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天一早,车队的朋友给我转来一个电话,说有人找我,电话里也是一个破釜沉舟的高三辍学生,他说他一定要见到我,因为他处境很艰难。他想做一名车手,想跟着我学赛车。八九天前,有人问我,《光荣日2》还写不写啊。说实话,我都忘记这本书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2.
你说我听     
编辑大朋友:你们好。我是《故事作文》忠实的小读者,我非常喜欢《故事作文》。阅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感谢《故事作文》近些年给我带来的知识。我经常向《故事作文》投稿,虽然我的文章没有被刊登,但我相信,在不远的明天,我的作文一定会发表的。忠实的小读者我是一位《故事作文》忠实的小读者。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心想:肯定与其他书籍相同。但当我打开《故事作文》看了以后,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故事作文》和其他作文书大不一样,它里边包含着精彩作文、好看的故事、惹人发笑的漫画……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订阅《故事作文》!《故…  相似文献   

3.
你说我听     
编辑大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位《故事作文》的忠实小读者。每一次拿到这本书时,我都会认真仔细地去阅读。我认为,《故事作文》什么都好,但美中不足的是,《记叙文》这个栏目里的作文比较单调,里面的作文都是写有趣的、搞笑的事,我认为这样虽然很受小读者的喜爱,但是对正在苦学写作的读者没有多大帮助。我建议你们全面发展,写景的、写物的……都可以登一些。丽江小读者杨木琳杨木琳朋友:你好!你的建议非常好,编辑大朋友打算在以后《记叙文》这个栏目中从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各个角度来刊登作文,或者还可按幽默的、抒情的等来分门别类…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之初,当我还在大学中文系读本科的时候,读到林非先生的《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曾经激动不已。不仅从书里认识了许多现代优秀的散文家.也朦朦胧胧地感到和一些经院式的、充满学究气的著作不同,在这本书里,能够感受到作者心灵的跃动和生命的激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文字里,有一种贯穿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他是第一个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人,他也是第一个把中国《论语》、《中庸》这些儒家经典翻译成英、德文字介绍到西方的人,他写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被西方哲学界奉为必读的经典著作。他和俄国一代大文豪列夫托尔  相似文献   

6.
中学六年我是在黄河边的兰州十六中度过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多文学名著。除教室外,在学校,那儿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我读书很杂,初中时追求能满足幻想、英雄崇拜心理的作品,《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保卫延安》《苦菜花》《迎春花》以及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抓来就读。高中时我的语文和俄语教师因赞赏我的写作天赋对我阅读作了积极引导。俄语老师名叫李钦超,在南京上大学时当了“右派”,后来到兰州算是“摘帽右派”,他喜爱我聪明和圆头圆脑的长相,常把我带到他家里看他的藏书。他给我介绍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大小托尔斯泰等。他非常欣赏《贵族之家》,但他没有这本书,让我找这本书读。他从书架上抽下一本柯罗连科的《盲音乐家》送给我,盲人音乐家对大自然诗意的感悟和爱情经历一直感染我许多年。  相似文献   

7.
<正>朋友在自己博客里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有绝望的感觉》,阐述了他在一所中学组织班会的无奈、悲哀甚至绝望。这是一个善于思索、颇有见地的班主任,也是我一向敬重的朋友。他在文中说,那天,他和学生在课堂上一起讨论"我们为什么爱说脏话"。朋友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视频、有故事、有文字,内容颇生动。但上课不久,就有两个女生看着手机频频笑出声,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素来不爱读闲书的朋友,忽然对我的阅读经历和阅读给我带来的精神塑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说他从小到大都无法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去读任何一本书,他很好奇我平日是如何沉迷于书堆里乐此不疲的。我沉默片刻,有点黯然地说:"因为你感觉不到阅读本身具有的快乐,所以你进入不了这个由文字构成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每一片光芒都闪动着油墨的芳香,浓郁而诱人,但对你来说,它们却好像异次元空间一样完全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  相似文献   

9.
听说《和“巨人”对话》这本书收集了很多与我同龄的小朋友向柯岩奶奶倾吐的心里话,他们说了些什么啊?我好奇地打开了这本书。一翻开目录,我的眼光就被它紧紧地吸引住了,什么《是鸟儿不让我学习》《我在学校不快乐,怎么办》《天下有不嗦的妈妈吗》《寻找好人》……这些问题有不少就是我平时常遇到的。一篇篇读下去,我越读越爱读。《决不要讨好任何人》教育我们从小要培养自己独立和健全的人格;《为什么他装着没看见》要我们学会珍视友谊;《从微笑开始》让我懂得了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写给爱美的孩子》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追逐时尚…  相似文献   

