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由于他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杰出语言风格和精通叙事艺术,而获得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一生游历世界各国,1941年春,他曾携妻来到炮火连天的中国进行采访,对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深表理解和同情。中国之行,不仅使海明威长久引以自豪,同时对当时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具有特殊意义。反战题材曾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长期的主题。在成为作家之前,他就是出名的战地记者。第一次大战时,他在地中海一带打过仗;后又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又自觉地在这带海域守护达两年时间,帮助美国海军当局侦察和监视德国法西斯的潜艇活动。正当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最  相似文献   

2.
当海明威初出茅庐,还是个不成熟的青年时,曾在加拿大侨居了8个月。他既不喜欢多伦多,也不喜欢加拿大;他的小说中没有一篇是以多伦多或加拿大为背景的。但是,一些加拿大人士认为,不管海明威喜欢与否,由于他于1920年和1923至1924年曾两次侨居多伦多,这座城市对他还是有影响的。加拿大诗人戴维·唐奈在最近的一本书中断言,“正是在位于安大略湖畔的多伦多,海明威在为一家编辑部大量撰稿过程中,找到了使用各种不同短句子的创作方法。”其他人却对此提出质疑。最近在一次午宴上,  相似文献   

3.
戏写海明威的被盗作品程在里1922年12月14日的傍晚,从停在巴黎里昂车站的一列火车的一个车厢里,有人偷走了一个绿色的小旅行皮箱。这旅行皮箱的主人是海明威第一个妻子哈德丽,这是在她赴瑞士即将与丈夫相会之前发生的事,后来成了美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失窃事件,...  相似文献   

4.
<正>在《庄子》里,有则西施病心的故事,某人(里之丑人,即俗称的“东施效颦”)模仿西施,结果吓得村民不敢出门。一般多以为是里人长相不佳,画虎不成反类犬,好像外型才是主因。其实不是,书中已明确告诉我们答案:“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用最简单的话来讲,美与丑,不是这则故事的核心,只是呈现的外相罢了。重点是,里人不够了解自己。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因为不清楚自己的特长,所以会去模仿不适合自己的事物,会跟着潮流走,不断追逐、跟风,失去了自我。  相似文献   

5.
1799年一个冬日的晚上,18岁的帕格尼尼第一次登上舞台,他苍白瘦削的脸上带着矜持的微笑,握琴的姿势有些古怪。帕格尼尼演奏了一曲西班牙风格的旋律,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叫声。台下原本等着看笑话的意大利利沃那市民几乎无法自持,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们对帕格尼尼一见钟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年轻尚未成名的时候曾在巴黎住过。这期间,西班牙出生的画家胡安·米罗也在巴黎。他整天画着卖不出去的画,比海明威还要穷。美国著名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赞扬米罗的绘画艺技超群并将其推荐给海明威。海明威去米罗的画室拜访时,看中了挂在画室里的一幅题为《农园》的画,便决定买下,可是当时他没有钱。海明威先取走画,去体育馆充当拳击教练赚些钱才一点点付清了5万法郎的画款。据说米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笔钱才免于挨饿。从那以后,过了40年,今天那幅《农园》的画标价已高达1.5亿法郎。米罗的画同瑞士画家库勒  相似文献   

7.
据7月26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年轻时写的五个短篇小说将于今秋在关于他的一部新的传记里首次发表。海明威的这五个短篇小说,以及他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和一些信件是该传记作者彼得·格里芬教授在一大堆箱子里面发现的。那些箱子已由作家的第四个妻子捐赠给麻省多切斯特的约翰·肯尼迪图书馆。格里芬教授说,《十字路口》、《雇佣兵》、《灰踵之腱》、《潮流》和《爱情空想家的画像》这五个短篇小说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作品揭示了海明威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小说家,索尔·贝娄(1915-2005)是海明威和福克纳的继承者,亦是迄今唯一3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小说家。从成名作《奥吉·马奇历险记》开始,贝娄就以描写犹太人的异化而闻名于世,他那致力于阐释自我本质与生存环境之间矛盾的笔触,在叙事上形成独特的“贝娄风格”。  相似文献   

