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间隔年间隔年(Gap Year)是在西方国家的年轻人中备受认可的概念: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先不直接开始下一项工作,而是留出一段空白期,去进行一次长途旅行或去体验感兴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今,在中国的我们也越来越频繁地开始听到"间隔年"这个词语,除了学生之外,还有一些已经工作的年轻人选择脱离"朝九晚五"的生活,开始一次迟到的间隔年。踏上间隔年的旅途并不代表你要做生活的逃兵,只是放慢脚步,试着重新感悟这个世界,这让许多年轻的心灵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2.
你曾说要骑车去西藏,你曾说要徒步走天涯,你是否还记得曾为未来的自己定下的目标?一个背包加上一颠向着远方的心,一些年轻人,用一年的时间去旅行、打零工、做志愿者,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重新发现自己,也重新看待自己的明天。这就是西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的青年概念"间隔年"(GapYear),这些选择"间隔年"的年轻人,被称为Gapper。最常见的就是高中毕业与升大学之间、大学毕业与开始工作之间,一些青年人离开自己的国家,通过打工换宿、志愿服务、租房生活等形式完成旅行,他们相信,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可以帮助自  相似文献   

3.
间隔年是近年来从西方传来的一种价值理念,它让年轻人通过社会实践了解自己、体验生活.由于间隔年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人对其还不是很了解,不能够体会到大学生需要进行间隔年的原因,因此使间隔年在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研究了间隔年的作用及我国间隔年目前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可以加深人们对间隔年的认识,加快间隔年在我国大学生中的普及.  相似文献   

4.
佚名 《高中生》2011,(16):33
很多中外媒体报道中国年轻人时,经常一开头就说:"中国有4亿多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然后就用一大堆形容词或某个人的经历来描述所有年轻人。这样的文章实在是误导人,下次大家读到有关中国年轻人的文章时,可别忘了以下几点。这些媒体谈论的到底是中国的一小部分富裕的年轻人还是其他年轻人?倘若有人读到的文章是写中国年轻人的消费力,或者讲这些年轻人"从小到大没吃过苦",那么他千万要记得每个国家都有  相似文献   

5.
锐话题     
正中国年轻人为何不幸福人民日报曾刊文称: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本该快乐的年轻人,为何不幸福?"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西班牙《世界报》这样回答。成功和拼搏这两个词门乎可以概括中国年轻人生活的全部,但偏偏高昂的房价和沉重的生活压力能将这仅有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托高考的福,考完后有三个多月的假期,我走遍了几乎一半北半球的国家。虽然没有外国年轻人中流行的"间隔年"旅行,却也有了三个月的小小"间隔年"行程。我一直相信,世界上任何一处经度与纬度的交集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的。再美的风景也不是孤岛上一座昨日才建起的花园。把它们放进地理的坐标中,会发觉它们是许许多多复杂环节中的一环;把它们放进时间的刻度中,又会明白它们之所以成为今日的  相似文献   

7.
意明 《高中生》2011,(16):32
19岁踏上中国的土地时,日本人加藤嘉一一无所有。在北京大学攻读7年后,现在的他拥有10种身份和面孔:制作人、策划人、主持人、媒体评论员、专栏作家、图书作者、同声传译者、日语教师、退役优秀运动员、中国通。在国际青年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戴着光环却不认为自己"成功"的年轻人,想了解一下他是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人的。中国年轻人最缺什么1947年6月,北京大学一名大一学生给胡适写信诉说自己的苦闷,信中提出几个问题:国家是否有救?救的方法为何?国家前途是否还有希望?若  相似文献   

8.
孙建玮 《学周刊C版》2014,(1):229-229
被称为"美国年轻人了解新闻和时事"主要来源的"乔恩·斯图尔特脱口秀",通过中国网络上的英语爱好者的字幕翻译,在中国网络尤其是年轻人间迅速流行。"乔恩·斯图尔特脱口秀"以典型"深夜脱口秀"为模板,以时事新闻、政治为主要内容,通过乔恩·斯图尔特一贯轻松幽默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一个怀揣救国梦想的年轻人充满激情地呼唤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今天,那慷慨激昂的呼唤仍旧在人们耳边回响。本期经典阅读,《百年渴望,终成梦想——重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将带同学们重温那个年代属于年轻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正>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是2008年中国乃至世界的两件大事。2008年在中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将留下印记。而其中最大的亮点有两个:一是志愿者的表现,二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正是通过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中国的志愿者与年  相似文献   

