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殷鸿福院士     
殷鸿福,生于1935年,浙江省舟山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196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委地质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地矿部古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2.
3.
1931年,刘颂豪出生于广东省鱼米之乡的顺德市容奇镇。那时侯的顺德。可不像现在这么好,当时的顺德还很穷。不过,他的父亲在当地开了一家丝织厂,家境还比较殷实。可好景不长,不久便因战乱,刘颂豪举家迁移广州。  相似文献   

4.
2007年初春,一个令西安交大人自豪和振奋的消息从海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中国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姚熹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领域专家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迄今为止,我国仅有茅以升、王淀佐、郑哲敏、宋健和徐匡迪等6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5.
我和冯端先生可以说是忘年交了,从1978年起我就多次采访过他。他70岁生日的祝寿会,至今还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1993年6月11日,海内外物理界可以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张立纲、冯戬云、甘子钊、赵忠贤、唐孝威、杨国桢、陈创天、蒋民华、王业宁、闵乃本等聚会在南京大学,以研讨21世纪凝聚态物理发展的形式祝贺我国凝聚态物理的学术带头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冯端教授70寿辰。国务委员宋健、中科院院长周光召联名发来贺电。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张立纲教授代表海内外的华人物理学工作者,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发…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女性精英。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中涌现了无数的巾帼英雄。流传至今的,不仅仅是她们辉煌的故事,更有她们的才情,以及她们身上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传承着,从徐晓白这样一位八十岁高龄女科学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她不仅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天空,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中科院院士名单公布!房喻教授当选了!2021年11月18日早上8点,看到朋友圈里刷屏的信息,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房喻教授科研团队成员刘静激动得冲出电梯,直奔办公室。此时,房喻早已坐在办公桌前,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房老师反而比较淡然。他就是这样,总跟我们讲,尽力把该做的做好,让过程尽量完美,结果并不重要。简单祝贺后,他们就讨论起团队的实验进展。  相似文献   

8.
王越院士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对抗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曾担任过许多大型火控雷达系统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指挥,在科研领域,获得过全国科学大会奖、机电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兵器工业功勋奖、国防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是一位长期在科技深宫里善舞长袖、用硕果表达自己、受人崇敬的实力派“演员”。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带着早已准备好的采访提纲,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采访了石耀霖院士。石院士一见到我们就热情地带我们到了他办公室旁边的会议室。他的助理告诉我们,石院士很早就来到实验室准备接受采访。石院士那和蔼亲切的笑容使我们刚进来时的紧张和顾虑一扫而空。在接下来将近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我们不像是在采访石院士,而更像是在聆听一位长辈对我们的教诲,并告诉我们他的科研及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0.
3月的羊城,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49岁的曾益新接过了一张火红的广东省突出贡献奖证书。1997年,他回国接手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将其从一个条件简陋、经费不足的小所变成一个广东省、教育部、国家重点研究室。2005年,他以43岁的年纪当选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原第三世界科学院),2011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益新有着令人羡慕的履历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奖励》2004,(6):74-74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地球化学部分、原中国科学院贵阳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昆明工作站共同组建而成。现有在职职工26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37人,副研究员58人,先后有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有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在内的流动人员200余人。  相似文献   

12.
初识潘际銮教授,是在1986年5月初。当时,为了请潘教授指导山东大学的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关廷栋教授写了亲笔信,让我去清华大学面呈潘教授。我有些踌躇:潘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材料学科大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这么高级别的专家学者,会接待我这个素不相识的晚辈吗?然而,事实证明我多虑了——一到清华我就见到了潘教授,这一见竞成了忘年交,从此结下了二十多年的真挚友谊。  相似文献   

13.
褚君浩院士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热心科学普及工作,发表了许多科普教育著作和文章,如《能量》《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红外》等著作和《九天之上》《九天之下》《能量能量守恒定律是怎样发现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等科普文章。褚院士还经常在一些科普论坛作科普报告,比如《谈谈红外世界》《现代红外光电子发展概况》《从现代物理学发现看高技术发展》《现代科学研究中的若干理念》,等等。作为一名科学家,褚院士长期担任上海市科普作家理事长,对科普教育事业具有广阔的视野,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独到的见解。本刊特约记者借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和承担的上海市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研究项目的机会,有幸走近院士,深入了解科学家在科普教育中的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14.
曾庆存,大气科学家,1935年5月生于广东省阳江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在前苏联获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所长兼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中国共产党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在气候学、动力气象、数值天气预报理论、大气遥感和卫星气象学、地球流体力学、大气和大洋环流理论、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数值模拟和预测理论、计算数学与自然控制论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取得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中国数学地质的奠基者;他是获得国际数学地质最高奖的亚洲第一人;他是2010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他是任期最长的大学校长;他是地质界的大师……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她赐予人类赖以生存的矿产资源。有许多学者孜孜不倦,努力探索矿产资源的奥秘。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地学高峰的跋涉者,中国矿产普查勘探的开路先  相似文献   

16.
褚君浩院士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热心科学普及工作,发表了许多科普教育著作和文章,如《能量》《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红外》等著作和《九天之上》《九天之下》《能量能量守恒定律是怎样发现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等科普文章。褚院士还经常在一些科普论坛作科普报告,比如《谈谈红外世界》《现代红外光电子发展概况》《从现代物理学发现看高技术发展》《现代科学研究中的若干理念》,等等。作为一名科学家,褚院士长期担任上海市科普作家理事长,对科普教育事业具有广阔的视野,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独到的见解。本刊特约记者借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和承担的上海市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研究项目的机会,有幸走近院士,深入了解科学家在科普教育中的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17.
1953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的裴钢,是中共党员。他于1970年参加工作,1978年初进入沈阳药科大学学习,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4获硕士学位,1987年进入美国北卡大学学习,1991年获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院士增选要严格把关、宁滥勿缺,要注重候选人学术质量与学风道德,要确保院士增选工作的公平、公正……在这些“旧条框”的规范下,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和新当选院士群体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呢甲  相似文献   

19.
古地磁场,一个遥远又神秘的名词,然而,它却是影响地球演化的重要因素。46亿年的地球历史中,地磁场好似一个无形的魔法,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地球表面各种生物和植物的形成与演化,在时间的慢慢流逝中,地磁场伴随着地球的各种动力学过程,塑造出了我们现在所面对和赖已生存的地球。近日,记者采访了地球物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日祥院士,与朱老师的访谈好像一个充满乐趣的旅程,通过他的讲解,记者仿佛看到了几十亿年前远古地球的风土地貌。  相似文献   

20.
吴新智,1928年生,安徽合肥人,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古人类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同时开创并推动了我国今人类学的一些分支领域的研究。参加或领导的野外队曾发现郧西和淅川的直立人、丁村等处的智人化石和与古人类进化有关的大量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