9.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许多信件和书稿上的署名都是“帕帕”(Papa),有不少人以“帕帕”称呼海明威。那么,他从何时何地又何以被唤作“帕帕”则很少有人知晓。101岁的古巴老人格雷格里奥·富恩特斯曾是海明威的“皮拉尔号”渔船的船长,他从1935年到1960年一直以船长的身份陪伴着海明威。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老人与海》中捕鱼老人的生活原型。他在晚年回忆了与海明威相识相伴的岁月,也透露了“帕帕”一名的由来。下面是老人对往事的一段回忆。我是一艘古巴渔船的船长。有一年,古巴人派我去美国的新奥尔良。渔船在航行途中遇上了…  相似文献   

10.
贺江 《世界文化》2013,(4):8-10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 1933—)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既有福克纳式的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讨,又有海明威式的极简风格,可以说是福克纳和海明威最合格的文学继承人。自1965年发表处女作以来,麦卡锡一共创作了十部小说,三部戏剧和一个电视剧本。他是一个自我流放者,用生命谱写着伟大的流浪之魄。麦卡锡最初是以南方小说创作登上文坛的,但他并非生在南方,而是出生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罗德岛。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曾担任田纳西水利局的法律顾问。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的战略家蒙哥马利将军的笔迹很难辨认。有一次他去参观在伦敦举行的、布置得十分漂亮的纪念非洲战争的博物馆。他一边在大厅里漫步,一边饶有兴趣地看着展品。突然他愣住了,问管理员:“这封信怎么到这里来  相似文献   

12.
含灯大鼓是北京曲艺中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据说是从清末乾隆年间盛行的八角鼓发展而来;含灯大鼓是以演唱形式命名的,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曲种。“含灯大鼓”最初叫“叨灯大鼓”,是满清八旗子弟唱“岔曲”时的一种娱乐游戏。传说,八旗子弟有时在书房里唱岔曲,信手拿来两支墨笔,分别叨在嘴里用后槽牙咬住,边咬着墨笔边唱岔曲,竞赛看谁唱得字正腔圆;精神稍不集中墨笔就会从口中滑落下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这一演唱形式很独特,在当时很时髦,从而使得一些子弟票友纷纷效仿。后来,有位票友认为叨笔不雅,于是对原有的演唱方法加以革新…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带有各种头衔人物的包围之中。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这几位不是别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08,(6):138-138
在新的一年里,《寻根》依然突出文化寻根、血缘寻根和山水寻根,刊物的风格重点突出雅俗共赏,所刊发的文章既要有学术性,又要有思想性,还要有可读性,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是我们追求的风格。为此我们欢迎朋友们为《寻根》赐稿。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09,(6):138-138
在新的一年里,《寻根》依然突出文化寻根、血缘寻根和山水寻根,刊物的风格重点突出雅俗共赏,所刊发的文章既要有学术性,又要有思想性,还要有可读性,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是我们追求的风格。为此我们欢迎朋友们为《寻根》赐稿。  相似文献   

16.
王兰明 《世界文化》2009,(10):18-19
托马斯·沃尔夫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美国文坛的著名作家,当时与海明威、福克纳、菲茨杰拉德等著名作家齐名,可惜英年早逝。作为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之一,沃尔夫的作品风格大多数较为感伤、迷惘,充满对时间的思考以及永恒的孤独情绪,但也有些作品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再现,富有生活情趣,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小说《我们严冬般的宿怨》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到祥云县城是在16岁。那年的一个夏日,我口袋里揣着卖鸡毛得的二块六角钱,跟舅父一起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书。舅父是给当时正在读初中的表弟买中考辅导资料,我则准备买几本文学书,让自己也成为有书一族。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一个以"城"命名的地方。现在回忆起来,对那次进城记忆最深刻的,居然不是突然展现在一个乡下少年面前的城市景观,也不是一个少年乡巴佬初入城市面对大街小巷熙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原始戏剧廖奔戏剧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物以及自身的行为性或象征性模仿,也就是说,戏剧起源于拟态和象征性表演c在这种模仿行为里,模仿者成为或部分成为角色而不再完全是其自身,其行动受到被模仿者行为方式的限制和制约。这使我们把目光一直追溯到原始人类的模仿...  相似文献   

19.
救火     
有一次,高尔基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出了书箱。因为抢救书籍,他几乎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相似文献   

20.
苏珊 《世界文化》2004,(2):16-17
美国电影出现一种新的流行趋势,一些影片改编走红电视纪录片,并模仿其叙事风格,让真人(即原型人物)进入人造的布景,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这意味着电影在试图脱离旧式的写实主义,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让观众步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