11.
锐话题     
超六成受访者认为"中国年轻人爱吹牛"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208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2.9%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爱吹牛的风气在年轻人中严重。其中,"人脉关系"是年轻人最喜欢"吹牛"的对象,其次是"经济收入"与"消费情况"。很多出身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年轻人称吹牛能让自己获得一种满足感,自己在自己的大  相似文献   

12.
远游散记     
如果放在十年前,风靡于欧美学生的"游学"对于中国学子来说也许还是新鲜概念;但如今,中国的许多年轻人已不再对"游学"感到陌生或遥不可及。经过交换这半年的亲身体验,我打心眼  相似文献   

13.
<正>哪怕是一丁点细微的改动,都能让这些年轻人忙活一两周,甚至好几个月。11月2日,当国产大型客机C919揭开神秘面纱,在各类社交网络和新闻平台"刷屏"时,大飞机背后的年轻人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电脑、电视、手机屏幕,激动不已。从2008年宣布启动C919大型客机研发至今,这是7年里他们头一回见到"孩子"的完整模样。记者了解到,被称作大飞机公司的中国商飞公司,35岁以下年轻人占70%以上,国产大飞机的核心机密  相似文献   

14.
信仰年轻     
张蕾磊 《大学生》2012,(Z1):36-37
张安定张安定很瘦,头发蓬乱。在北京柴棒胡同的这间小院里,来来往往的是年轻人,他们会来办个人展览、分享经历,为他们提供平台的就是张安定和他的团队。33个月前,张安定与妻子等5个年轻人辞职创业,成立了"青年志"研究团队,"专注于用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研究中国年轻人和青年文化",耐克、阿迪、百事、雀巢、诺基亚、李宁等商家买下了他们的调研报告,以此理解中国年轻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盲人和羊     
清晨,雾很大,一个牵着山羊的年轻人在树林里迷了路。这时,年轻人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走近之后,他才发现老人的眼睛是瞎的。年轻人问老人是否因为大雾迷了路。老人笑着说:"我的眼睛本来就看不见,下不下大雾对我来说根本没有影响。我走路完全靠记忆,走过的路一般都不会错。你跟着我走吧,虽然走得慢一点,但是一定不会迷路。"年轻人很高兴,牵着山羊跟在老人的身后。他们边走边聊,老人问道:"这大清早,你干什么去呀?"年轻人说:"我要到镇上卖羊。"老人继续问:"你这只羊是公羊还是母羊?养了几年了?"年轻人随口说:"是只母羊,我已经养了三年了。"他们越走雾气越大,年轻人有点担心,便问老人:"这是去镇上的路吗?"这时,老人突然抓住年轻人的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31日是万圣节的前夕,当晚,在青岛地铁2号线上,两名过万圣节的年轻人打扮怪异,一中年男子因看不惯,大骂对方"人不人鬼不鬼的,是中国人的耻辱。"视频一出,便引起网友热议。(北京青年报)中年男子以中国人的名义,对年轻人怪异的行为进行辱骂,确实有不妥之处。但年轻人在地铁这样的公众场合,扮成"僵尸新娘""吸血鬼"等恐怖造型,有可能会吓到老人  相似文献   

17.
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2003年全球40岁以下40位富豪的排行榜,中国内地有6位榜上有名,网易创始人丁磊位居第14位。而在2003年的《福布斯》"中国百富榜"中,丁磊以持有网易公司58.5%的股份(当时市值约合人民币76亿元),位居"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一名。丁磊的个人财富在与网易股价一起飙升,鼓励了整整一代年轻人渴望进入互联网行业。  相似文献   

18.
Gap Year:间隔年,指用一段较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去旅行或是从事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最常见的间隔年是在大学毕业与工作之间,毕业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自己,发掘自己。"间隔年"起源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嬉皮士浪潮,近年来,在国内亦逐渐流行。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以下简称《报告》)新书发布会暨"转型中国与青年流动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报告》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负责的课题组撰写,将1980年以后出生、不在原籍工作居住的年轻人称为"城市新移民",包括了"蚁族"、"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白领"。有研究表明,"白领"群体已成为城市移民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似乎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钢琴大师们都是拥有金色头发、蓝色眼睛的西方人,但是一个年轻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世人的看法,很多西方人也不得不赞叹:"原来东方人也是很会弹钢琴的。"这个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年轻人就是新一代的钢琴王子—郎朗。他,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一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中国的莫扎特"。他创造了许多"第一",堪称世界乐坛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