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伟 《化学教与学》2014,(12):37-38
本真的课堂应该是师生间信息充分交流的课堂。多倾听学生质疑、体验、开心、个性、辩论的声音,便于教师把握教学起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从教二十年来,学生一茬一茬地毕业了,我也一天一天地变老了,周围的一切都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我的初心——"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沐浴着,课程改革带来的春风;享受着,课程改革带来的阳光。2011年以来,我校掀起一场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借鉴太谷、杜郎口的成功教学经验,在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下,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创建了适合本校特点的"五环节自主探究式"新教学模式,提出了"让课堂听到学生的声音"这个口号,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而创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3.
赖建斌 《学子》2012,(10):57-57
家长会难开,这是班主任们共同的看法。家长会很容易开成告状会:在会上老师数落学生的不是。这种家长会让相关家长感到十分丢脸,回家拿孩子出气,又引发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满。导致学生因怕受责骂,甚至不通知家长来开会。家长会也容易开成责难会:部分家长由于各种原因疏于对孩子的管束,受到班主任的责难。这样会让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再遇到家长...  相似文献   

4.
柯娜 《生活教育》2011,(2):50-51
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讲学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如果让他自由地去学习,充分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那效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中国教师》2011,(3):2-2
<正>"我们‘被教育’了十几年,到头来,空洞的眼神昭示着灵魂的无知和内心的空虚,只能说,我们所谓现实的教育都是在自欺欺人而已。"08届大学毕业生小吴曾发帖《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探讨,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醒大学里沉睡的那部分人,让他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近日,《长江商报》的记者在采访中询问小吴,是什么原因让他觉得中国缺乏真正的教育,小吴如是回答。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如何达到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对他们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所以班主任应努力学习和提高倾听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8.
赵兰英 《中学教育》2005,(7):101-101
1997年11月25日,巴金94岁华诞。华东医院外宾接待室,满屋的友人。“巴老,祝你生日快乐。”乘着一个空闲,我急步上前,握了下他的手,准备离开。巴老却唤了下我的名字。我回转身来,问道:“巴老,什么事。”他凑着我的耳朵说:“你的章我看了,写得很好。但是‘喀嚓’那个词用得不好。  相似文献   

9.
10.
如何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让课堂中充满质疑的声音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探索性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理想的课堂标志之一,就是我们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但是,在单向灌输的一言堂盛行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多少儿童的声音呢?勿庸讳言,充斥我们耳鼓的多是对儿童声音的不自觉的压制:——“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再说!”——“不许插嘴,……”——“有问题,下课再问!”……压制天长日久,课堂万马齐喑,儿童“集体失语”。“集体失语”的儿童,谈何素质?“集体失语”的课堂,谈何素质教育?课堂上,应该让儿童发出声音,这是儿童的权利,而不是教师对儿童的恩赐。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  相似文献   

12.
孙建锋 《师道》2002,(7):30-31
一个理想的课堂,标志之一,就是我们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但是,在单向灌输的一言堂盛行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多少儿童的声音呢?毋庸讳言,充斥我们耳鼓的多是对儿童声音的不自觉压抑。——“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后再说!”——“说得不完整,真笨!”  相似文献   

13.
每一期都有许多同学到我们的官方网站进行评刊,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大家对杂志的喜爱与鼓励、意见与建议,我们全都看到了。未来,也希望大家继续给我们留言,与我们一起,让杂志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我一直不相信植物开花的声音会被人听到,我认为那不过是美丽的谎言,因为这世上缺少美丽,艺术家们就以另类的方式推销他们的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从物理层面上说,声音的发生机制在于空气震动,同时通过耳膜作用干人的听觉系统,使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课堂作为师生授知与求知的交互场所,其中充斥着各种声音:或偶然,或持续;或零散,或整齐;或悦耳,或尖锐。它们都来自于课堂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发声主体来看,课堂声音有教师和学生的声音,比如教师讲课、提问、督令的声音,学生交头接耳、质询、讨论的声音。课堂声音对学生的成长有弥散性的影响力,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贤小璐 《音乐世界》2013,(21):126-127
从《多原话》到《全面回忆》,这是一个饱含梦想的声音,这是一张写满经历的音乐专辑,多亮用发自心底的声音讲述着属于你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在绘画活动中,色彩斑斓的图画,美丽的童心故事跃然纸上--"我的太阳正在过生日,月亮星星都来祝贺它.""我的太阳在玩老鹰捉小鸡.""我的太阳在唱歌.""我的太阳在和云朵捉迷藏."(可不是,太阳少了半边脸了呢).散步时,孩子告诉我:"这一定是大树爷爷,皱纹真多呀.""小树叶离开了妈妈,该多伤心呀!""快看快看,太阳睡午觉呢,它躲进云里去啦!""老师,我听到了,苍翠的老松树在唱歌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一句句"天外之音"从他们的嘴里冒出来.每当此时,我犹如听到了花儿绽放的声音,心情也随之灿烂起来.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小学英语教师,一有空我便去听公开课。应当说,大部分公开课都让我学到了许多在师范学校难以学到的“真经”。但也有的公开课听了总觉得难以仿效。如有的老师上课时总是精心设计整堂课的各个环节,用心设置好每一个细节,每提一个问题,学生都是“异口同声”,答案都是标准的,根本听不到少数同学的别样声音。我想,教师这样万无一失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汤残云 《文教资料》2010,(4):158-159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自信的回答声、热烈的讨论声、机智的质疑声、博睿的辩论声响彻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20.
大概每个人小的时候,都见过一个这样的人吧。我认识的那个人叫久来,她身上很脏,头发上系一根红色绳子,每天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