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内的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似乎早已解决,其实,并非尽然.一、党内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关系问题上的两种提法第一种:并提法.如.“党内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重地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共中央批转中纪委〈关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并提时,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出现在对同一问题的定性上,如“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严重.”(一九八九年第十二期《新长征》司任文:《对党的建设几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党内不正之风的发生机制问题,认识上还未尽一致。医病,必须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才可以有好的疗效;同样,解决党风问题,也必须找准风源,才可能有正确的解决办法,收到成效。因此,笔者愿陈管见,与大家共同探讨党内不正之风的风源问题。一、实行人治是产生党内腐败现象的主要根源。对于党内腐败现象发生的机制问题,目前研究的不少,说法很多,但还不能说巳经抓住了主要矛盾。目前,我们党和国家机关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和社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面贯彻和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克服消极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加强高校党内监督的几点认识和思考邓海洲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加强高校党内监督工作,对于保证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防止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要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健全与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是消除党内腐败现象,促进党风根本好转,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保证。重视党内监督,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的经验,也曾经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对党内腐败现象,大多用搞运动的办法加以清除,如“三反”、“五反”运动。这种运动式的办法,在当  相似文献   

6.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综合介绍了周恩来反对的党内种种腐败现象,剖析其根源和危害;第二部分阐述了周恩来提出的杜绝党内腐败现象的措施和方法:主张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党内民主,建立党内外监督制度,增强党性修养、过好“五关”;第三部分分析了周恩来反腐倡廉思想和实践的四个特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示范性、鲜明的群众性、着重思想教育的先导性、具有预见性和警示性。  相似文献   

7.
假借字与古今字有些假借字长期借用,久借不归,喧宾夺主,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假字变为“正字”了。如容貌之“容”(《说文》:“容,盛也”),歌颂之“颂”(《说文》:“,颂兒也”),仁义之“义”(《说文》:“义,已之威仪也”),友谊之“谊”(《说文》:“谊,人所宜也”)。也有些后来又特地为它新造了字。如作突然解的“猝”(《汉书李广传》:“然虏卒犯之,无以禁。”师古曰:“卒读曰猝”)。又如回避之“避”《论语微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经传均作“辟”。)有了新造字,则新造字名正言顺成  相似文献   

8.
针对社会上和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开展了多次多项打击、综合治理,查处了一大批要案,严惩了一些腐败分子,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反腐败斗争并未结束,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所指出的:"在党内,在国家机关中确实存在着腐败现象,有些方面还在滋长和蔓延,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感忧虑、迫切希望采取坚决措施加以解决。"腐败现象对党和人民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母庸置疑,我们要坚决、持久、深入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笔者以为在反腐败斗争中,首先要提高认识,纠正一些错误观点,从目前来看,要着重正确理解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十五”规划是我国跨入新世纪的行动纲领,正在进行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反对并遏制地方保护主义是“十五”规划的应有之义。地方保护主义已经严重影响中央的权威,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碍社会进步,产生不正之风,导致腐败现象发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只有制度创新,才能遏制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党高度重视清除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内各种消极的、腐败的现象有所滋长和蔓延,有的相当严重,达到了目无法纪的地步.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同社会上的消极腐败现象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影响安定团结、影响改革与开放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怎样认识和消除这些消极腐败现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了腐败现象,这就使得人们常常将两者联系起来.腐败现象同改革开放有没有联系?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然而又不能不回答的问题.如果说有必然的联系,那岂不是说改革开放导致了腐败?果真是这样,搞改革开放还有什么意义?如果说没有必然联系,这些腐败现象为什么偏偏在改革开放之中出现、滋长呢?我认为,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说两句话:一句话是腐败现象本身与改革开放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所谓某种程度的联系,指  相似文献   

11.
“讲正气”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讲正气”的历史。”“讲正气”要正确的认识党内的腐败现象,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坚持民主监督、民主决策,避免消极腐败现象的孳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说:“由于腐败现象的滋生,使一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了信心。”“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相似文献   

