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市,不仅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城市,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都城市,尤其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早期居于重要地位。充分利用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来论述古都郑州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及其形成的历史地理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现代“大郑州”建设的文化战略,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了中国古都学的形成及其古都学界、考古学界、历史文化名城学界对古都名城研究的概况之后,又重点论述了中国古都学当前研究的五个重点问题,即:关于中国古都学的起源问题,关于“大古都”问题,关于古都发展与地理环境变迁关系问题,关于古都文化研究问题,关于中国古都学基本理论建设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交通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近几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我们在谈到古代经济的表现时,一般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大方面来总结。其实古代交通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有着重大作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修驰道,颁布"车同轨"  相似文献   

4.
陶瓷作为我国一项伟大发明,历史悠久,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洛阳作为世界著名文化古都,长期以来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承中国古代陶瓷技艺尤其是唐白瓷、唐三彩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依托河洛地区出土和传世且有牡丹纹饰的三彩陶瓷器,形成了一种用手工制作而成的新派艺术陶瓷——牡丹瓷。  相似文献   

5.
具有2500年建城史的太原在古代曾经七次为都,在中国古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或为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都城,或为中原王朝陪都,究其原因,是由古代太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形势所决定的。近年来太原古都研究成果选出,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6.
一、七大古都 (一)七大古建都王朝及当时的名称我国历史上经历过许多朝代,每个朝代都有都城。都城也叫国都或首都,是每个朝代最高政权所在地,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我国最著名的古代都城有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  相似文献   

7.
几千年来的中国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实质性特 征。这是由中国社会高度政治化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这样。中国古代哲学在主题、世界观、社会功能三个方面,都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古代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哲学。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几千年来伟大中华民族寻求生存和发展,维护社会和平与稳定,消弭战乱、治国安邦的丰富政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秉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原则,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丰富理论遗产,建构好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最自由的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的大繁荣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这一时期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因此,对这两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把握其发展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对于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能够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为探究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文化演变提供线索支撑。基于此,本文从历史地理学视角出发,参阅由李路珂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都开封与杭州》一书,围绕古代都城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把握地理环境对古代都城发展演变的影响,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要品味河南,就不得不走进历史的轮回中,去翻阅那古老悠长的记忆。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地处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古时位于九州岛中心,有“中州”、“中原”之称,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古有言: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经济、文化的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 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 诸如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中国七大古都中,河南就占据了3个——七朝古都开封、九朝古都洛阳、殷商古都安阳。蕴藏在河南的东方文化内涵丰富精深,风貌珍贵独特。下面,就让我们去了解河南的部分城市和高校,去用心感受古都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古代文论的百年研究与世纪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古代戏曲理论研究,古代诗话、词话、赋论、文论研究,古代文论名著研究,古代文论的多角度研究等六个方面历史性地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现状;从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太平,以及思想解放两大方面反思百年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历尽沧桑的原因。在反思古代文论百年研究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三点设想:“以文学批评还给文学批评,中国还给中国,一时代还给一时代”(朱自清语)。  相似文献   

12.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其悠久的雕塑艺术历史和丰富而光辉灿烂的雕塑艺术遗产,不仅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郑州地区古代豕的雕塑,可谓古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先民智慧的结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儒家学子常被要求掌握六种基本才能,这六种才能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礼:礼节,即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德育;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射:射箭技术;御:"御"就是驾驶,但是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它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驾驶学"和政治层面的领导、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河洛文化,讲的是以古都洛阳为中心的特定文化现象和留给我们的文化记忆。洛阳建都一千五百余年,十三个王朝,长期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诸多大师,曾经云集洛阳。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是河洛文化的主题词。儒学渊源于洛阳,道家创始于洛阳,佛教首传于洛阳,三家融和,奠定了河洛文化的主流优势。河洛文化历经久远,其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依然对洛阳乃至全国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代希腊文化繁荣原因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探讨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是近年来世界古代史、文化史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研究集中在:奴隶制和奴隶制经济对古希腊文化发展的影响,奴隶主民主政治对古代希腊文化发展的影响,古代希腊文化与古代东方文化的关系等六个方面,本文对此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1959年9月24日,毛泽东在邯郸考察期间曾就古代邯郸城市地位问题发表谈话,其中提到邯郸是五大古都之一.谈话内容至今被广泛引用和宣传,但邯郸为五大古都之说缺乏史实根据.经查考,这一谈话的历史文献依据当出自<汉书·食货志>,"五大古都"当为"五都"即五大都会之误.从谈话内容及文字表述分析,这一错误可能并非主席所为,而是相关人员对其谈话内容错误记录所致.查证文献,主席对古代邯郸城市地位的把握和论比是十分准确和恰切的.  相似文献   

17.
省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了解家底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建设家园的不竭的精神动力。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就拿我们生活的郑州来说,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郑州古都学会成立大会上,与会专家对郑州的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郑州商城不仅在郑州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也是一座著名的早期都城。因此,郑州当之无愧地可以列为中国第八大古都,与洛阳、开封、安阳一样,令河南人感到骄傲与自豪。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目前整体实力较…  相似文献   

18.
卞波 《现代语文》2010,(12):14-15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语文课程不是独立的,它是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的。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语文”教育家,他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史、哲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我国领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绵延不绝,迄未中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陆续兴起了200多座都城和2000多座各类城市。这些古代都城与城市,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还是展示我国悠远绵长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的瑰宝;同时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大大小小的中心城市,其中不少还被评为各类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时期的都城与城市所在的市镇,除拥有一般行政中心或经济都会所需具备的条件外,它们所拥有的含量丰富、价值连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宝贵财富。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以及其他的相关学科如古文献学、古建筑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均承担起了相应的任务,并形成了古都学、名城学等新兴学科。这是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走向繁荣的可喜现象。本刊所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也是历史时期众多古都名城之一,理应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贡献绵薄之力。考虑及此,本刊特自2006年起开设《古都名城研究》专栏,并将它作为本刊的重点和特色栏目,以促进中国古都名城研究为己任,以探索中国古都名城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倾心打造,为国内外研究中国古都名城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古都名城研究,繁荣学术,促进交流,为保护和发展古都名城城市遗产,促进古都名城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作为本栏目的首期,本刊特地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组织一组笔谈。笔谈的主题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走向”,邀请部分专家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动态和趋向,正在进行中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等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我国领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绵延不绝,迄未中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陆续兴起了200多座都城和2000多座各类城市。这些古代都城与城市,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还是展示我国悠远绵长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的瑰宝;同时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大大小小的中心城市,其中不少还被评为各类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时期的都城与城市所在的市镇,除拥有一般行政中心或经济都会所需具备的条件外,它们所拥有的含量丰富、价值连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宝贵财富。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以及其他的相关学科如古文献学、古建筑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均承担起了相应的任务,并形成了古都学、名城学等新兴学科。这是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走向繁荣的可喜现象。本刊所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也是历史时期众多古都名城之一,理应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贡献绵薄之力。考虑及此,本刊特自2006年起开设《古都名城研究》专栏,并将它作为本刊的重点和特色栏目,以促进中国古都名城研究为己任,以探索中国古都名城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倾心打造,为国内外研究中国古都名城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古都名城研究,繁荣学术,促进交流,为保护和发展古都名城城市遗产,促进古都名城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作为本栏目的首期,本刊特地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组织一组笔谈。笔谈的主题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走向”,邀请部分专家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动态和趋向,正在进行中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等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