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两的普及和发展,兴趣、理念、利益相同或相近的民众更易于透过网络结成意见表达群体,并通过搭建自己的网络平台展开内部沟通、交流和动员,进而采取现实行动,影响社会.美国密苏里清洁能源推进群体,通过电子邮件、官方网站和网络社区招募成员、发起活动、动员民众,向政界人士和国会政府等机构施加影响,并与线下行动紧密配合,传播理念,实施计划,取得成效.这一案例的启示是,政府应当宽容、引导和鼓励民意群体活动,鼓励民意群体利用互联网;民意群体应当合法、理性、积极地运用互联网集纳和表达民意,成为社会和谐进步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重构”这一概念在当今文化各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已属常见,但是,囿于门类的局限和各领域自身的需求,解释起来就不尽一致。大体有两种说法:一是重新构想,二是重新建构;前者词义重在思维,后者词义重在形态,二者均嫌偏颇。完整的解释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即“重构”是一种思维形式,它通过趋同和求异的思维过程,改变已知原始系统的结构形态,赋予新的内涵,以达到以旧引新、破旧立新的整体效应。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重构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重构意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编辑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人类文化的历史积淀,人类精神产品的鉴识;审选和传播都离不开编辑活动,它是人类文化建构这个宏大系统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比作者的创作是更高一级的认知活动。因此,提高广大编辑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在编辑工作中自觉地运用“重构”意识,这对于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人类生产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精神产品,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学报编辑要有宽容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宽容精神的意蕴 “宽容”是什么?在现代汉语中,“宽容”可理解为“宽恕饶人”,“宽厚地对待与容纳他人的思想与行为”。本文所论述的宽容,主要是指“宽厚地对待与容纳他人的思想与行为”,兼容各种不同的文化流派和学术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新媒体迭代的“双重加速”,新媒体使用能否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困境、在精神层面上为“养老”问题提供纾困策略值得讨论。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豫中某乡村老年群体“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行为的观察,讨论新媒介使用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群体提供精神慰藉和改善“养老”处境。研究发现,通过拍摄和发布短视频,这里的老年群体形成了看似松散的组织性连接,他们通过“玩抖音”组成了基于“趣缘”的“线上群体”,形成了新媒介环境下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实现了媒介对老年人的虚拟陪伴与精神抚慰、关系拓展和社会参与、群体连接与公共性复苏。这种“抖音社交”和“媒介养老”的方式,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孤独感和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开启了他们重新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并客观上促成了“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优秀传统表演艺术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起源于1950年代的安康“新民歌剧”是在汲取紫阳民歌、汉调二黄和西方歌剧元素而形成的地方剧种。经过经济社会转型期近30年沉寂之后,新民歌剧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康示范区创建的推动下,成为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开展乡村社会教育、凝聚乡村脱贫攻坚精神动力的积极力量。其从“遗留”到“传承”的艺术创新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照军 《大观周刊》2010,(37):154-154
数学,“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  相似文献   

7.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1,(2):4-5
建设性新闻与公共协商的可能性建设性新闻起于新闻专业主义的黄昏。它试图反思“坏消息”的叙事范式,也反对走向背离真实、客观、平衡等新闻原则的宣传。建设性新闻的核心思想资源是积极心理学。从既有文献看,建设性新闻观念直接参照了积极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理路:在价值偏好上,探究正向价值、积极叙事的可能性;在致知取向上,借取了诸如积极情感、专注投入、悦纳、幸福、成功、公正、和平、解决方案等核心概念和范畴,并尝试以“科学主义”的实证方法检验、转化其效能;在社会关怀上,致力于构建“积极心理→积极行动→问题解决→良好生活→公共之善”正向循环增益的价值生产链条。  相似文献   

8.
清末有限政治自由与中国早期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平 《新闻界》2005,(5):50-52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以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初的欧洲,主要是以法国、英国和德国为背景,从中抽象出来的一个“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经验理想类型(Ideatype),他认为,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它形成了政治权威重要的合法性基础.“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他们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对国家活动进行民主的控制”,也就是说,公共领域为具有理性精神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讨论公共事务的论坛,这种讨论往往就形成公共舆论。  相似文献   

