽容仁慈的印度,《阿育王》《宝莱坞生死恋》(--傻大闹宝莱坞》,以及最近热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又塑造了一个浪漫狂热、富于探索精神的印度,而在2012年的年末,在新德里发生的一起恶性事件又让我们看到了印度的另一面,被历史掩盖与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張信剛 《中国文化》2006,(1):116-121
今年春节过後,我到印度德里大学作学术访问。这是我第三次到印度。第一次是1963年,带着一片无知去蜻蜒点水。第二次是2001年,应印度文化交流理事会之邀,带着一腔热隋去走马观花。这次在新德里一个月,接触到不少人,也体验了一下印度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印度素有“歌舞之邦”的美称,她的舞蹈艺术可谓东方古老艺术的瑰宝.乌黛·香卡所创立的现代舞,是印度舞苑中光彩、绚丽的艺术奇葩.1900年12月8日,乌黛出生在印度孟加拉邦农村一个婆罗门家庭,父亲曾任政府高级官员.乌黛自幼酷爱民间舞蹈和皮影戏,并喜欢模仿学习.他曾就读于贝拿勒斯、孟买艺术学校.1919年赴英国,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