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康德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为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学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持。人文科学的研究取向、问题中心论和个别化的研究方法都是新康德主义最重要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但由于其过分强调人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忽视了人的物性,所以尚不足以构成完善的心理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中的“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而广义的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进而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生产力的结构、为自然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为自然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创设机制、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供可行性方案、为生产力的发展化解阻力等方面论证了“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文章最后强调:在重视自然科学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并提出了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两种全面发展(对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要区别两种人的全面发展 :一种是作为未来社会最高原则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种是当前社会现实里作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价值取向的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从实践层面说 ,现在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更有现实意义。在结合当前中国的实践、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方面 ,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1、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一个体现当前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的主题纳入现阶段人们的奋斗目标 ;2、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 ,也取决于精神。 3、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看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历史过程。除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外 ,还可以开阔眼界 ,从别的维度 (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哲学角度、现代高新科技角度等 )来考察。  相似文献   

4.
班杜拉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继承与批判了传统行为主义,摈弃了传统行为主义对环境的依赖,指出观察学习是更有效、更普遍的学习方式,认为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认知因素,将行为、认知、环境三者有机地构成了交叉互动的动态关系,并重视人的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作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地吸收其理论精华,抓住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促进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5.
现代数学教育呈现出综合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学教育研究中关注数学研究的传统.数学是研究具体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位置关系、逻辑关系的科学,它与哲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并列,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文化成果.它是哲学的自然基础,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基础和研究方式基础,也为人文科学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和依据.从数学出发去研究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把道德教育放在中心位置,继承和发扬我国重视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内容丰富,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方法多样,为我们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进行积累了有用资源。  相似文献   

7.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文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所阐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且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确立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就是要以文明建设为取向,通过全面开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既要抓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重视精神文明的思想,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并把它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要“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既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也是对儒家传统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是江泽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白银时代生态文学创作思想的源起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世纪之交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唤起生态文学创作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白银时代生态文学对自然的观照中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然生态危机意识及对自然挽救的呼唤与探寻;二是人文科学各领域创作思想的相互渗透无不影响着生态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白银时代风景绘画和宗教哲学等领域的繁荣促进了文学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精神生态探索。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现代的职业课程设计中更好地体现人文精神呢?笔者认为:第一,要在开设一定的专业技术课的同时,增设人文科学课。人文科学是以人的内在世界、精神世界和作为人的内在世界之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和对象的学科体系。人文科学具有价值性、体验性和教化性等鲜明特点,即对人、对人性、对人生的关怀和探索。人文科学在当代世界根本存在的理由是提供生活的意义,是对内心的充实与和谐的追求。培养人文精神,必须要经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熏陶。因而,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要增加一些像社会关系学、心理学、美学、写作、诗…  相似文献   

11.
梭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瓦尔登湖》是他的代表作。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他深刻的思想内涵,发现他的思想的现代价值和理论局限。梭罗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离群索居的行为背后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深刻的人文关怀。他以孤独的个人主义实践昭示了自然而然的生活对于现代文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通常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政治领域里所创造的政治成果和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基本板块和基石,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和制约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对政治文明的内涵、特征、其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了一些探讨,旨在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开辟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广大的乡村依然处于封闭状态,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经过城市文明的熏陶以及打工生涯的锤炼,在对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的能力、素质和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增长了自己的人力资本。返乡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成功培育新型农民最有效的人力资源库。他们的返乡有助于把城市文明输入到乡村,必将给当前乡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带来一次较大洗礼,同时也有助于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述中华民族在创造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的实践中积蕴,经化经典的总结,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伟大民族精神,并经历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率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着、发展着。剖析国内外新形势,阐述在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所规定的数学教育的目的,更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人文数学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是用数学的精神、原则、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陶冶和人格塑造,让数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起到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教化人格的作用。教育者可从创设特色人文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三个方面实现人文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在数学教学中有机的结合,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实中教师的师德情况却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系统规划,开辟师德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天台山以很早崛起的海上名山文化著称于世。其幽秀神奇的自然景色和附丽于其中的人文景观、名胜遗迹、人物传奇,称誉中华古文明。天台山学者们的治学精神和方法,有着鲜明的学派特色,并在儒学、佛学、道学、山水文学、生化药物学、茶道学、武术学等方面展示出辉煌成就,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创造和重要的地位,并对东亚各国文化演变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天台山以很早崛起的海上名山文化著称于世。其幽秀神奇的自然景色和附丽于其中的人文景观、名胜遗迹、人物传奇,称誉中华古文明。天台山学者们的治学精神和方法,有着鲜明的学派特色,并在儒学、佛学、道学、山水文学、生化药物学、茶道学、武术学等方面展示出辉煌成就,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创造和重要的地位,并对东亚各国文化演变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既隶属高校校园文化,又在全民安全文化的范畴之内,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综合的文化现象,是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重要力量。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要求做到方法的实证性、内容的人本性和体系的完整性,从实际出发,能适应师生、员工、高校和社会的广泛要求。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基本理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