10.
张宏凯,一个中等个头、精干聪慧的初一男生,脸庞不大,眼睛很有神。他喜欢微微地笑,带着一丝腼腆地跟人说话。他看着我,目光明亮而清澈,声音不大,带有一些犹豫地问:“白老师,你讲的这一道题目好像错了,我的看法对吗?”我笑了,真是一个纯朴、认真、执著的学生。教学相长,我们认识时间虽然只有一个多月,但我从张宏凯身上可学到不少。他告诉我《鸟》这本书中有他最喜欢的赤足鹬和蛎鹬;还有,“鹬”这个字读YU而不是JU。他说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南美洲和澳洲,因为那里有许多鸟儿,他想当一名鸟类学家。你会怎么做呢?首先我会找个可以藏身的地方,然后,耐心等待,我会拿着望远镜观察鸟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如果没有鸟出现,我会用食物引诱它们。张宏凯对大自然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我的心也变得年轻了。——白永军(广州市恒福中学生物老师)新星独白动物,多么令人着迷,它深深地吸引着我。烦恼时,只要一看到动物,我所有的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动物中,我最喜欢鸟类,《鸟类画谱》《鸟》和《世界鸟类》这几本书我爱不释手。《鸟》这本书记录了世界上800种鸟类,其中,行鸟科的蛎鹬和赤足鹬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它们都分布在广东地区,赤足鹬长脚长嘴,小小的眼睛黑亮亮的,和我还有点...  相似文献   

11.
上学期期末的一天,妈妈新买的一批书到货了.我非常好奇,便拿起其中的一本《我吃拉面的时候》看了起来. 当时,我只注意到了文字,书里的那些图画我一眼都没看.很快,我就把书看完了.我想:这本书也太无聊了,就只是在讲“我在吃拉面的时候,别人在干什么”而已.我对妈妈说:“妈妈,这本书也太无聊了,你怎么会买这本书呢?”“哦,这是大...  相似文献   

12.
莫言给我的印象是朴素的,读他的文字,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浓厚的乡村味道。从《红高梁》到《透明的红萝卜》,从《丰乳肥臀》到《檀香刑》,莫言用幽默的语言所讲述的奇特故事,每一次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震撼和阅读的快感。他从故乡的原始经验出发,抵达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隐秘腹地。笔下的欢乐和痛苦,说出的是他对民间的基本关怀,对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这些见证了他笔下文字的复杂和广阔。  相似文献   

13.
田慧 《教育文汇》2008,(1):36-36
学生马丁林喜欢读培根的《论读书》《论美》和鲁迅杂文等偏重理性思考的书。他的读书笔记思维缜密,这实属难得。放暑假之前,他让我给他推荐几本书。我想让他进行一些软性阅读,便向马丁林及全班同学推荐了西班牙作家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这本书长于抒发心灵,曾于195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4.
临别赠言     
写《我儿子一家》时,孩子刚五岁。从那时到现在,随着孩子的成长,我陆续写了不少与他有关的文字。有时孩子跟我开玩笑:妈妈,我是你的摇钱树。今年他上高二,马上就要进入高三。我和他合作了一本书,将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代人丛书》里。儿子没有专门为这本书写过任何文字,只是收集了他的周记、作文、书信、班刊和学习成绩单等等“历史资料”,当然述有他的光屁股相片。  相似文献   

15.
李慧文 《小学语文》2013,(11):62-64
2010年的夏天,我有幸读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从而结识了美国“最好的老师”雷夫·艾思奎斯。雷夫用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告诉我,我电可以成为一位好老师。毫不夸张地说,雷夫和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唤醒了我的教育梦——  相似文献   

16.
我和龙超     
龙超是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一个重要的人。可是,他从未在我的生命中存在过。这句话再配上你问的“为什么”,就成功地组成了一个蹩脚的脑筋急转弯的谜面。龙超是我的小说《正在发育》中的男主角。当这本书出版后,他依然在我的许  相似文献   

17.
张弘历  炘羽 《红蜻蜓》2022,(32):30-31
<正>暑假刚开始,爸爸妈妈就为我买回来一本小学生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要让这本书陪我度过炎热的长假。他们说这本书一定会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我好奇地捧起这本书,不知不觉就沉浸在作者海伦·凯勒的学习和生活细节中了。在这本书里,海伦·凯勒和我分享了她的点点滴滴。她19个月大的时候因突发猩红热,丧失了视觉和听觉,从此便一直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光明、  相似文献   

18.
曾经因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认识了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进而阅读到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一直感动于雷夫老师的精神,就把这几本书推荐给一些朋友或同行。有的朋友欣喜地阅读着,也有的人并不感兴趣,强调“我们的国情跟西方不一样,无论他做的多好,我们都学不来”。我们真的不能学习雷夫吗?  相似文献   

19.
有朋友曾问我写《爱心与教育》用了多少时间,我说:“两个多月。”朋友顿时瞪大了眼睛:“嗬!两个多月就写成一本畅销书,真是快枪手啊!”我连忙纠正说:“不,其实严格地说,这本书我写了16年。因为从参加工作起,我几乎每天都在写!”  相似文献   

20.
张荣伟的新著《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论》就要出版了,希望我能够写点文字。选择我来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概是我曾经是他的博士生导师,相对比较熟悉他的思想与文字吧!或者,因为这本书介绍的九大教育学派,也包括了"新教育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