13.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因1.社会现象的负效性社会不正之风、党内腐败现象都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再加上大众传媒、外来文化中不正常、不健康内容的传播,也使有些青少年用扭曲的心态和眼光审视社会。2.家长行为的误导性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使家长认识到知识和能力的重...  相似文献   

14.
“讲正气”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讲正气”的历史。“讲正 气”要正确的认识党内的腐败现象,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坚持民主监督、民主决策,避免消极腐败现象的孳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腐败现象与剥削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与剥削制度桑思如何认识腐败现象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是反腐败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在中央纪委第二次会体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用“薄”、“薄言”处甚多,如“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周南·葛覃》)、“薄伐西征”、薄言还归”(《小雅出车》) “薄言采之”、“薄言有之”(《周南·芣苜》)、薄言采芑”(《小雅·采芑》)、“薄言归沫”(《小雅·采绿》),“薄言震之”(《周颂·时迈》)、“薄言追之”(《周颂·有客》)等等,对于“薄言”的解释,历来的训诂家们皆训它为语助辞,如陈奂《诗毛氏传疏》在《芣苜》中云:“薄,词也。”  相似文献   

17.
曹操这位“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既总庶政,兼贤儒林,躬著雅颂,被之琴瑟”(丁晏《曹集诠评》卷十),虽“身亲介胄,务在武功”,“犹尚息鞍披览,投戈吟咏”(沈约《宋书》卷十四《礼志》),“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注引《魏书》),如此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方才有“自汉而下,文章之富,无出魏武者,集至三十卷,又《逸集》十卷,《新集》十卷,古今文集繁富当首于此”(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二)。大量的作品改变了两汉以来…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教材编者断言,“三十年”乃“十三年”之“夸大的说法”。笔者认为,此说值得商榷。“夸大”的基础,是所谓陶渊明自江州初仕至彭泽归隐,计浮沉宦海13年。稽考史实,陶渊明之仕宦经历与“十三年”之说并不吻合。晋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投禾去学仕”(《饮酒》),任江州祭酒,时年29岁,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南史·隐逸传》),隆安四年(400年),陶渊明36岁,“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至义熙元年,“去官还寻阳”(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此次入幕,前后总计六年。陶渊明《还旧居》诗云:“畴首居上京,六载去还归”正可以证之。是年八月“仲秋”,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归去来兮辞》),“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萧统《陶渊明传》)。诗人“三仕三已”的履历,列表略示如下:  相似文献   

19.
《楚辞》中提到的动植物有222种(类),楚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巫祝盛行的文化背景,以及屈原两次放逐的特殊遭遇等,是构成《楚辞》动植物景观的主要因素。与之相联系者,《楚辞》自然生态意识之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约有四端:一、图腾崇拜之原始遗韵;二、民神糅合之自然神世界;三、草木之巫术与药用价值;四、“心物”关系之有机统一。《楚辞》与《诗经》相比,其自然生态的“博物学”、“社会学”、“文艺学”与“教育学”四大层面之意义更为丰富多彩。自然生态之于屈原和《楚辞》作品,意义重大,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20.
所谓“言必中当世之过” ,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腐败现象 ,时有批评见诸报刊 ,多为痛斥其恶劣形状、如何防微杜渐之辞。乐朋的一篇《甄别“糖弹”论》 ,却似一记当头棒喝 ,为我们深入思考腐败现象指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突破口。仔细品读 ,这篇时文有两处颇值玩味借鉴。其一即是构思布局开合有致。文章之道 ,有开有合。纵横笔墨 ,咫尺兴波。在《甄别“糖弹”论》中 ,其实隐含了两个开合之笔 :作者先以毛泽东在解放初期对全党同志的告诫宕开思路 ,之后 ,笔锋一收 ,写道 :“直到如今 ,仍有人以‘糖弹’论来诠释某些公仆的腐败。”引出了“糖弹”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