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好的教育力量。"实践证明,班集体以正确的方式组织起来,就形成了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集体对于一个人的教育影响是通过模仿、感染、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实现的,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专注于打造一个团结、奋进的班级团队,让自己领导的集体充满阳光。那么如何打造班集体的精神动力呢?  相似文献   

2.
何为班级?通常的解释就是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凝聚在一起的群体,是一个很纯粹的集体.班级的事务也就是学生自己的事务,班级的管理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是让学生自主承担还是施行任务式强制?两种班级管理的效率截然不同,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奉行以"官"治班的路线,选好班干部成为班级管理的第一步,班干部越是得力,班级管理越是轻松,如此一来,就培养了一批有能力的管理者,但尴尬的是,这种模式剥夺了多数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如何才能让班级的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于是乎,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当官"机会成为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组织细胞.是学生成长的文化、制度和心智环境。文化是一个人发展的精神基础,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重要组成。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个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产业文化.当然.每一个班级的集体活动中也会产生独特的班级文化,好的班级文化,能激励班级成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在精神世界方面,班级德育可以使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使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爱和温暖、避免不健康的心理;在现实世界里,班级德育能促使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成长环境;班级德育还能引导留守儿童从网络文化中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创造新自我,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6.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小集体,班级文化是这个小集体的灵魂。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建立好了班级文化,学生才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谈起班级文化,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高深的话题。但在我看来,也许它就是班级的一种氛围,一种风格,一种精神吧。校园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底蕴,班级有了文化,就有了灵动的精神。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8.
一个班级应该有一个班级的精神,一所学校应该有一所学校的精神,国家也是这样,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精神。换一种表述方式,一个国家的精神就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9.
苏振锋 《辽宁教育》2013,(3X):81-81
<正>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在纷繁的班级事务中,班主任应当怎样在"为"与"不为"间取舍呢?1.树立良好班风。马卡连柯说:"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最主要的教育手段就是良好的教师集体和组织完善的学生集体。"可见,班主任就应该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作为最重要、最经常的工作,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在建立健全班级组织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班主任要让自己的班级具有"灵魂"。每个班的班级精神,就是班级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家的奥秘     
本期主题:学会约束自己编辑心语: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里,比如家庭、学校、班级等。任何一个集体都是有"游戏规则"的,只有大家共同遵守统一的"游戏规则",这个集体才能和睦、和谐,合作共事。这就要求每个成员自觉地约束自己,使自己融入这个大家庭,并对这个大家庭负责!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作为信仰;一个企业需要有企业精神焕发活力;同样,一个班级也需要有班级精神使其和谐发展、永葆活力。这里所谓的"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学习及生活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被班级内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同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往往得益于其独特的班级精神。班级精神集中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价值取向等内  相似文献   

12.
王志双 《成才之路》2010,(29):82-82
素质教育,其显著特征就是创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他们只有立足学生实际,勇于创新,实现班级管理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下面,我以自己的实践,浅谈在班级管理中我是怎样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学校里,即使一个最普通的班级,也应该有自己的长处。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发现班级中的人才和一个班级整体的强项,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放大,逐渐形成富有自己班级特色的"名片"。所谓的"班级名片",就是在一个学校中,你的班级能被识别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只有同学之间彼此认同,形成合力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发展来说,也只有集体成员具备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形成了一定的凝聚力,班级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集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形势下,探究提高小学班级凝聚力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贾丽娜 《成才之路》2014,(17):34-34
正带班是辛苦琐碎的过程,首先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明白我们到底要朝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一个班级有了方向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行动的指南。回想班级成立之初,我就提醒自己:希望这是一个空气中涌动着爱、弥漫着书香的集体,希望每一个同学的知识水平和精神生命都会和这个集体一起伴随着钟表的滴答声一寸一寸成长。我期望我们的孩子们有:志存高远之心、明辨是非之心、积极上进之心、团结友爱之心。期望我们的班级团结一心、做人诚心、学习静心、友  相似文献   

16.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共同拥有的一个"家",老师是学生的家长,同学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但是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每个学生有其不同的个性特点,如何才能让他们和老师凝聚起来,成为一个集体呢?从教三年,当了三年班主任,在不断反复实践总结中我体会到从细微处入手,用真情编织一张团结、和谐的班级人际网,可以使班级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而"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语)所以集体一旦形成,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管理班集体,建设属于自己亦属于大家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7.
何日忠 《中学文科》2007,(10):145-145
众所周知,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班风。好的班风能够激励人,改造人,使这个集体拥有一种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去构建良好的班风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一点体会特别深,那就是:要当好一个班主任,真正抓好一个班集体,首要任务是要让这个集体形成一股合力.这股合力,就是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是班级的"精神文化",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要形成这股合力,正确的舆论、共同的目标和良好的班风,最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有的孩子比较自由、散漫。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走进幼儿园这个大集体,需要一个良好的常规教育,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班级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地展开。何谓"常规"呢?"常规"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该怎样做,包括幼儿和老师两方面的行为规范。俗语说  相似文献   

20.
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内容。班主任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就要发挥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环境布置中感受集体的力量;激发学生主体创新意识,在自主管理中健全班队制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实践活动中力创学习型班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