9.
陈雪娇 《大观周刊》2011,(47):189-189
生物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备件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创新能力;在上课时间安排上,应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用宽容、唤醒、激励隐性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课堂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摘要:公共艺术,从字面上分析应把“公共”和“艺术”分开解释,可以说“公共”所针对的是生活中人和人所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理解公共艺术,狭义的讲是出现在公共环境中的艺术作品,包含的艺术种类较多,出现的公共场所类型也很多。从广义上来说它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还包公众兴办的或参与的公开表演艺术和公开艺术活动。本文通过分析公共艺术的概念,试图阐述公共艺术在环境中的“和谐”原则。  相似文献   

11.
哪个行业和记者最接近?不是普利策所说的“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也不是“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的孤胆豪侠.手艺人、匠人或许最接近.他们都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作品赋予极具个人风格的特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后,“工匠精神”渐成热词.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公共关系学在国内风行起来了。在报刊上可以看到,某些省、市专门成立了“公共关系学会”,有的事业,企业单位还设立了“公共关系部”。究竟什么是公共关系学呢?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适应环境并使环境适应自己的一种活动或职能。它的主要功能是沟通信息,协调关系,扫除相互关系中的障碍,谋求合作和支持。公共关系的发源地是美国,它的“前身”是十九世纪中叶开始风行起来的各种组织的报刊宣传活动。本世纪二十年代、特别是五十年代以来,公共  相似文献   

13.
众筹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在伦理价值上实现了由单一价值向复合价值的转变,由静态价值向动态价值的转变,由消极价值向积极价值的转变.出版价值的转变源于众筹出版伦理秩序形成的内在逻辑:资本逻辑使人们从计算理性中发展了出版主体间的契约精神;文化逻辑使异质性文化发展具有更加宽容的社会环境;而实践逻辑使“出版主体价值”发展成“出版关系价值”.可见,与传统出版主要是“寻求意义”相比,众筹出版在伦理上更加表现为“生成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家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中提出,“脑海图景”和“身外世界”是不一样的,“在社会生活的层面上.人对环境的调适是通过‘虚构’这一媒介进行的”。因此,大众传媒的舆论号召力和对现实的干预,实质上都是通过由符号所建构的“拟态环境”实现的。如今,媒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印刷媒介的倾向于单一、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到电子、数字媒介的倡导多元、交互,环形传播模式,从传统精英文化的强调一统一律,到现代生活的鼓励个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唐湘成 《青年记者》2012,(17):24-25
心哩学中有一条重要的“情感共鸣”原则,它是指两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在日常行为和生括上产生了一种灵魂上的和精神的无限延展和沟通,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基本一致,达到配合默契的交往.在传播活动中,情感共鸣的实现对于整个传播过程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是衡量传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任何一个传播媒介都是以受众为传播对象并以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为目的,只有受众理解并认同了报道的内容,在心理上产生了“共鸣”,才实现了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6.
新华书店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企业,是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培育和树立新华书店自身的“企业精神”愈来愈显得紧迫。笔者试从几个侧面就书店的“企业精神”谈几点看法。一、“全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精神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堪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软件”。它是伴随着社会文明和企业文明的发展而出现的;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是职工群体意识在企业的集中反映。它  相似文献   

17.
“公共新闻”这一实践活动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美国。“公共新闻”又被称为“公民新闻”,它的特点是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以组织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在我国电视新闻媒体中,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率先走出了一条“公共新闻”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公共性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民阅读背景下,文章选取公共读书会这一微场域,以中美5个读书会为研究对象,从独立的主体精神、自觉的公共意识、积极的公共参与和主动的公共关怀4方面考察读书会活动中有助于公共性培育的策略,讨论其具体措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如何克服综合档案馆开展公共服务的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朱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报告》把档案馆放在“公共文化”的范畴,明确地赋予了档案馆的“公共”职能。这一定位对新世纪档案馆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它带给我们的将是一种里程碑式的重要影响。众所周知,“公共”意指属于社会的、公有共用的事物。公共设施构建了人类生活公有的、共用的空间,是承载精神生活的物质载体。公共设施的完善体现了大众在自由、平等、民主基础上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和文化参与。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罗陟姝 《兰台内外》2023,(32):76-7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对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和投入。作为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是将我国建设成为书香社会、提高全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力军,要充分认识到推广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及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积极通过多样化方式引导全民参与阅读活动当中,用书香涵养城市的活力、温度和品位,为实现我国“书香中国,文化强国”贡献最坚实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