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心理资本视域中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资本理论是组织行为学的新理论,它提出乐观、希望、自我效能与韧性四种积极心理状态。心理资本理论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了新视角。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应紧紧围绕乐观、希望、自我效能与韧性四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心理资本理论,分析了心理资本中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四个维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探讨了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增设心理资本训练教程,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心理资本是促进个体发展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包含希望、乐观、自我效能/自信、韧性等四个要素,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诉诸教师心理资本已经成为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条重要途径,基于教师心理资本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主要有树立希望、培养乐观精神、提升自我效能、培养韧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1216名天津市贫困大学生施测,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非贫困生在自我效能方面显著高于贫困生;男生在希望、乐观方面显著好于女生;班干部在自我效能、希望、乐观方面极其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的贫困生;是否独生子、不同年级、是否受资助的贫困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没有显著性差异。性别、是否是班干部对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是否受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对四所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心态总体较为积极乐观,自我效能的得分最高;男女之间在心理资本上无显著差异;民办本科院校辅导员在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希望维度上均显著高于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6-10年的老师,自我效能感最高.同时从辅导员自身、学校、社会、国家四个方面,提出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使用张阔等学者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包括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4个维度)调查了贵州省内150名大学毕业生。目的是探讨毕业生心理资本与就业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自我效能感维度上男性优于女性,非单亲家庭优于单亲家庭;韧性维度上非单亲家庭优于单亲家庭,父母固定职业者优于其他职业者;希望维度上独生优于非独生、有班干经历者优于其他;乐观维度上非单亲家庭优于单亲家庭、有班干经历者优于其他;(2)自我效能感强、文史类专业以及非单亲家庭毕业生在求职活动中比其他人具有明显优势;(3)民族、生源地等对心理资本有不同程度的解释。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提示学校可以从个人、学校、家庭及社会四个方面帮助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资本水平,提示相关部门和行业聚焦重点、细化措施、主动服务、精准施策,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就业。  相似文献   

7.
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从心理资本视角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体系构成,对比高校大学生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资本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从改善贫困生贫困认知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丰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育积极的心理愿景,加强贫因生乐观主义教育、大力培育贫困生改变贫困的能力,提高贫困生抗挫心理阈限、培育贫困生“坚韧”品质四个方面建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飞  刘燕 《教育与职业》2012,(30):101-102
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心理资本理论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提升自信心,培养乐观精神,树立希望,增强自我恢复力,引导大学生开发心理潜能,以乐观、充满希望的心态去积极地解决问题、发展自我,为未来顺利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积极心理学催化了心理资本理论的诞生,继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之后,心理资本成为第四大资本。本文阐述了心理资本的四维结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及韧性,引入了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宽恕、感恩、自尊、信任、成就动机等七大潜在心理资本,介绍了心理资本效用研究的四种模式,并提出了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及韧性的干预措施。心理资本研究拓展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架构了积极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桥梁,开启了成功和幸福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引用组织行为学有关"心理资本"理论,分析影响高校贫困生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心理因素,并从如何面对未知和风险任务,着力提高自我效能;面对现实的或将临的成功与失败能进行积极的归因;面对组织目标及个人目标均能锲而不舍,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面对组织逆境和冲突困扰,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四个方面提出高校贫困生"三生"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能力现状,探明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通过采用资料收集分析、理论演绎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心理资本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结果表明:大学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包容、感恩、乐观、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等五个心理资本维度来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相关研究结论可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培训和大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尹彦 《广西教育》2012,(39):82-84
阐述心理资本的基本内涵及核心要素,分析大学生心理资本与高校安全稳定的内在关联性,提出从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四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建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对比分析了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前后,学生在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以检验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数据表明,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后,高中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得到改善,并且明显高于前测水平。根据实践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教师要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4.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包括四个要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构建了以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为主题的初中生心理资本开发系列心理课程,并进行了课堂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5.
韩晓霞  姚进 《学周刊C版》2024,(13):151-154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高级”形式,其主要职能就是人才培养。而在“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的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越来越多的复杂性。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综合创新性人才亟待出现。这类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更为重要的是要拥有较强的心理资本。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进行针对性培养。当前高校可以从增加成功的体验以培养自我效能;促进动因和路径的产生以提高希望;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和信念以提升韧性;树立积极的解释风格或归因方式以培养乐观四个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6.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其特征是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是发挥创业失败的积极效应,帮助创业失败大学生积蓄力量进而连续创业的重要手段,其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开始获得学界关注。本文利用632名创业失败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大学生心理资本四个维度(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乐观)对其创业失败学习的影响,并分析了失败成本和失败宽容的双重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正向预测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有正向影响;(2)失败成本负向调节希望对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的影响,随着失败成本增长,希望对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的正向影响显著降低,但对自我效能感、韧性、乐观和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3)失败宽容正向调节韧性对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的影响,但对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且韧性与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的关系比较脆弱,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促进大学生高效开展创业失败学习,需要政府营造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高校培育大学生心理资本,大学生自身加强创业失败学习准备。  相似文献   

18.
心理资本关注的是个体积极心理状态对个人竞争优势和个人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它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和提升有助于他们提高工作绩效、增强工作幸福感、培养和维持良好工作态度、促进组织公民行为、削减工作倦怠。因此,可以从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心理资本要素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提升高职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9.
心理资本概念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个要素。本文在阐述心理资本内涵、作用机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学习、就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的策略,包括体验成就感、榜样学习、情绪管理学习、积极归因训练、生涯规划指导、目标管理学习、自我暗示和心理咨询等途径和方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心理资本的开发有助于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提高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野.通过有意识的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与韧性等状态类个体特征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使其在就业竞争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